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3024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结构物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①大开挖;②二次开挖;③逆做筒壁;④内外筒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施工量,确保施工安全。

Construction method of hydrocyclone well with combination of forward and reverse fo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结构物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旋流井是一种涡流式沉淀池,由进水口、出水口、沉砂池、集砂区、砂提升泵、排砂管、电动机和变速箱等组成。使用时,污水由进水口沿切线方向流入沉砂池,电动机带动转盘和叶轮旋转,在离心的作用下,污水中较大密度的砂粒被甩向池壁掉入砂斗,有机物则留在水中。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可以达到最佳沉淀效果。旋流井施工时需要开挖地土,当遇到从地面往下依次为层杂土和泥质粉砂岩的临海地区复杂地质时,由于地下水较为丰富,工期较短,周围轧线基础及水处理基础及设备安装需要同时进行施工,采用正做施工方法(即直立式开挖)或逆做施工方法(即沉井式施工)均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施工开挖量大,施工安全隐患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施工量、确保施工安全的地下结构物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①大开挖:地表0~3.48m为回填土,采用开挖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放坡比例为1:0.6,占用场地半径仅为21.9m,护坡采用植筋加素混凝土进行加固,同时高程-6m处四周加环形集水沟,采用泵送方式将雨水及旋流井后续施工积水排出;②二次开挖: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放坡比例为1:0.6,开挖至此时进行1.5m厚的环梁施工,环梁边壁井各施工0.5m高用于安装止水钢板带,环梁施工完成后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回填至高程-8m处进行夯实,同时施工冲渣沟与旋流池接口;③逆做筒壁:50吨吊车站在回填土井壁边吊装内部土方,高程-27m至-13.5m处的筒壁按每节2.5m长从上往下逆做,后续依次进行底板、素混凝土坡底、以及12块稳流板施工;④内外筒施工:施工高程-20m至0.5m处内筒及高程-7.5m至0.5m处外筒,最后施工高程0.5m处梁板平台。所述的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其特征是:步骤①时,采用大开挖即将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以上的土方全部挖走的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步骤②时,采用二次放坡的方式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环梁施工完成后采用正做法施工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3)施工;步骤④时,采用正做法施工高程-20m至0.5m处内筒及高程-7.5m至0.5m处外筒。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施工场地受限,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可减少施工开挖及其他辅助措施的工作量,增加施工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采用正做跟逆做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能够保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的成本,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旋流井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某地旋流井施工地质条件:0至3.48m间为1.1层杂土,3.8-5.1m间为4.1泥质粉砂岩,5.1m至8.5m间为4.2层泥质粉砂岩,8.5m至27.5m间为4.3层泥质粉砂岩;27.5m以下为4.4层泥质粉砂岩,同时由于地处沿海地带,地下水较为丰富;工期较短,周围轧线基础及水处理基础及设备安装需要同时进行施工;采用正做施工方法(直立式开挖)及逆做施工方法(沉井式施工)均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旋流井如图1所示。采用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①大开挖:地表0~3.48m为回填土,采用大开挖即将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以上的土方全部挖走的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放坡比例为1:0.6,占用场地半径为21.9m,护坡采用植筋加素混凝土(1)进行加固,同时高程-6m处四周加环形集水沟,采用泵送方式将雨水及旋流井后续施工积水排出;②二次开挖:采用二次放坡的方式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放坡比例为1:0.6,开挖至此时进行1.5m厚的环梁(2)施工,环梁(2)边壁井各施工0.5m高用于安装止水钢板带,环梁(2)施工完成后采用正做法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3)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回填至高程-8m处进行夯实,同时施工冲渣沟与旋流池接口;③逆做筒壁:50吨吊车站在回填土井壁边吊装内部土方,高程-27m至-13.5m处的筒壁(3)按每节2.5m长从上往下逆做,后续依次进行底板、素混凝土坡底、以及12块稳流板(4)施工;④内外筒施工:采用正做法施工高程-20m至0.5m处内筒(51)及高程-7.5m至0.5m处外筒(52),最后施工高程0.5m处梁板平台(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n①大开挖:地表0~3.48m为回填土,采用开挖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放坡比例为1:0.6,占用场地半径为21.9m,护坡采用植筋加素混凝土(1)进行加固,同时高程-6m处四周加环形集水沟,采用泵送方式将雨水及旋流井后续施工积水排出;/n②二次开挖: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放坡比例为1:0.6,开挖至此时进行1.5m厚的环梁(2)施工,环梁(2)边壁井各施工0.5m高用于安装止水钢板带,环梁(2)施工完成后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3)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回填至高程-8m处进行夯实,同时施工冲渣沟与旋流池接口;/n③逆做筒壁:50吨吊车站在回填土井壁边吊装内部土方,高程-27m至-13.5m处的筒壁(3)按每节2.5m长从上往下逆做,后续依次进行底板、素混凝土坡底、以及12块稳流板(4)施工;/n④内外筒施工:施工高程-20m至0.5m处内筒(51)及高程-7.5m至0.5m处外筒(52),最后施工高程0.5m处梁板平台(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顺逆结合的旋流井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
①大开挖:地表0~3.48m为回填土,采用开挖方式施工至高程-6m处,放坡比例为1:0.6,占用场地半径为21.9m,护坡采用植筋加素混凝土(1)进行加固,同时高程-6m处四周加环形集水沟,采用泵送方式将雨水及旋流井后续施工积水排出;
②二次开挖:继续开挖至高程-13.5m处,放坡比例为1:0.6,开挖至此时进行1.5m厚的环梁(2)施工,环梁(2)边壁井各施工0.5m高用于安装止水钢板带,环梁(2)施工完成后进行高程-13.5m至-7.5m处筒壁(3)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回填至高程-8m处进行夯实,同时施工冲渣沟与旋流池接口;
③逆做筒壁:50吨吊车站在回填土井壁边吊装内部土方,高程-27m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成林刘航孟令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