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60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发酵腔体和支撑架,发酵腔体固定在支撑架上,发酵腔体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发酵腔体设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送气主管、分气管和贯通管;送气主管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送气主管连接分气管;送气主管和分气管分别连接贯通管;贯通管延伸至发酵腔体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发酵腔体内侧壁;贯通管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控制发酵过程的温度和湿度,提高了茶叶发酵质量,发酵后的茶叶品质好。

Tea fermentation device f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目前,国内在黑茶加工方面主要采用自然渥堆发酵方法。将茶叶经过杀青和揉捻后,采用渥堆发酵,渥堆发酵是黑茶品质的关键环节;因为黑茶品质的形成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其内含成分发生氧化、缩合、分解等一系列反应,使其生成了更加复杂的有利于黑茶品质形成的物质,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品质风味。传统渥堆发酵方式为:将茶叶堆放在一起,铺入覆盖的布料,进行发酵,传统的渥堆渥堆发酵受气温、天气、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容易感染杂菌或者其他杂物,影响其发酵效果,得到的黑茶质量也不易控制。因此发酵罐或者发酵塔也越来越得到使用,由于发酵罐或者发酵塔不便于控制温湿度,容易导致发酵不均匀,影响茶叶的品质,另外,由于发酵后的茶叶具有一定湿气和粘性,不便于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腔体和支撑架,所述发酵腔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发酵腔体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发酵腔体设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送气主管、分气管和贯通管;所述送气主管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所述送气主管连接分气管;所述送气主管和分气管分别连接贯通管;所述贯通管延伸至所述发酵腔体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酵腔体内侧壁;所述贯通管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优选地,所述透气孔均匀设置在所述贯通管的底部。优选地,所述透气孔为圆锥形。优选地,所述分气管数量为3根、呈V字形排列在所述发酵腔体的外侧壁上。优选地,所述贯通管数量为8根,其中在所述发酵腔体底部设有两根、中间设有3根、顶部设有3根。优选地,所述冷源为鼓风机。优选地,所述热源为锅炉。优选地,所述发酵腔体的底部连接有半圆底槽,半圆底槽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螺旋型叶片;旋转轴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发酵腔体上、并延伸出所述发酵腔体;旋转轴通过皮带与传输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发酵腔体设有排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茶叶放置在发酵腔体内发酵,并将发酵腔体固定在支撑架上,使之不与地面接触,相对于传统的渥堆发酵,本专利技术将茶叶放置在一个密闭发酵腔体内进行,温度等受外界影响较小,还避免杂物进入发酵腔体内,发酵过程干净又卫生;2、在发酵腔体设有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包括送气主管、分气管和贯通管;送气主管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送气主管连接分气管;送气主管和分气管分别连接贯通管;贯通管延伸至发酵腔体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发酵腔体内侧壁;贯通管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茶叶发酵过程中通过在发酵腔体内设有温湿度监控设备,当发酵腔体内的温度和湿度过低,通过送气主管连接热源,热源为蒸汽锅炉,通过给发酵腔体内输入一定温度的蒸汽,蒸汽经过分气管道进入贯通管,最终从贯通管上的透气孔排出,从而给发酵腔体内增加温度和湿气,起到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若发酵腔体内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降温,通过送气主管连接鼓风机,启动鼓风机朝发酵腔体内鼓入冷气,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从而避免发酵温度过高,当然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湿气,再连接湿气管道即可进行调节。通过温控装置能够调节发酵腔体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茶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发酵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腔体1和支撑架2,具体地,该发酵腔体1固定在支撑架2上,发酵腔体1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为了便于控制发酵过程的温度和湿度,该发酵腔体1设有温控装置3;温控装置3包括送气主管31、分气管32和贯通管33;送气主管31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其中冷源为鼓风机,当然也可以是空压机,根据情况选择使用,热源为锅炉,最好是蒸汽锅炉;送气主管31连接分气管32;送气主管31和分气管32分别连接贯通管33;贯通管33延伸至发酵腔体1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发酵腔体1内侧壁;贯通管33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4。本专利技术具体控制温度和湿度工作如下:当发酵腔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过低,通过送气主管31连接热源,热源为蒸汽锅炉,通过给发酵腔体1内输入一定温度的蒸汽,蒸汽经过分气管32进入贯通管33,最终从贯通管33上的透气孔34排出,从而给发酵腔体1内增加温度和湿气,起到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若发酵腔体1内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降温,通过送气主管31连接鼓风机,启动鼓风机朝发酵腔体1内鼓入冷气,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从而避免发酵温度过高,当然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湿气,再连接湿气管道即可进行调节。通过温控装置3能够调节发酵腔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茶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发酵质量好。为了使得贯通管33能够更好地给发酵腔体1内加热或者除热,透气孔34均匀设置在贯通管33的底部。当热气或者冷气从贯通管33的底部排出,便于给发酵腔体1内加热或者带走热量,为了避免茶叶堵塞透气孔34,最好透气孔34为圆锥形,这样茶叶不易进入透气孔34内。为了便于分布热气或者冷气,分气管32数量为3根、呈V字形排列在发酵腔体1的外侧壁上。为了使得发酵腔体1内的冷气或者热气分布均匀,以实现快速加热加湿或者快速冷却,贯通管33数量为8根,其中在发酵腔体1底部设有两根、中间设有3根、顶部设有3根。这样贯通管33从发酵腔体1的底部和顶部均覆盖,便于将热气或冷气均匀输送至发酵腔体1内。由于发酵结束后,发酵腔体1的底部连接有半圆底槽11,半圆底槽11内设有旋转轴4,旋转轴4上设有螺旋型叶片41;旋转轴4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发酵腔体1上、并延伸出发酵腔体1;旋转轴4通过皮带与传输电机5传动连接,发酵腔体1设有排料口12。当发酵结束后,通过启动传输电机5,传输电机5带动皮带转动,从而使得旋转轴4转动,由于旋转轴4上设有螺旋型叶片41,茶叶便被传输出来,最终从排料口12排出,完成自动排料过程,避免人工排料的繁杂工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故在此不再赘述。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腔体(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腔体(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发酵腔体(1)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发酵腔体(1)设有温控装置(3);所述温控装置(3)包括送气主管(31)、分气管(32)和贯通管(33);所述送气主管(31)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所述送气主管(31)连接分气管(32);所述送气主管(31)和分气管(32)分别连接贯通管(33);所述贯通管(33)延伸至所述发酵腔体(1)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酵腔体(1)内侧壁;所述贯通管(33)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腔体(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腔体(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发酵腔体(1)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发酵腔体(1)设有温控装置(3);所述温控装置(3)包括送气主管(31)、分气管(32)和贯通管(33);所述送气主管(31)通过管道连接冷源或者热源;所述送气主管(31)连接分气管(32);所述送气主管(31)和分气管(32)分别连接贯通管(33);所述贯通管(33)延伸至所述发酵腔体(1)内、其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发酵腔体(1)内侧壁;所述贯通管(33)的末端封闭、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34)均匀设置在所述贯通管(3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34)为圆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靖
申请(专利权)人:镇宁自治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