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222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涉及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控制仓,所述控制仓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且控制仓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方转动连接有压力杆,所第二支撑件的一侧焊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油管。本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检测承重墙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精准度高,安装比较简单,装置为分体设计,检测完成后收掉油管,装置分离,携带方便,避免了油管折叠时的损坏,减少维修难度,本装置采用油压增压,便于携带、移动便捷、适合多种环境下工作,油压无噪音,且工作效率高。

A testing device for 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bear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
,具体是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非承重墙是指不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把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工程图上为中空墙体,有没有这堵墙对建筑结构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多为人工估算,根据使用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来估算,算法的工作效率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承载力检测装置多为观察上下位移量,程序估算承载力,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容易出现估算失误,影响工作精准度,大多为大型装置携带不便,安装使用比较麻烦,多使用气压检测,气泵噪音大,移动不方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控制仓,所述控制仓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且控制仓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方转动连接有压力杆,所第二支撑件的一侧焊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油管,且油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方焊接有支撑板,且液压缸的上方焊接有顶板,所述控制仓的一侧外表面贯穿焊接有进油口,所述液压缸的内部上端贯穿连接有顶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缸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临时贮油腔,且活塞的外径与临时贮油腔的内径相适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仓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控制仓的上表面临近控制开关的位置处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控制仓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方位于控制仓内部下表面位置处焊接有模拟信号转换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侧表面设置有信号输出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与液压缸滑动连接,且活塞位于控制仓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控制仓通过进油口的外螺纹与第一连接件内部的内螺纹旋转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体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且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内螺纹旋转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输出端电极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输出端电极连接模拟信号转换器的输入端,所述模拟信号转换器的输出端电极连接显示屏的输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检测承重墙的承载力,避免算法的低效率工作,不能满足工作人员需求,泵体通过油管加压到液压缸,且加压到压力设定值,停止,再由墙体对顶板的压力传输到活塞,活塞压缩临时贮油腔,达到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输出端把信号传输到模拟信号转换器,再由显示屏显示承载力信息,本技术精准度高,携带方便,安装比较简单,装置为分体设计,检测完成后收掉油管,装置分离,携带方便,避免了油管折叠时的损坏,减少维修难度,本装置采用油压增压,便于携带,移动便捷,适合多种环境下工作,油压无噪音,且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中压力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中控制输出装置的透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仓;2、泵体;3、液压缸;4、支撑板;5、顶板;6、压力杆;7、油管;8、第一支撑件;9、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第二支撑件;12、顶柱;13、活塞;14、进油口;15、临时贮油腔;16、控制开关;17、显示屏;18、压力传感器;19、信号输出端;20、模拟信号转换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控制仓1,控制仓1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0,且控制仓1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1上方转动连接有压力杆6,所第二支撑件11的一侧焊接有泵体2(型号为CP-700-2),泵体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件8,第二连接件10的一端连接有油管7,且油管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9,第一连接件9的一端连接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下方焊接有支撑板4,且液压缸3的上方焊接有顶板5,控制仓1的一侧外表面贯穿焊接有进油口14,液压缸3的内部上端贯穿连接有顶柱12。顶柱12的下方焊接有活塞13,液压缸3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临时贮油腔15,且活塞13的外径与临时贮油腔15的内径相适配,为临时贮油腔15填充液压油时,能支撑活塞13上移,达到液压物体的作用。控制仓1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16,且控制仓1的上表面临近控制开关16的位置处安装有显示屏17,控制仓1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8(型号为JC-1000S-HSM),压力传感器18的上方位于控制仓1内部下表面位置处焊接有模拟信号转换器20(型号为4-20mA),压力传感器18的侧表面设置有信号输出端19,为控制仓1的内部构件的位置,压力传感器18通过信号输出端19输出模拟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器20,达到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显示屏17的显示。活塞13与液压缸3滑动连接,且活塞13位于控制仓1的内部,第一连接件9与控制仓1通过进油口14的外螺纹与第一连接件9内部的内螺纹旋转连接,为泵体2输送液压油通过油管7到临时贮油腔15,液压油到临时贮油腔15内托举活塞13向上运动。泵体2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18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且压力传感器18的另一端通过外螺纹与第二连接件10的一端内螺纹旋转连接,为泵体2与压力传感器18的连接方式,为压力传感器18可以受到液压油的压力开始工作。控制开关16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输出端19电极连接压力传感器18的输入端,压力传感器18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输出端19电极连接模拟信号转换器20的输入端,模拟信号转换器20的输出端电极连接显示屏17的输入端,为供电部件的连接,按压控制开关16显示屏17亮起,压力传感器18通过信号输出端19输送模拟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器20,通过显示屏17显示数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选择好要检测的承重墙,在墙体的底端开槽,且槽的大小可放置液压缸3与支撑板4与顶板5为宜,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板4与顶板5与墙体的垂直度,通过第一连接件9与进油口14转动连接油管7与液压缸3,通过压力传感器1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0转动连接压力传感器18与油管7,完成使用前的组装,按压控制开关16打开电源并按压控制开关16清零,显示屏17显示,把控制输出装置泵体2与控制仓1通过第一支撑件8与第二支撑件11放置到合适的位置,缓慢匀速按压抬起压力杆6,泵体2通过压力传感器18给液压缸3加压,加压时观察显示屏17的显示数据,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控制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仓(1)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0),且控制仓(1)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件(11),所述第二支撑件(11)上方转动连接有压力杆(6),所第二支撑件(11)的一侧焊接有泵体(2),所述泵体(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件(8),所述第二连接件(10)的一端连接有油管(7),且油管(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件(9)的一端连接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下方焊接有支撑板(4),且液压缸(3)的上方焊接有顶板(5),所述控制仓(1)的一侧外表面贯穿焊接有进油口(14),所述液压缸(3)的内部上端贯穿连接有顶柱(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控制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仓(1)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0),且控制仓(1)的另一侧外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件(11),所述第二支撑件(11)上方转动连接有压力杆(6),所第二支撑件(11)的一侧焊接有泵体(2),所述泵体(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支撑件(8),所述第二连接件(10)的一端连接有油管(7),且油管(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件(9)的一端连接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下方焊接有支撑板(4),且液压缸(3)的上方焊接有顶板(5),所述控制仓(1)的一侧外表面贯穿焊接有进油口(14),所述液压缸(3)的内部上端贯穿连接有顶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12)的下方焊接有活塞(13),所述液压缸(3)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临时贮油腔(15),且活塞(13)的外径与临时贮油腔(15)的内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承重墙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仓(1)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16),且控制仓(1)的上表面临近控制开关(16)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青朱峰田振杰李晶晶李瑞雪耿学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