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处理与蚯蚓处理相结合的生活污泥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与城市生活污泥的微生物处理、蚯蚓处理方法有关。
技术介绍
城市生活污泥的微生物处理方法与养殖蚯蚓的方法为不同的
,其目的不同。微生物处理方法处理的污泥有机肥含量不高。生产蚯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连续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和收获净体蚯蚓,处理后的污泥有机肥含量高,蚯蚓的繁殖速度快,不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处理与蚯蚓处理相结合的生活污泥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微生物处理与蚯蚓处理相结合的生活污泥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如下:1)污泥前期处理:污泥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底泥,污泥在加入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发酵温度高于50℃持续120小时以上,排放发酵过程中产生水的蒸气,使污泥含水量降至40—50%;2)制作蚯蚓基床并引入蚯蚓:(1)蚯蚓基床由各种畜禽粪便混合物重量60%,秸秆重量40%堆制构成,各种畜禽粪便中的鸡、鸭、羊、兔粪便不能单独使用并不超过各种畜禽粪料总重量的四分之一,秸 ...
【技术保护点】
1.微生物处理与蚯蚓处理相结合的生活污泥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如下:/n1)污泥前期处理:/n污泥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底泥,污泥加入微生物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发酵温度高于50℃持续120小时以上,排放发酵过程中产生水蒸气,使污泥含水量降至40—50%;/n2)制作蚯蚓基床并引入蚯蚓:/n(1)蚯蚓基床由各种畜禽粪便混合物重量60%,秸秆重量40%堆制构成,各种畜禽粪便中的鸡、鸭、羊、兔粪便不能单独使用并不超过各种畜禽粪料总重量的四分之一,秸秆切成3—4寸长堆制,先铺秸秆后铺畜禽粪便混合物,秸秆每层厚20厘米,畜禽粪便混合物每层厚10厘米,堆制6—8层,在棚内堆成蚯蚓基床;/n( ...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处理与蚯蚓处理相结合的生活污泥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如下:
1)污泥前期处理:
污泥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底泥,污泥加入微生物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发酵温度高于50℃持续120小时以上,排放发酵过程中产生水蒸气,使污泥含水量降至40—50%;
2)制作蚯蚓基床并引入蚯蚓:
(1)蚯蚓基床由各种畜禽粪便混合物重量60%,秸秆重量40%堆制构成,各种畜禽粪便中的鸡、鸭、羊、兔粪便不能单独使用并不超过各种畜禽粪料总重量的四分之一,秸秆切成3—4寸长堆制,先铺秸秆后铺畜禽粪便混合物,秸秆每层厚20厘米,畜禽粪便混合物每层厚10厘米,堆制6—8层,在棚内堆成蚯蚓基床;
(2)引入蚯蚓前2小时—3小时对基床浇水直至基床有水流出为止;
(3)试床:取蚯蚓随机分为若干堆,以基床表面积计按照3kg/1平方米基床面积—5kg/1平方米基床面积均匀撒入基床上一部位观察蚯蚓是否有死亡现象,如有死亡现象继续浇水直至基床有水流出为止;
(4)引入蚯蚓:将蚯蚓引入到基床表面,蚯蚓播放面积为基床表面三分之二,密度为15kg/1平方米基床面积—20kg/1平方米基床面积,稳定一天观察蚯蚓状况,如果有异常现象:蚯蚓死亡或上返或逃逸情况则将蚯蚓从基床上撤出,再浇水直至基床有水流出为止然后将蚯蚓放回,一天后再观察,反复操作直至蚯蚓无异常,蚯蚓无异常定义为污泥的蚯蚓播放面积表面的80%呈现蚯蚓粪颗粒,或蚯蚓撒种时将蚯蚓沿基床的一侧的地面放置,撒种的蚯蚓接地,次日观察蚯蚓没有异常现象,如果没有异常,将蚯蚓翻于基床上正常养殖;
3)上料:
(1)试料:引入蚯蚓正常后观察1—2天后上料,将步骤1)处理后的污泥放置于基床表面,上料量为10—15kg/1平方米基床面积,料间留有间隙23—27cm,二到三天后观察处理状况,如蚯蚓有异常现象继续浇水直至基床有水流出为止,无异常现象以污泥表面的80%呈现蚯蚓粪颗粒为准;
(2)上料并饲养:每隔5—7.5天向基床表面添加一次经生物菌处理过的污泥,污泥每次加入量为60—70kg/1平方米基床面积,所述污泥由步骤1)制得,第一次上料后在基床的上方喷一次营养液,加入量为25—30kg/1平方米基床面积,保持基床中污泥的含水量为70—80%;
(3)采收:
当蚯蚓密度达到3—4kg/1平方米基床面积时,进行采收,每隔15天集中采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洁莉,于晓龙,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海缘乾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