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49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铺设于肥槽槽底;所述素混凝土层上依次铺设有保护层、级配碎石层、流态固化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内埋设有滤水管,所述滤水管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水管用于将肥槽内的水引出肥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切断地表上渗水和地下水的联系,以防止地下水水压增大。同时,在保护层和流态固化层之间铺设级配碎石层,并在级配碎石层中埋设滤水管,以将地表下渗和上涌的地下水过滤后排出,从而将建筑的地下基础浮力释放,大大的减小建筑地下基础的浮力,起到抗浮减压的作用。具有施工成本低、工期短的特点。

A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water blocking and anti fl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项目回填土施工对于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回填土施工质量缺陷所导致的地面塌陷约占地面塌陷的90%。建筑工程回填土施工中普遍存在回填土质量管控不严的情况,导致回填土施工后土层中的含水率、干密度等不符合规范,填压后极易形成橡皮土。此外,项目回填土施工作业中由于缺少配套夯填方式或大量狭窄区域无法采用有效设备夯填,施工时习惯一次性松填后再进行表面整平夯实,致使工程回填土施工作业完成后回填土并未达到相关设计要求,为后续的整改带了极大的困难,以上问题没有较好的方法解决,往往消耗大量的人工夯实和较长的技术间歇时间。另外,部分工程由于地下水丰富,往往因浮力过大造成对结构质量和安全的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大量采用的施工方式是抗浮锚杆施工,要求抗浮锚杆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因此抗浮锚杆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成本投入高以及施工工期长等缺点,在工期相对紧张的施工项目中,其施工工艺达不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建筑工程项目回填施工工序复杂、投入高、工程期长、建筑所受地下水浮力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可降低地下室抗水板抗渗抗浮压力,具有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抗浮压力小、工程结构安全系数高的特点。r>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包括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铺设于肥槽槽底;所述素混凝土层上依次铺设有保护层、级配碎石层、流态固化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内埋设有滤水管,所述滤水管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水管用于将肥槽内的水引出肥槽。本专利技术通过素混凝土层、保护层、流态固化土层,切断地表上渗水和地下水的联系,以防止地下水水压增大。同时,在保护层和流态固化层之间铺设级配碎石层,并在级配碎石层中埋设滤水管,以将地表下渗和上涌的地下水过滤后排出,从而将建筑的地下基础浮力释放,大大的减小建筑地下基础的浮力,起到抗浮减压的作用。作为级配碎石层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级配碎石层包括第一级配碎石层、第二级配碎石层,所述滤水管位于第一级配碎石层、第二级配碎石层之间。一方面便于滤水管的埋设施工,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滤水管的上下两侧均具有足够的级配碎石,以将渗入结构中的水的杂质滤除。作为保护层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铺设有防水层。进一步的,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流态固化土层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层,以防止地下水上涌至流态固化土层和防止流态固化土进入级配碎石层内。作为滤水管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滤水管开孔率大于16%,确保滤水管具有足够结构强度和过水能力。进一步的,所述肥槽的基础外墙侧壁设有防水层,以防止肥槽内的水从基础外墙渗入入建筑地下基础内。优选的,所述肥槽的边坡侧壁设有防水层,以防止建筑地下基础周边的水进入肥槽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方法,用于筑设上述的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在肥槽的底部和两侧布设防水层,并在肥槽施工区域的底部浇筑素混凝土;在素混凝土上依次铺设混凝土、防水层以筑设保护层;在保护层上铺设级配碎石层,并在级配碎石层铺设滤水管,使滤水管出水端伸出肥槽基础外墙外;在级配碎石层上铺设土工布层后铺设流态固化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从肥槽槽底依次铺设、素混凝土层、保护层、级配碎石层、流态固化土层;级配碎石层内埋设有具有若干进水孔的滤水管,所述滤水管设有若干进水孔。通过素混凝土层、保护层、流态固化土层,切断地表上渗水和地下水的联系,以防止地下水水压增大。同时,在保护层和流态固化层之间铺设级配碎石层,并在级配碎石层中埋设滤水管,以将地表下渗和上涌的地下水过滤后排出,从而将建筑的地下基础浮力释放,大大的减小建筑地下基础的浮力,起到抗浮减压的作用。2、采用流态固化土回填肥槽,流态固化土能够快速固化,且流态固化土凝结硬化后,体积具有相对稳定、干缩小、水稳定性好等特点,避免了回填土下陷、含水率不足。压实不到位等弊端。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流态固化土能够将狭窄空间和异形结构空间的所有空隙填实,在施工中无需采用大型夯实和碾压设备,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防水层的破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零部件名称:1-素混凝土层,10-肥槽,11-基础外墙,2-保护层,3-级配碎石层,31-第一级配碎石层,32-第二级配碎石层,4-流态固化土层,5-滤水管,6-土工布层,8-地坪,9-永久性集水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包括素混凝土层1,所述素混凝土层1铺设于肥槽10槽底。所述素混凝土层1上依次铺设有保护层2、级配碎石层3、流态固化土层4,可知的是,在流态固化土层4上方还铺设有地坪8。所述级配碎石层3内埋设有滤水管5,所述滤水管5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水管5用于将肥槽10内的水引出肥槽10。本专利技术通过素混凝土层1、保护层2、流态固化土层4,切断地表上渗水和地下水的联系,以防止地下水水压增大。同时,在保护层2和流态固化层4之间铺设级配碎石层3,并在级配碎石层3中埋设滤水管5,以将地表下渗和上涌的地下水过滤后通过滤水管5排出至建筑地下基础内(通常为地下室),从而将建筑地下基础浮力释放,大大的减小建筑地下基础的浮力,起到抗浮减压的作用。而传统采用的抗浮锚杆,部不仅-对地质条件要求高,施工复杂;同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的浮力问题,仅是将建筑地下基础通过抗浮锚杆固定,抗浮锚杆始终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若地下水浮力进一步的增大,则存在无法锚固的风险;并且锚杆一直受拉,存在拉应力破坏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流态固化土作为一种新型回填材料。其工作性能相对于传统回填土较好,强度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0.5MPa-10MPa之间调整,以满足地基回填、基坑回填以及肥槽回填强度。固化土强度增长相对较快,浇筑完成12~24小时即可上人进行下一步施工,大大节省施工工期。拌合固化土时还可以根据土质和设计要求加入外加剂(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活性氧化铝、氧化硅),控制其强度增长速度,通过调整配合比改变其强度和流动性。流态固化土凝结硬化后,其体积具有相对稳定、干缩小、水稳定性好等特点,相对于天然回填土壤,其凝结硬化后还具有抗渗性能。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混凝土层(1),所述素混凝土层(1)铺设于肥槽(10)槽底;/n所述素混凝土层(1)上依次铺设有保护层(2)、级配碎石层(3)、流态固化土层(4);/n所述级配碎石层(3)内埋设有滤水管(5),所述滤水管(5)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水管(5)用于将肥槽(10)内的水引出肥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混凝土层(1),所述素混凝土层(1)铺设于肥槽(10)槽底;
所述素混凝土层(1)上依次铺设有保护层(2)、级配碎石层(3)、流态固化土层(4);
所述级配碎石层(3)内埋设有滤水管(5),所述滤水管(5)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滤水管(5)用于将肥槽(10)内的水引出肥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3)包括第一级配碎石层(31)、第二级配碎石层(32),所述滤水管(5)位于第一级配碎石层(31)、第二级配碎石层(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铺设有防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排水抗浮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3)与流态固化土层(4)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层(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排水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强孙逊赵小超夏伟石海夫刘涛马国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