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0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施工地基下部的排水井、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以及用于支撑网状织物展开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上钢管支撑环和下钢管支撑环、以及对称设置的钢管支撑片,下钢管支撑环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下钢管支撑环的底端设置有封底、并在封底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所述上钢管支撑环内壁从其顶端竖直往下开设有依次通过钢管支撑片、下钢管支撑环上部的引导槽,并且引导槽的开设数量跟钢管支撑片的设置数量相同,所述网状织物外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在每个引导槽内上下滑动的滑件,其技术方案要点为,能够在保证排水井四周的软土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便于取出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

A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drainage well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软土地基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软土路基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该段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现有的软土地基有的采用砂井法,将土中的水沿着竖向的沙井排出,缩短固结时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之后又出现了袋装砂井技术,利用透水性良好的网状织物灌入含泥量低于2%的粗砂,再用砂井打孔机放入土中,达到预定深度,加速土层固结,效果也挺好,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呈现一次性效应,即装入粗砂的网状织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出现问题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排水效果时,在现有的设计上,取出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之后,因为软土地基的地基特点,网状织物四周的软土会与网状织物挤压贴合,并且网状织物的部分位置会出现凹陷点,取出网状织物无异于进行破坏排水井结构,会出现排水井四周的软土地基不稳定和重复打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能够在保证排水井四周的软土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便于取出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施工地基下部的排水井、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以及用于支撑网状织物展开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上钢管支撑环和下钢管支撑环、以及对称设置用于连接上钢管支撑环和下钢管支撑环的钢管支撑片,所述下钢管支撑环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下钢管支撑环的底端设置有封底、并在封底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所述上钢管支撑环内壁从其顶端竖直往下开设有依次通过钢管支撑片、下钢管支撑环上部的引导槽,并且引导槽的开设数量跟钢管支撑片的设置数量相同,所述网状织物外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在每个引导槽内上下滑动的滑件。如此设置,在打桩机具进行打桩嵌入钢管之后,对网状织物配备滑件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会先沿着钢管内壁抵接下入到排水井内,而滑件安装在网状织物外部的侧壁上、并在支撑框架内的引导槽内上下滑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跟现有的施工工艺相似,在网状织物进入排水井之前,预先在网状织物内装入约20cm的砂石,接着将在每个滑件都安装到对应引导槽内进行往下滑动进入到排水井底端,网状织物会在支撑框架的骨架支撑下处于展开的状态,即网状织物的侧壁会处于展开拉紧的状态,最终通过装砂漏斗把网状织物内补充完全;在上述整个处理过程中,支撑框架上配备渗水孔和中部的相邻钢管支撑片之间的渗水面积,不会过大的影响网状织物的吸水能力,同时支撑框架的设置使得网状织物处于展开拉紧的状态,与软土地基内的软土接触面积稳定,在排水井长时间的使用过后,排水井四周的软土结构固化,处于稳定的状态,当需要取出网状织物时,又有滑件的配合,能够非常方便取出网状织物,用不会损坏网状织物四周的软土稳定的固化状态,以此实现保证排水井四周的软土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便于取出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封底底端沿其周向开设有贯穿其顶端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中空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支撑管相对安装孔向外倾斜设置,并且支撑管内设置有由吸水材料制成的吸水件。如此设置,通过封底开设安装孔和安装支撑管,在起到支撑加固支撑框架的作用的同时,提高排水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管支撑片设置有四个、且相邻距离均相等。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网状织物外部配备用于支撑其展开拉紧的支撑框架,并设置滑件方便从支撑框架内上下滑动取出,当需要取出网状织物时,在滑件的配合下,能够非常方便取出网状织物,用不会损坏网状织物四周的软土稳定的固化状态,以此实现保证排水井四周的软土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便于取出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施工地基;2、排水井;3、网状织物;4、支撑框架;41、上钢管支撑环;42、下钢管支撑环;43、钢管支撑片;5、封底;6、支撑管;7、滑件;8、软土地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参照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施工地基1下部的排水井2、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3、以及用于支撑网状织物3展开的支撑框架4,支撑框架4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上钢管支撑环41和下钢管支撑环42、以及对称设置用于连接上钢管支撑环41和下钢管支撑环42的钢管支撑片43,在现有的设计中,钢管支撑片43设置有四个、且相邻距离均相等。下钢管支撑环42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下钢管支撑环42的底端设置有封底5、并在封底5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封底5底端沿其周向开设有贯穿封底5顶端的安装孔,安装孔相比于开设的渗水孔更靠近中心,安装孔上安装有中空的支撑管6,支撑管6相对安装孔向外倾斜设置,支撑管6的侧壁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并且支撑管6内设置有由吸水材料制成的吸水件。上钢管支撑环41内壁从其顶端竖直往下开设有依次通过钢管支撑片43、下钢管支撑环42上部的引导槽,并且引导槽的开设数量跟钢管支撑片43的设置数量相同,即开设有四个,网状织物3外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在每个引导槽内上下滑动的滑件7。工作过程:在打桩机具进行打桩嵌入钢管之后,对网状织物3配备滑件7和支撑框架4,支撑框架4会先沿着钢管内壁抵接下入到排水井2内,而滑件7安装在网状织物3外部的侧壁上、并在支撑框架4内的引导槽内上下滑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跟现有的施工工艺相似,在网状织物3进入排水井2之前,预先在网状织物3内装入约20cm的砂石,接着将在每个滑件7都安装到对应引导槽内进行往下滑动进入到排水井2底端,网状织物3会在支撑框架4的骨架支撑下处于展开的状态,即网状织物3的侧壁会处于展开拉紧的状态,最终通过装砂漏斗把网状织物3内补充完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施工地基(1)下部的排水井(2)、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3)、以及用于支撑网状织物(3)展开的支撑框架(4),所述支撑框架(4)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上钢管支撑环(41)和下钢管支撑环(42)、以及对称设置用于连接上钢管支撑环(41)和下钢管支撑环(42)的钢管支撑片(43),所述下钢管支撑环(42)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下钢管支撑环(42)的底端设置有封底(5)、并在封底(5)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所述上钢管支撑环(41)内壁从其顶端竖直往下开设有依次通过钢管支撑片(43)、下钢管支撑环(42)上部的引导槽,并且引导槽的开设数量跟钢管支撑片(43)的设置数量相同,所述网状织物(3)外部的侧壁上安装有在每个引导槽内上下滑动的滑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排水井加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施工地基(1)下部的排水井(2)、装有粗砂的网状织物(3)、以及用于支撑网状织物(3)展开的支撑框架(4),所述支撑框架(4)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上钢管支撑环(41)和下钢管支撑环(42)、以及对称设置用于连接上钢管支撑环(41)和下钢管支撑环(42)的钢管支撑片(43),所述下钢管支撑环(42)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下钢管支撑环(42)的底端设置有封底(5)、并在封底(5)上同样开设有渗水孔,所述上钢管支撑环(41)内壁从其顶端竖直往下开设有依次通过钢管支撑片(43)、下钢管支撑环(42)上部的引导槽,并且引导槽的开设数量跟钢管支撑片(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元吴凯方法强孟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