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测距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26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激光测距仪,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内设置有散热腔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翻盖,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翻盖,所述散热壳体正对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所述散热腔体正对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散热通道,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第四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合理的散热结构,解决了激光测距仪长期使用后发热过大的问题,并且使得整体在使用时抓取更方便,实用性更高。

Laser range f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测距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测距仪。
技术介绍
激光测距仪通常在一侧面设置有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将此侧面称为工作面。现有的激光测距仪在长期使用时通常存在发热问题,如需要在激光测距仪上添加散热设备,如液冷设备、风冷设备等,会加大电源的消耗,减少正常使用的时间,而在激光测距仪的外壳体上增加导热结构,如直接将外壳体换成导热金属材质,则会提高生产制造成本,因此其散热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激光测距仪,具有合理的散热结构,降低在长期使用时的发热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激光测距仪,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前侧面为工作面,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内设置有散热腔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外壳体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翻盖,所述第一翻盖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翻盖,所述第二翻盖用于盖合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散热壳体正对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腔体正对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散热通道,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第四散热通道,所述第四散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翻盖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翻盖盖合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扣槽与所述第一卡扣相互配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翻盖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翻盖盖合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二扣槽与所述第二卡扣相互配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壳体正对于所述容纳空腔的侧面为导热面,所述导热面为铜材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翻盖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圆形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翻盖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圆形凹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激光测距仪,在外壳体的容纳空腔内设有散热壳体,使用时,容纳空腔内的电器元件发热,热量从散热壳体传导至散热腔体,使用者将第一翻盖与第二翻盖打开,使其不再盖合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散热腔体内的热量从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第三散热通道、第四散热通道处逸出到空气中,并且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与第三散热通道、第四散热通道为对称设置,形成了空气对流,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更快速地带走散热腔体内的热量,使用者握持外壳体时,第一翻盖、第二翻盖的结构设计提高了使用者手持的稳定性,具体的,使用者的手掌托住外壳体的底部,除拇指以外的手指则向下扣紧第一翻盖或第二翻盖,使第一翻盖、第二翻盖保持打开状态,这样的握持方式避免了传统握持时手指直接按压在外壳体的顶面、容易出现手滑的问题,手指更容易着力,抓取得更加牢固,当不需要使用激光测距仪时,将第一翻盖、第二翻盖分别盖合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避免外物、灰尘等进入到散热腔体内,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本技术有效解决了长时间使用激光测距仪时发热较大的问题,并且结构设计合理,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散热效果,还巧妙地提高了使用者对激光测距仪握持抓取时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散热壳体、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翻盖、8-第二翻盖、9-第一散热通道、10-第二散热通道、11-第三散热通道、12-第四散热通道、13-第一圆形凹槽、14-第二圆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激光测距仪,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前侧面为工作面,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散热壳体2,所述散热壳体2内设置有散热腔体,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3,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内通过第一转轴5连接有第一翻盖7,所述第一翻盖7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4内通过第二转轴6连接有第二翻盖8,所述第二翻盖8用于盖合所述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散热壳体2正对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9,所述第一凹槽3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10,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0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9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腔体正对于所述第二凹槽4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散热通道11,所述第二凹槽4上设置有第四散热通道12,所述第四散热通道12通过所述第三散热通道11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测距仪,在外壳体1的容纳空腔内设有散热壳体2,使用时,容纳空腔内的电器元件发热,热量从散热壳体2传导至散热腔体,使用者将第一翻盖7与第二翻盖8打开,使其不再盖合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散热腔体内的热量从第一散热通道9、第二散热通道10、第三散热通道11、第四散热通道12处逸出到空气中,并且第一散热通道9、第二散热通道10与第三散热通道11、第四散热通道12为对称设置,形成了空气对流,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更快速地带走散热腔体内的热量,使用者握持外壳体1时,第一翻盖7、第二翻盖8的结构设计提高了使用者手持的稳定性,具体的,使用者的手掌托住外壳体1的底部,除拇指以外的手指则向下扣紧第一翻盖7或第二翻盖8,使第一翻盖7、第二翻盖8保持打开状态,这样的握持方式避免了传统握持时手指直接按压在外壳体1的顶面、容易出现手滑的问题,手指更容易着力,抓取得更加牢固,当不需要使用激光测距仪时,将第一翻盖7、第二翻盖8分别盖合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避免外物、灰尘等进入到散热腔体内,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本技术有效解决了长时间使用激光测距仪时发热较大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激光测距仪,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前侧面为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散热壳体(2),所述散热壳体(2)内设置有散热腔体,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3),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内通过第一转轴(5)连接有第一翻盖(7),所述第一翻盖(7)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4)内通过第二转轴(6)连接有第二翻盖(8),所述第二翻盖(8)用于盖合所述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散热壳体(2)正对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9),所述第一凹槽(3)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10),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0)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9)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腔体正对于所述第二凹槽(4)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散热通道(11),所述第二凹槽(4)上设置有第四散热通道(12),所述第四散热通道(12)通过所述第三散热通道(11)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激光测距仪,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前侧面为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散热壳体(2),所述散热壳体(2)内设置有散热腔体,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3),所述外壳体(1)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内通过第一转轴(5)连接有第一翻盖(7),所述第一翻盖(7)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4)内通过第二转轴(6)连接有第二翻盖(8),所述第二翻盖(8)用于盖合所述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的旋转轴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散热壳体(2)正对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9),所述第一凹槽(3)上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10),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0)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9)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散热腔体正对于所述第二凹槽(4)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散热通道(11),所述第二凹槽(4)上设置有第四散热通道(12),所述第四散热通道(12)通过所述第三散热通道(11)与所述散热腔体相互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恒程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