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7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包括中空结构的防护边框、连接在防护边框内侧的第一防护网以及位于第一防护网下方且与防护边框底部连接的第二防护网;所述防护边框内腔中设置有收缩调控机构,收缩调控机构通过防护边框内侧开设的连接口与第一防护网连接以调节第一防护网的张紧程度,该双层防护网能够解决现有防护网容易在人员坠落时发生弹开现象,且重力坠落容易导致防护网断裂的技术问题。

A kind of assembled double layer fall protection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行业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随着高层建筑和脚手架的增多,高处坠落物体、人员坠落等导致的事故屡有发生。在脚手架周围搭设防护网,能够有效解决或减轻高处坠物、坠人事故的发生。目前,防护网的安装大多是先将防护网与防护框固定,随后再将防护框固定在脚手架上,进而完成防护网的安装。传统的防护网通常由尼龙绳加工制作而成,众所周知尼龙绳弹性较佳,防护网的布置都是拉紧后布置的,因此在发生坠落伤害时,坠落者极易由于高空坠落在防护网上发生弹开的现象,从而使防护网失去应有的防护作用,且高空坠落的重力使得防护网极易出现断裂的现象,因此,亟需在现有防护网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能够解决现有防护网容易在人员坠落时发生弹开现象,且重力坠落容易导致防护网断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包括中空结构的防护边框、连接在防护边框内侧的第一防护网以及位于第一防护网下方且与防护边框底部连接的第二防护网;所述防护边框内腔中设置有收缩调控机构,收缩调控机构通过防护边框内侧开设的连接口与第一防护网连接以调节第一防护网的张紧程度。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外框为矩形边框;所述收缩调控机构包括固定在防护边框内腔的转动驱动组件和传动链条;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位于防护边框内腔四个转角处的小型马达、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杆外圈的若干阻尼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小型马达的输出轴销接,另一端穿过防护边框的外侧壁且与防护边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尼转轴外圈焊接有齿轮;所述传动链条一端固定在阻尼转轴上,另一端向上绕过齿轮后与第一防护网边缘连接。进一步的,若干阻尼转轴沿着连接杆方向排列设置且均为单向内侧转轴,受力后始终保持朝向防护网一侧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链条同时朝向防护网一侧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边框外侧焊接有若干与四周脚手架固定连接的装配件;所述装配件呈“L”型结构,内侧焊接有固定圆环。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边框外侧壁安装有与小型马达电连接的马达开关。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中设置有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进行双重保护,可以避免第一防护网在受力较大时网格纤维的断裂导致第一防护网破口,无法保护坠落人员的安全。2、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中设置有由阻尼转轴控制的收缩调控机构,阻尼转轴为单向内侧旋转转轴,保证位于防护边框内腔四个方向的阻尼转轴在承接人员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均只能向防护网侧进行旋转,当人员下坠时,第一防护网中心受到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进而带动传动链条向防护网侧旋转延伸,四个方向的阻尼转轴均朝向防护网一侧旋转,进而减小防护网被向外侧拉扯的张力,使得防护网内部能够向中心收缩,稍微向下凹陷起到缓冲的保护作用,第二防护网能够限制第一防护网的下凹行程,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防止由于人员坠落时的重力使得防护网本身发生回弹力将坠落人员弹出发生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收缩调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防护边框内腔的部分剖视图。图中标记表示为:1、防护边框;11、连接口;2、第一防护网;3、第二防护网;4、转动驱动组件;41、小型马达;42、连接杆;43、阻尼转轴;44、马达开关;5、传动链条;6、齿轮;7、装配件;71、固定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包括中空结构的防护边框1、连接在防护边框1内侧的第一防护网2以及位于第一防护网2下方且与防护边框1底部连接的第二防护网3,第一防护网2和第二防护网3均为柔性尼龙安全网,起到双重保护作用,第二防护网3的边缘通过U型的钢钉固定在防护边框1底部;所述防护边框1内腔中设置有收缩调控机构,收缩调控机构通过防护边框1内侧开设的连接口11与第一防护网2连接以调节第一防护网2的张紧程度,第一防护网2的张紧程度可以根据第一防护网2受到的向下的作用力大小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边框1为矩形边框;所述收缩调控机构包括固定在防护边框1内腔的转动驱动组件4和传动链条5;所述转动驱动组件4包括位于防护边框1内腔四个转角处的小型马达41、连接杆42和固定在连接杆42外圈的若干阻尼转轴43,阻尼转轴4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需要对其施加一定作用力才能够旋转的常用转轴;所述连接杆42的一端与小型马达41的输出轴销接,另一端穿过防护边框1的外侧壁且与防护边框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尼转轴43外圈焊接有齿轮6;所述传动链条5一端通过铆钉固定在阻尼转轴43上,另一端与齿轮6啮合后与第一防护网2边缘连接,传动链条5和齿轮6配套设置。进一步的,若干阻尼转轴43沿着连接杆42方向排列设置且均为单向内侧转轴,单向内侧转轴也就是在阻尼转轴43受力后始终朝向一个方向转动,不受力时只能向反方向转至原位;当人员坠落后,第一防护网2中心处受到一向下作用力,拉动传动链条5朝向防护网一侧延伸,进而带到齿轮6和阻尼转轴43受力朝向防护网一侧转动,第一防护网2中心向下凹陷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边框1外侧焊接有若干与四周脚手架固定连接的装配件7;所述装配件7呈“L”型结构,内侧焊接有固定圆环7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边框1外侧壁安装有与小型马达41电连接的马达开关44,马达开关44控制小型马达41的启动,小型马达41的输出轴朝背向防护网一侧转动就能够带动位于防护边框1内腔中四个方向的连接杆42、阻尼转轴43和传动链条5均朝背向防护网一侧转动,传动链条5牵动第一防护网2,增大第一防护网2被向外侧拉扯的张力,第一防护网2展开后关闭小型马达41,双层防护网回到初始状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该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时,首先,开启小型马达41,小型马达41带到连接杆42朝背向防护网一侧转动,进而带动阻尼转轴43和传动链条5跟随连接杆42朝背向防护网一侧转动,传动链条5的另一端分别向四个方向牵动第一防护网2的边缘,使得第一防护网2受到较大的张紧力处于撑开伸展的状态后关闭小型马达41使双层防护网处于备用状态;然后,通过装配件7将双层防护网固定在周围的脚手架上;当有人员下坠时,第一防护网2中心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带动传动链条5向防护网侧旋转延伸,拉动四个方向的阻尼转轴43均朝向防护网一侧转动,这样就能够使得第一防护网2内部能够向中心收缩,稍微向下凹陷起到缓冲的保护作用,第二防护网3能够限制其向下凹陷的行程,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的防护边框(1)、连接在防护边框(1)内侧的第一防护网(2)以及位于第一防护网(2)下方且与防护边框(1)底部连接的第二防护网(3);所述防护边框(1)内腔中设置有收缩调控机构,收缩调控机构通过防护边框(1)内侧开设的连接口(11)与第一防护网(2)连接以调节第一防护网(2)的张紧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的防护边框(1)、连接在防护边框(1)内侧的第一防护网(2)以及位于第一防护网(2)下方且与防护边框(1)底部连接的第二防护网(3);所述防护边框(1)内腔中设置有收缩调控机构,收缩调控机构通过防护边框(1)内侧开设的连接口(11)与第一防护网(2)连接以调节第一防护网(2)的张紧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防坠落双层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边框(1)为矩形边框;所述收缩调控机构包括固定在防护边框(1)内腔的转动驱动组件(4)和传动链条(5);所述转动驱动组件(4)包括位于防护边框(1)内腔四个转角处的小型马达(41)、连接杆(42)和固定在连接杆(42)外圈的若干阻尼转轴(43);所述连接杆(42)的一端与小型马达(41)的输出轴销接,另一端穿过防护边框(1)的外侧壁且与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必智陈郴伟郭文堡陈苏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