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5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换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转换器,包括转换器绝缘壳、连接线、控制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所述控制电路板装设在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内,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一防滑纹,所述连接线与所述lightning接头的连接处包覆有防滑塑胶壳,所述防滑塑胶壳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插头类型转换,实现多种接头都可适用于通过lightning接头与外界智能终端连接,提高使用便捷性,结构新颖,设计巧妙,而且设置有第一防滑纹和第二防滑纹,方便用户使用,防止手滑。

A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换器
本技术涉及转换器结构
,尤其是指一种转换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电子音频产品,一直延用传统的结构模式:一般只设置一个单一的插孔连接耳机,不适用于多种耳机插头类型,结构单一,使用不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转换器,可以实现插头类型转换,实现多种接头都可适用于通过lightning接头与外界智能终端连接,提高使用便捷性,结构新颖,设计巧妙,而且设置有第一防滑纹和第二防滑纹,方便用户使用,防止手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换器,包括转换器绝缘壳、连接线、控制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所述控制电路板装设在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内,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连接线与lightning接头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突伸出所述转换器绝缘壳,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所述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一防滑纹,所述连接线与所述lightning接头的连接处包覆有防滑塑胶壳,所述防滑塑胶壳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其中,所述内壳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凸点,所述外壳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装设所述弹性凸点的凹坑,弹性凸点与凹坑卡接。其中,所述转换器绝缘壳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分别显露于不同的通孔。其中,所述连接线的外周包覆有绝缘塑料层。其中,所述内壳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贯穿设置有伸出孔,所述连接线从所述伸出孔伸出,所述伸出孔的内壁装设有磁铁环,所述绝缘塑料层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磁铁环配合磁吸的金属铁环。其中,所述金属铁环与所述磁铁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实现插头类型转换,实现多种接头都可适用于通过lightning接头与外界智能终端连接,提高使用便捷性,结构新颖,设计巧妙,而且设置有第一防滑纹和第二防滑纹,方便用户使用,防止手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转换器的结构分解图。在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连接线2—控制电路板3—lightning接头4—type-c插口5—micro-usb插口6—3.5mm耳机插口7—内壳8—外壳9—第一防滑纹10—防滑塑胶壳11—第二防滑纹12—弹性凸点13—凹坑14—通孔15—绝缘塑料层16—定位柱17—伸出孔18—磁铁环19—金属铁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一种转换器,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转换器绝缘壳、连接线1、控制电路板2以及lightning接头3,所述控制电路板2装设在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内,所述控制电路板2通过连接线1与lightning接头3电连接,所述连接线1突伸出所述转换器绝缘壳,所述控制电路板2上设置有type-c插口4、micro-usb插口5以及3.5mm耳机插口6,所述type-c插口4、micro-usb插口5以及3.5mm耳机插口6均与控制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包括内壳7和外壳8,所述外壳8套设于所述内壳7的外周且所述外壳8与所述内壳7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壳8设置有第一防滑纹9,所述连接线1与所述lightning接头3的连接处包覆有防滑塑胶壳10,所述防滑塑胶壳10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11。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板2装设在所述内壳7内,所述控制电路板2为内置单片机芯片的控制电路板2,单片机芯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转换器绝缘可上设置有述type-c插口4、micro-usb插口5以及3.5mm耳机插口6,配合lightning接头3,可以实现插头类型转换,实现多种接头都可适用于通过lightning接头3与外界智能终端连接,提高使用便捷性,结构新颖,设计巧妙,而且设置有第一防滑纹9和第二防滑纹11,方便用户使用,防止手滑;另外,外壳8与内壳7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和拆卸。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换器,所述内壳7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凸点12,所述外壳8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装设所述弹性凸点12的凹坑13,弹性凸点12与凹坑13卡接。具体地,利用弹性凸点12与凹坑13配合卡接,实现外壳8套设于内壳7外周后,保证外壳8与内壳7连接稳定,不易松动,对内壳7进行保护。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绝缘壳设置有多个通孔14,所述type-c插口4、micro-usb插口5以及3.5mm耳机插口6分别显露于不同的通孔14。具体地,上述设置便于用于使用,将对应的插头插入对应的所述type-c插口4、micro-usb插口5或者3.5mm耳机插口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换器,所述连接线1的外周包覆有绝缘塑料层15。具体地,绝缘塑料层15为电线、连接线1常用的保护外皮,绝缘塑料层15为现有技术,用于对连接线1进行保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换器,所述内壳7设置有定位柱16,所述定位柱16贯穿设置有伸出孔17,所述连接线1从所述伸出孔17伸出,所述伸出孔17的内壁装设有磁铁环18,所述绝缘塑料层15靠近所述定位柱16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磁铁环18配合磁吸的金属铁环19。具体地,上述设置便于连接线1走线以及定位安装,通过磁铁环18与金属铁环19的配合保证连接线1与定位柱16精确贴合,防止松动,提高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换器,所述金属铁环19与所述磁铁环1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显示)。具体地,密封圈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密封的结构,利用上述设置提高密封性,防尘、防水。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器绝缘壳、连接线、控制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所述控制电路板装设在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内,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连接线与lightning接头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突伸出所述转换器绝缘壳,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所述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一防滑纹,所述连接线与所述lightning接头的连接处包覆有防滑塑胶壳,所述防滑塑胶壳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器绝缘壳、连接线、控制电路板以及lightning接头,所述控制电路板装设在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内,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连接线与lightning接头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突伸出所述转换器绝缘壳,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所述type-c插口、micro-usb插口以及3.5mm耳机插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转换器绝缘壳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一防滑纹,所述连接线与所述lightning接头的连接处包覆有防滑塑胶壳,所述防滑塑胶壳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凸点,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剑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伟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