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条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35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29
一种灯条,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灯珠、多条接点导线、多条输入导线和多条输出导线,各灯珠呈矩阵排布,各灯珠的正极与各接点导线电性连接,各灯珠的负极与各输出导线电性连接,各输入导线分别与各接点导线电性连接,基板包括多个发光亮度相同的等亮区,各等亮区呈矩阵排布,每个等亮区内具有多个灯珠,经过等亮区的各输入导线的电阻均相同,经过等亮区的各输出导线的电阻均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灯条可提供亮度均等的背灯珠,增加产品经济效益,提高了灯板制作的品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条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灯条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MiniLED灯板来作为直下式背光模块灯珠,此种方式比目前所有SideView的背光模块有更高的灯珠利用效率,但由于MiniLED属于矩阵式灯珠配置,在灯条上的每串电路上的阻抗不同,将导致整个背光模块灯珠亮度不均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灯条,可提供亮度均等的背灯珠,增加产品经济效益,提高了灯板制作的品质。一种灯条,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灯珠、多条接点导线、多条输入导线和多条输出导线,各灯珠呈矩阵排布,各灯珠的正极与各接点导线电性连接,各灯珠的负极与各输出导线电性连接,各输入导线分别与各接点导线电性连接,基板包括多个发光亮度相同的等亮区,各等亮区呈矩阵排布,每个等亮区内具有多个灯珠,经过等亮区的各输入导线的电阻均相同,经过等亮区的各输出导线的电阻均相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该输入导线沿着该基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该输入导线的长度从该基板中间向该基板的两侧递减,各该输入导线的线宽从该基板中间向该基板的两侧递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该输入导线呈弯曲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该输出导线沿着该基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该输出导线的长度均相等,各该输出导线的线宽从该基板中间向该基板的两侧递增。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该输出导线呈弯曲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该接点导线沿着该基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该接点导线的长度和线宽均相等。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基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接线脚和多个第二接线脚,各该第一接线脚与各该输入导线对应设置,各该输入导线交错地与各该第一接线脚电性连接;各该第二接线脚与各该输出导线对应设置,各该输出导线与各该第二接线脚对应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基板包括基层和间隔层,各该输入导线和各该输出导线设置在该基层上,该间隔层覆盖在该基层上,各该灯珠和各该接点导线设置在该间隔层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间隔层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孔和多个第二导电孔,各该第一导电孔内设有第一导电柱,该第一导电柱电性连接于该接点导线与该输入导线之间,各该第二导电孔内设有第二导电柱,该第二导电柱的一端与该灯珠的负极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柱的另一端与该输出导线电性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灯条。本技术的灯条可提供亮度均等的背灯珠,增加产品经济效益,提高了灯板制作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灯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输入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输出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灯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灯条10包括基板11和设置在基板11上的多个灯珠12、多条接点导线13、多条输入导线14和多条输出导线15,各灯珠12呈矩阵排布,各灯珠12的正极与各接点导线13电性连接,各灯珠12的负极与各输出导线15电性连接,各输入导线14分别与各接点导线13电性连接,基板11包括多个发光亮度相同的等亮区111,各等亮区111呈矩阵排布,每个等亮区111内具有多个灯珠12,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入导线14的电阻均相同,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出导线15的电阻均相同,保证等亮区111内的灯珠12发出亮度均匀的光。优选地,基板11包括九个等亮区111,如图1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未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入导线14的电阻小于或等于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入导线14的电阻,未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出导线15的电阻小于或等于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出导线15的电阻。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经过等亮区111的各输入导线14和各输出导线15的电阻均相同,可通过改变各输入导线14的线宽、长度或形状实现,例如各输入导线14沿着基板1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输入导线14的长度从基板11中间向基板11的两侧递减,各输入导线14的线宽从基板11中间向基板11的两侧递减。进一步地,图4是本技术的输入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各输入导线14上设有第一缺口101,使各输入导线14呈弯曲结构,优选地,使各输入导线14呈弯曲的蛇形结构,弯曲结构(蛇形结构)有利于调整电阻,第一缺口101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图3和图4中仅绘示了五根输入导线14,但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各输出导线15沿着基板1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输出导线15的长度均相等,各输出导线15的线宽从基板11中间向基板11的两侧递增。进一步地,图5是本技术的输出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各输出导线15上设有第二缺口102,使各输出导线15呈弯曲结构,优选地,使各输出导线15呈弯曲的蛇形结构,弯曲结构(蛇形结构)有利于调整电阻,第二缺口102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图3和图5中仅绘示了五根输出导线15,但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各接点导线13沿着基板1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接点导线13的长度和线宽均相等,接点导线1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于输入导线14或输出导线15的长度方向。进一步地,基板11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接线脚16和多个第二接线脚17,各第一接线脚16与各输入导线14对应设置,各输入导线14交错地与各第一接线脚16电性连接(跳PIN设计),用以改变输入导线14的长度,举例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从左至右将多条输入导线14分别编号为L1、L2、L3、L4、L5,将多个第一接线脚16分别编号为N1、N2、N3、N4、N5,其中L1与N3连接,L3与N1连接,实现跳PIN设计,其他导线与接线脚一一对应连接,即L2与N2连接,L4与N4连接,L5与N5连接;各第二接线脚17与各输出导线15对应设置,各输出导线15与各第二接线脚17对应电性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基板11包括基层112和间隔层113,各输入导线14与各输出导线15绝缘设置,各输入导线14和各输出导线15设置在基层112上,间隔层113覆盖在基层112上,各灯珠12和各接点导线13设置在间隔层113上,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间隔层113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孔103和多个第二导电孔104,各第一导电孔103内设有第一导电柱114,第一导电柱114电性连接于接点导线13与输入导线14之间,各第二导电孔104内设有第二导电柱115,第二导电柱115的一端与灯珠12的负极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柱115的另一端与输出导线15电性连接,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本技术采用的灯珠12为MiniLED灯珠12,但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设置在该基板上的多个灯珠、多条接点导线、多条输入导线和多条输出导线,各该灯珠呈矩阵排布,各该灯珠的正极与各该接点导线电性连接,各该灯珠的负极与各该输出导线电性连接,各该输入导线分别与各该接点导线电性连接,该基板包括多个发光亮度相同的等亮区,各该等亮区呈矩阵排布,每个该等亮区内具有多个该灯珠,经过该等亮区的各该输入导线的电阻均相同,经过该等亮区的各该输出导线的电阻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设置在该基板上的多个灯珠、多条接点导线、多条输入导线和多条输出导线,各该灯珠呈矩阵排布,各该灯珠的正极与各该接点导线电性连接,各该灯珠的负极与各该输出导线电性连接,各该输入导线分别与各该接点导线电性连接,该基板包括多个发光亮度相同的等亮区,各该等亮区呈矩阵排布,每个该等亮区内具有多个该灯珠,经过该等亮区的各该输入导线的电阻均相同,经过该等亮区的各该输出导线的电阻均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各该输入导线沿着该基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该输入导线的长度从该基板中间向该基板的两侧递减,各该输入导线的线宽从该基板中间向该基板的两侧递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各该输入导线呈弯曲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各该输出导线沿着该基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该输出导线的长度均相等,各该输出导线的线宽从该基板中间向该基板的两侧递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各该输出导线呈弯曲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宏刘春凤王学辉马录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