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91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钻井作业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堵漏装置,其包括堵漏短节、弹簧、活塞和堵漏件,堵漏短节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旁通孔,堵漏短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堵漏件、活塞和弹簧,活塞套装在堵漏短节内侧,活塞内侧设有上下连通的主水眼,活塞包括自下而上固定在一起的活塞芯轴和能够封堵旁通孔的活塞头;对应活塞芯轴下方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设有定位环台,弹簧上部抵在活塞芯轴下部,弹簧下部座于定位环台上部;堵漏件下部设有能够封堵主水眼的堵球,具有作业效率高、操作方便、作业成本低的优点。

Plugging device while dr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钻堵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钻井作业设备
,是一种随钻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井漏是钻井作业最为常见的一种事故形式,也是更为严重复杂的井下事故,影响安全钻井,危害设备及人身安全,会造成时间、成本以及其它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不能尽快的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手段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最终造成井口报废。井漏的发生不仅延长了钻井周期,也造成泥浆损失,影响了地质录井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因漏致塌、因漏致喷、井壁失稳、造成重大的钻井工程事故,尤其因井漏而诱发井喷会造成和威胁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其已成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大难题。现有的堵漏工具内部结构复杂且没有较大畅通的水眼,也给井下事故的处理带来很多不便,如无法测斜,无法进行坐键式MWD仪器的打捞投放及其它事故处理工具的通过等,堵漏次数也受球篮短节容量的限制,而且堵漏费用非常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随钻堵漏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堵漏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随钻堵漏装置,包括堵漏短节、弹簧、活塞和堵漏件,堵漏短节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旁通孔,堵漏短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堵漏件、活塞和弹簧,活塞套装在堵漏短节内侧,活塞内侧设有上下连通的主水眼,活塞包括自下而上固定在一起的活塞芯轴和能够封堵旁通孔的活塞头;对应活塞芯轴下方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设有定位环台,弹簧上部抵在活塞芯轴下部,弹簧下部座于定位环台上部;堵漏件下部设有能够封堵主水眼的堵球。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对应堵漏件上部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可设有扶正器,扶正器可套装在堵漏件上部外侧。上述对应扶正器上部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可固定安装有挡圈,堵漏件可套装在挡圈内侧。上述堵漏件上部设有打捞矛,打捞矛可位于挡圈上方。上述旁通孔内侧可设有挡环,挡环外侧可与旁通孔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上述对应主水眼位置的活塞头顶部可固定安装有限流环,限流环可呈开口上大下小的内锥孔状,堵球下部能座于限流环上部并封堵主水眼。上述对应活塞头下部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可设有限位环台,活塞头下部能座于限位环台上部。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具有作业效率高、操作方便、作业成本低的优点。堵漏件的设置不仅实现了主水眼的关闭,同时也为活塞的下行提供了推动力,使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弹簧的设置为活塞的上行提供了驱动力,使活塞能够在其弹力的作用下实现旁通孔的关闭,使本技术作业连续,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在旁通孔开启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堵漏短节,1-1为限位环台,2为定位环台,3为弹簧,4为活塞,4-1为活塞头,4-2为活塞芯轴,5为限流环,6为旁通孔,7为堵漏件,7-1为堵球,7-2为打捞矛,8为扶正器,9为挡圈,10为主水眼。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该随钻堵漏装置包括堵漏短节1、弹簧3、活塞4和堵漏件7,堵漏短节1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旁通孔6,堵漏短节1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堵漏件7、活塞4和弹簧3,活塞4套装在堵漏短节1内侧,活塞4内侧设有上下连通的主水眼10,活塞4包括自下而上固定在一起的活塞芯轴4-2和能够封堵旁通孔6的活塞头4-1;对应活塞芯轴4-2下方位置的堵漏短节1内侧设有定位环台2,弹簧3上部抵在活塞芯轴4-2下部,弹簧3下部座于定位环台2上部;堵漏件7下部设有能够封堵主水眼10的堵球7-1。当井漏发生后要进行堵漏作业时,采用下投堵漏件7的方式来完成主水眼10的关闭和旁通孔6的打开。向井口钻具内投人堵漏件7,堵球7-1到达活塞头4-1上部位置后封堵主水眼10,在泵压的作用下堵漏件7推动活塞4下行,活塞4的上端面到达旁通孔6位置后,旁通孔6被打开,待旁通孔6完全贯通后泵压会下降4-5MPa。此时,堵漏浆会通过旁通孔6进入裸眼井的环空以静止堵漏、承压堵漏或其它的方式进行堵漏。堵漏结束后停泵,活塞4在弹簧3的作用下上行关闭旁通孔6,在堵漏过程中堵漏件7封堵了主水眼10阻止了堵漏浆进入到下部钻具,能有效的保护井下各种仪器及工具。堵漏完成后将堵漏件7打捞到地面,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堵漏过程,恢复正常钻井,具有作业效率高、操作方便、作业成本低的优点。堵漏件7的设置不仅实现了主水眼10的关闭,同时也为活塞4的下行提供了推动力,使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弹簧3的设置为活塞4的上行提供了驱动力,使活塞4能够在其弹力的作用下实现旁通孔6的关闭,使本技术作业连续,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根据需要,弹簧3为现有公知技术,其应满足能够推动活塞4上行的作业要求;活塞头4-1与堵漏短节1的安装间隙应保证堵漏浆不会从二者的间隙中泄漏至下部钻具内。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随钻堵漏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对应堵漏件7上部位置的堵漏短节1内侧设有扶正器8,扶正器8套装在堵漏件7上部外侧。扶正器8的设置避免堵漏件7在驱动活塞4下行的过程中,由于堵漏件7受力不均匀而出现偏斜的现象发生,有效保证了作业的连续性。根据需要,扶正器8为现有公知技术。如附图1所示,对应扶正器8上部位置的堵漏短节1内侧固定安装有挡圈9,堵漏件7套装在挡圈9内侧。由此可有效实现在弹簧3作用下活塞4上行的限位作业,避免活塞4从堵漏短节1上部脱离,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根据需要,挡圈9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堵漏短节1固定安装在一起。如附图1所示,堵漏件7上部设有打捞矛7-2,打捞矛7-2位于挡圈9上方。由此可实现作业结束后堵漏件7的打捞,使用方便快捷,根据需要,打捞矛7-2为现有公知技术。如附图1所示,旁通孔6内侧设有挡环,挡环外侧与旁通孔6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使旁通孔6耐冲刷,有效提高了堵漏短节1的机械性能与使用寿命。根据需要,挡环为现有公知技术机械强度能够满足作业要求的挡环,其可采用镶嵌的方式与旁通孔6固定安装在一起。如附图1所示,对应主水眼10位置的活塞头4-1顶部固定安装有限流环5,限流环5呈开口上大下小的内锥孔状,堵球7-1下部能座于限流环5上部并封堵主水眼10。由此可避免长期作业后堵球7-1与活塞头4-1上部接触部位的磨损,同时限流环5的设置有利于堵球7-1对主水眼10的封堵,也避免了封堵过程中出现错位而导致堵漏浆流入下部钻具的现象发生。根据需要,限流环5的机械强度应满足作业要求,例如可采用硬质合金限流环,其可通过镶嵌的方式与活塞头4-1固定安装在一起。如附图1所示,对应活塞头4-1下部位置的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钻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堵漏短节、弹簧、活塞和堵漏件,堵漏短节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旁通孔,堵漏短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堵漏件、活塞和弹簧,活塞套装在堵漏短节内侧,活塞内侧设有上下连通的主水眼,活塞包括自下而上固定在一起的活塞芯轴和能够封堵旁通孔的活塞头;对应活塞芯轴下方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设有定位环台,弹簧上部抵在活塞芯轴下部,弹簧下部座于定位环台上部;堵漏件下部设有能够封堵主水眼的堵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钻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堵漏短节、弹簧、活塞和堵漏件,堵漏短节上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旁通孔,堵漏短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堵漏件、活塞和弹簧,活塞套装在堵漏短节内侧,活塞内侧设有上下连通的主水眼,活塞包括自下而上固定在一起的活塞芯轴和能够封堵旁通孔的活塞头;对应活塞芯轴下方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设有定位环台,弹簧上部抵在活塞芯轴下部,弹簧下部座于定位环台上部;堵漏件下部设有能够封堵主水眼的堵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堵漏件上部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设有扶正器,扶正器套装在堵漏件上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钻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扶正器上部位置的堵漏短节内侧固定安装有挡圈,堵漏件套装在挡圈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钻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堵漏件上部设有打捞矛,打捞矛位于挡圈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随钻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旁通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先夏铭莉刘爱国李爱忠田军程洪伟张振有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