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及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301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及注浆装置,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经混合后,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待聚氨酯发泡后,向渗漏裂缝中继续添加营养液,使微生物以聚氨酯发泡形成的孔洞作为载体进行繁殖生成生物钙,所述生物钙将聚氨酯发泡的孔洞填塞,制备得到生物钙‑聚氨酯复合材料封堵于渗漏裂缝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混合来进行工程建筑中的渗漏处封堵,其中在渗漏处聚氨酯发泡后形成孔洞,微生物以孔洞为载体,可在渗漏点不断繁殖,注入营养液后持续生成生物钙,生物钙将聚氨酯未封堵的部分以及孔洞填塞,最终利用这种生物钙‑聚氨酯复合材料将渗漏封堵。

Method and grouting device for sealing leakage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及注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建筑基础设施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及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岩土及土木工程中,特别是在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对于渗漏问题常采用注浆的方式进行防治。传统注浆材料如环氧树脂、水玻璃等不同程度的存在易老化、易开裂、腐蚀性强、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微生物封堵防渗指利用菌落本身或代谢产物(如胞外多糖)、矿化沉积产物等作为封堵材料填充岩土体空隙和防水薄弱区域,从而达到降低土体渗透性的目的。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07171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位于土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种封堵修复方法,在需要封堵混凝土裂缝的部位的上游,灌注浓度为2%-20%的营养物质溶液,够激发土中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技术简单有效地对渗漏处进行补救。但该种封堵方法,由于微生物矿化起作用时间慢,导致封堵修复慢,且所关注的营养物质溶液或直接灌注的微生物液易被水流冲散,在操作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很难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及注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经混合后,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待聚氨酯发泡后,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和反应液以聚氨酯发泡形成的孔洞作为载体进行反应并繁殖生成生物钙,所述生物钙将聚氨酯发泡的孔洞填塞,制备得到生物钙-聚氨酯复合材料封堵于渗漏裂缝中。作为优选,将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采用注浆装置混合注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注入注浆装置中的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中,利用压力差作用将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由第一存储腔抽出后输送至第一容置腔,将所述聚氨酯由第二存储腔抽出后输送至第二容置腔,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经由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输出至混合嘴内,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于混合嘴内混合,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存储腔在推拉活塞组件的作用下使其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容置腔内的压力且使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由第一存储腔输送至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存储腔在推拉活塞组件的作用下使其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容置腔内的压力且使所述聚氨酯由第二存储腔输送至第二容置腔;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在所述推拉活塞组件的推进作用下,分别由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输送至混合嘴经混合后输出。作为优选,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与所述聚氨酯的体积比为1:3~10;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包括离心菌体湿细胞和反应液;所述离心菌体湿细胞包括巴氏生孢八叠球菌。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液包括尿素和氯化钙。作为优选,所述尿素与氯化钙的体积比为1:1。作为优选,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与聚氨酯的混合时长少于10s。作为优选,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微生物进行培养,采用离心机对培养得到的菌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离心菌体湿细胞,将所述离心菌体湿细胞与反应液搅拌混合制备得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作为优选,待聚氨酯发泡后,所述渗漏裂缝中还继续添加有反应液和/或营养液。作为优选,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与所述营养液的体积比为1:1。作为优选,所述营养液包括酵母提取物、氯化铵和Trisbuffer缓冲液。作为优选,所述营养液中所述酵母提取物的浓度为20g/L、所述氯化铵的浓度为10g/L、所述Trisbuffer缓冲液的浓度为0.13M/L。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的第一存储腔和用于存储聚氨酯的第二存储腔,所述第一存储腔连通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存储腔连通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拉活塞组件,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另一端均可拆卸连通有混合嘴。作为优选,所述推拉活塞组件包括推拉杆、连接至推拉杆上且在推拉杆的驱动作用下运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存储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存储腔内设置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存储腔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存储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存储腔内设置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存储腔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设置于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嘴内设置有螺旋通道。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分别通过出液管与所述混合嘴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液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为毛细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采用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混合来进行工程建筑中的渗漏处封堵,其中在渗漏处聚氨酯发泡后形成孔洞,微生物以孔洞为载体,可在渗漏点不断繁殖,注入营养液后持续生成生物钙,生物钙将聚氨酯未封堵的部分以及孔洞填塞,最终利用这种生物钙-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将渗漏封堵,已知生物钙与无机的地质环境相容性高且不易老化,通过以聚氨酯为载体最终生物钙充满孔洞,制备得到生物钙-聚氨酯复合材料以有效封堵渗漏裂缝中,有效避免封堵后反复渗漏现象的出现,与地质环境相容性高还具有环境友好性的优点,菌液反应液混合液还可以准确找到渗漏路径、确定渗漏源,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通过缩短聚氨酯与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的混合时间,并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充分混合,避免聚氨酯混合固化堵塞管路。同时在菌液反应液混合液未繁殖生成生物钙前,对渗漏处可预先进行初步封堵,在第一时间能够实现渗漏的部分封堵,有效且及时解决工程建筑中的渗漏问题。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设计而成,在操作中有效控制并缩短聚氨酯与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的混合时间,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充分混合,避免聚氨酯混合固化堵塞管路,且针对注浆装置中由于内部气压受单向阀和储液罐中毛细力控制,能够得以稳定维持,不会发生漏液、倒灌等情况。保证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工作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第一存储腔;2、第二存储腔;3、第一容置腔;4、第二容置腔;5、混合嘴;6、推拉杆;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经混合后,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待聚氨酯发泡后,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和反应液以聚氨酯发泡形成的孔洞作为载体进行反应并繁殖生成生物钙,所述生物钙将聚氨酯发泡的孔洞填塞,制备得到生物钙-聚氨酯复合材料封堵于渗漏裂缝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经混合后,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待聚氨酯发泡后,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和反应液以聚氨酯发泡形成的孔洞作为载体进行反应并繁殖生成生物钙,所述生物钙将聚氨酯发泡的孔洞填塞,制备得到生物钙-聚氨酯复合材料封堵于渗漏裂缝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采用注浆装置混合注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注入注浆装置中的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中,利用压力差作用将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由第一存储腔抽出后输送至第一容置腔,将所述聚氨酯由第二存储腔抽出后输送至第二容置腔,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经由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输出至混合嘴内,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于混合嘴内混合,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腔在推拉活塞组件的作用下使其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容置腔内的压力且使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由第一存储腔输送至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存储腔在推拉活塞组件的作用下使其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容置腔内的压力且使所述聚氨酯由第二存储腔输送至第二容置腔;
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在所述推拉活塞组件的推进作用下,分别由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输送至混合嘴经混合后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与所述聚氨酯的体积比为1:3~10;
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包括离心菌体湿细胞和反应液;
所述离心菌体湿细胞包括巴氏生孢八叠球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聚氨酯发泡后,所述渗漏裂缝中还继续添加有反应液和/或营养液;所述菌液反应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王威孙启程许林刘语姚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