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69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其包括设置于排污口下方的种植槽,种植槽内部设置有消能槽,消能槽正对排污口设置并保证排污口的水首先进入消能槽,种植槽底部设置有介质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种植槽中设置消能槽、介质填料以及种植水生植物,且植物的根系可以穿透种植槽至河水内,用以生物挂膜和水中微生物、鱼类等的栖息场所;消能槽底部铺设消能石,以降低入河雨水对种植槽内植物和填料的冲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去除初期雨水携带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而且有助于河道景观提升、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构建,同时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抗污染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围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
技术介绍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透水下垫面的快速增加,初期雨水携带大量地表径流污染物进入雨水管网系统,通过沿河排污口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对河道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冲击;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水环境的整治提升工作的大力推进和引导,并且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中,提出“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污口,核心在管网”这一问题根本,非常明确的指出水环境提升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目前在针对水环境的提升整治工作中,排污口的整治工作是关键,它是污染物进入河道的主要途径,一直强调的控源截污,在污染物入河之前对污染物进行截留、削减和净化,降低其进入河道时的污染物浓度,进而减小其对河道水体的冲击。在排污口整治中,对污水排污口采取严密封堵的措施,可有效阻断污染物入河,但对于雨水排污口,则不能进行简单的封堵,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增加截流井或者铺设截污干管等将一部分雨水转输至污水管网系统,但投资较大,周期长,适用于沿河有众多排污口的长距离河道,不适用于中心城区内的小型景观型河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河道排污口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沿河排污口生态围挡装置,可在较小投资和工程周期下,有效削减和控制入河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提升、水生态系统的改善具有显著成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包括设置于排污口下方的种植槽,种植槽内部设置有消能槽,消能槽正对排污口设置并保证排污口的水首先进入消能槽,种植槽底部设置有介质填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所述消能槽为内部设置有砾石或卵石的槽。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种植槽的边始终高于河道水面,或通过在边上设置围挡结构,使得围挡结构的高度始终高于河道水面。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所述介质填料包括上层椰糠层,中间碎石层和底层种植土层。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围挡结构上设置有溢流口。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所述种植槽下方的河道底部设置景观石或碎石。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所述围挡结构为与种植槽的边一体化设置的木桩,木桩顶端高于河道水面,底端设置在河床底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其中种植槽可以根据排污口管径大小,定制装置,设置在排污口周围,固定在排污口周边;消能槽在种植槽内,单独设置,用于减缓入河污水的冲刷;介质填料分层布置在种植槽内,用于污染物的截留、过滤、净化等作用。在种植槽内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栽种于种植槽内,用于污染物的截留和降解、水景的提升。本技术中提供的所述种植槽,可以根据现状排污口的大小和雨季水量、景观需求等,由厂家定制满足上述功能的种植槽,同时在种植槽内分层布置介质填料,上层椰糠厚度可以为10-20厘米,中间碎石层厚度可以为5-10厘米,种植土厚度可以为10-25厘米,且在种植土内栽种水生植物。在上述种植槽中的水生植物,可以选择耐污染冲击,根系发达,景观观赏性较强,具体可选用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花叶芦竹、香蒲、旱伞草、芦苇等,具体情况需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尽量选择本底水生植物。在上述水生植物的选择及栽种过程中,要首先保证植物的根系能够在土壤层分布以及穿过土壤层进入水体,其根系可在水中构建生物膜系统,对水中有机物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在种植槽下方,河道底部以上,有序布置大块碎石,可以保证碎石之间有5-20厘米大小不等的缝隙,为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提供栖息场所,有助于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完善。在种植槽的边上设置围挡结构,该围挡结构可以为与种植槽的边一体化设置的木桩,木桩与种植槽相结合,用于阻断外侧河水进入种植槽,同时用于种植槽的保护,且便于后期运营维护。进一步地,上述种植槽中,在木桩侧壁距木桩顶端20-30厘米处开有溢流口,以保证在下雨时过量雨水可通过溢流口进入水体,溢流口结合过流能力和景观需求,设置为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以保证溢流通畅。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通过首先将河道排污口的水引入消能槽中,通过消能槽中设置的如卵石等防冲刷材料,经消能后溢流至种植槽内,进行下一阶段处理。然后在种植槽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实现进一步过滤,同时利用种植槽中设置的介质填料也能实现过滤效果,而最终经过过滤后的是溢流至河道中,实现了降低排污口直接入河产生的污染,很好的改善了河道水环境。本专利技术针对河道排污口的整治,引入生态围挡治理理念,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生态围挡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直接入河污染物浓度,减小污染物对水体的冲击,对改善河道水环境非常重要。2.生态围挡根据其功能和景观需求,通过设计定制、植物的搭配,绿色环保,提升河道水景,增加河道美观程度,激发人们对河道水环境的保护意识。3.在河道底部构建有序大块碎石,可为河道中水生动植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有助于完善河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抗污染冲击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结构中消能槽和介质填料示意图;以上图1和图2中,1为排污口,2为河道,3为种植槽,4为消能槽,41为砾石,5为介质填料,51为上层椰糠层,52为中间碎石层,53为底层种植土层,6为碎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示意图,其中在河道2的排污口1下方设置有种植槽3,种植槽3内部设置有消能槽4,其中消能槽4针对排污口设置,且保证排污口的水首先进入消能槽4,种植槽3的底部设置有介质填料5。进一步地,以上消能槽4为在内部设置有砾石的槽,种植槽3的边始终高于河道水面,也可以在边上设置围挡结构,使得围挡结构高于河道水面,进而阻止河水进入种植槽中,保证种植槽中的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河道。进一步地,在种植槽3的下方河道底部还设置有景观石或碎石6,为河道中水生动植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有助于完善河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抗污染冲击能力。如图2所示,为消能槽4和种植槽3底部设置的介质填料5的示意图,其中消能槽4的底部铺设有砾石41,介质填料5包括上层椰糠层51,中间碎石层52和底层种植土层53,通过介质填料的设置既可以起到过滤沉淀水体的作用又能够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实现进一步的过滤作用。本技术主要针对小型河道现状雨水排污口,根据排污口管径大小,如DN400的雨水排污口,可定制长×宽×高=3.5m×1.5m×1.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排污口下方的种植槽,种植槽内部设置有消能槽,消能槽正对排污口设置并保证排污口的水首先进入消能槽,种植槽底部设置有介质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排污口下方的种植槽,种植槽内部设置有消能槽,消能槽正对排污口设置并保证排污口的水首先进入消能槽,种植槽底部设置有介质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槽为内部设置有砾石或卵石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排污口的生态围挡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槽的边始终高于河道水面,或通过在边上设置围挡结构,使得围挡结构的高度始终高于河道水面。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扬张力张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