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169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好氧处理单元、沼气处理单元、催化处理单元、排放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前处理单元将养猪场的固体和液体排放物进行固液分离及初步的酸化处理;所述厌氧处理单元与沼气处理单元相连接,将前处理单元预处理过的液体排放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所述沼气处理单元与好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沼气处理单元将进行水气分离、脱硫处理,废液再经过好氧处理、催化处理,到达排放单元,可以直接排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能够快速和高效的将养殖场冲洗粪水和排污液体进行处理。

Solid liquid separa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in pig f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是涉及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养猪场空气中存在的甲烷、硫化氢、氨等恶臭气体污染了周边及下风口空气,排放的大量液体代谢物、猪舍冲洗废水以及部分散落的猪饲料等使得养猪场的废水污染严重。研究显示,规模化养猪场废水中6-高达4000~20000mg/L,BOD高达1500~6000mg/L,氨氮浓度450~1500mg/L,TP浓度50~330mg/L,是一种高氮、高磷、高浓度有机物废水,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未溶解的猪粪等悬浮颗粒物。在当前的养猪场污水或固液处理系统中,虽然利用沼气发酵、堆肥等技术可以消耗掉一些粪污,但由于没有系统性,产生的沼液、粪渣等仍然无处消耗,不能将粪污做到完全合理有效的利用,产生的沼气、沼液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带有的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在使用时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效率、无污染的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蒸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好氧处理单元、沼气处理单元、催化处理单元、排放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前处理单元将养猪场的固体和液体排放物进行固液分离及初步的酸化处理;所述厌氧处理单元与沼气处理单元相连接,将前处理单元预处理过的液体排放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所述沼气处理单元与好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沼气处理单元将进行水气分离、脱硫处理;所述好氧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和沼气处理单元连接,将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液和沼气处理单元分离出的液体进行好氧处理;所述催化处理单元与排放单元连接,所述催化处理单元将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液进行催化氧化;所述排放单元将处理合格的废液进行排放。其中,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槽、集污调节池、固液分离机、初沉池、调配池、二沉池。其中,所述厌氧处理单元包括厌氧池,所述厌氧池与二沉池连接。其中,所述好氧处理单元包括缺氧池、好氧池、中沉池,所述缺氧池与厌氧池连接。其中,所述沼气处理单元包括恒压装置、气水分离器、脱硫装置、干燥装置、贮气袋、沼气阻火净化分配装置,所述恒压装置与厌氧池连接。其中,所述催化处理单元包括催化池、混凝沉淀池、消毒接触池,所述催化池与中沉池连接。其中,所述排放单元包括氧化塘、污水排放口,所述氧化塘与消毒接触池连接。其中,所述贮气袋与泄压装置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与缺氧池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能够快速和高效的将养殖场冲洗粪水和排污液体进行处理,将冲洗粪水和排污液体进行前处理后,进行厌氧、好氧、沼气、催化处理后,可以得到绿色无污染的沼气和达到排放标准水质的废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的具体实施示意图;其中:1-前处理单元、2-厌氧处理单元、3-催化处理单元、4-排放单元、5-沼气处理单元、6-好氧处理单元;11-格栅槽、12-集污调节池、13-固液分离机、14-初沉池、15-调配池、16-二沉池;21-厌氧池、31-催化池、33-混凝沉淀池、33-消毒接触池、41-氧化塘、42-污水排放口;51-恒压装置、52-气水分离器、53-脱硫装置、54-干燥装置、55-泄压装置、56-贮气袋、57-沼气阻火净化分配装置;61-缺氧池、62-好氧池、63中沉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1如图1所述的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1、厌氧处理单元2、好氧处理单元6、沼气处理单元5、催化处理单元3、排放单元4;所述前处理单元1与厌氧处理单元2连接,所述前处理单元1将养猪场的固体和液体排放物进行固液分离及初步的酸化处理;所述厌氧处理单元2与沼气处理单元5相连接,将前处理单元1预处理过的液体排放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所述沼气处理单元5与好氧处理单元6连接,所述沼气处理单元5将进行水气分离、脱硫处理;所述好氧处理单元6与厌氧处理单元2和沼气处理单元5连接,将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液和沼气处理单元分离出的液体进行好氧处理;所述催化处理单元3与排放单元4连接,所述催化处理单元3将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液进行催化氧化;所述排放单元4将处理合格的废液进行排放。如图2所述的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所述前处理单元1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槽11、集污调节池12、固液分离机13、初沉池14、调配池15、二沉池16。所述厌氧处理单元2包括厌氧池21,所述厌氧池与二沉池连接。所述好氧处理单元6包括缺氧池61、好氧池62、中沉池63,所述缺氧池与厌氧池连接。所述沼气处理单元5包括恒压装置51、气水分离器52、脱硫装置53、干燥装置54、贮气袋56、沼气阻火净化分配装置55,所述恒压装置52与厌氧池21连接。所述催化处理单元3包括催化池31、混凝沉淀池32、消毒接触池33,所述催化池与中沉池连接。所述排放单元4包括氧化塘41、污水排放口42,所述氧化塘与消毒接触池连接。所述贮气袋56与泄压装置55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与缺氧池连接。前处理单元:养殖场产生的废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到格栅槽,废水经格栅槽拦截中树叶、杂草、猪毛、注射器、塑料袋等杂物进入集污调节池后再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固液分离机分离出粪渣,粪渣进入堆肥场存放处置,废水则流入初沉池去除固体悬浮物,固液分离机未能分离的粪渣等悬浮颗粒后进行分离后,废液进入调配池,经酸化调配池调节后,引入二沉池进一步去除固体悬浮物。厌氧处理单元包含一级红泥塑料厌氧池+二级红泥塑料厌氧池,厌氧池采用厌氧折流板(ABR)与厌氧滤器(AF)组合工艺。二沉池出水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进入厌氧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在无能耗的条件下,水解酸化菌群可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可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同时通过产甲烷菌的作用降解污水中有机物,并产生沼气。好氧处理单元:接收厌氧池中的废水以及气水分离器中分出的废水,池内安装潜水搅拌机进行泥水混合,在缺氧(DO<0.5mg/L)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有机物(碳源)将回流硝化液中的硝态氮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逸到大气中,实现脱氮,同时在反硝化过程中补充污水碱度。好氧池内安装组合填料(填料层高度3.0m),填料总容积约1588m3;池底安装微孔曝气器,通过鼓风曝气同时起到供氧和搅拌作用,保证好氧菌活性和泥水混合效果,促使水中有机物被充分降解得以去除;并通过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将污水中氨氮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好氧处理单元、沼气处理单元、催化处理单元、排放单元;/n所述前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前处理单元将养猪场的固体和液体排放物进行固液分离及初步的酸化处理;/n所述厌氧处理单元与沼气处理单元相连接,将前处理单元预处理过的液体排放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n所述沼气处理单元与好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沼气处理单元将进行水气分离、脱硫处理;/n所述好氧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和沼气处理单元连接,将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液和沼气处理单元分离出的液体进行好氧处理;/n所述催化处理单元与排放单元连接,所述催化处理单元将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液进行催化氧化;/n所述排放单元将处理合格的废液进行排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单元、厌氧处理单元、好氧处理单元、沼气处理单元、催化处理单元、排放单元;
所述前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前处理单元将养猪场的固体和液体排放物进行固液分离及初步的酸化处理;
所述厌氧处理单元与沼气处理单元相连接,将前处理单元预处理过的液体排放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
所述沼气处理单元与好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沼气处理单元将进行水气分离、脱硫处理;
所述好氧处理单元与厌氧处理单元和沼气处理单元连接,将厌氧处理单元产生的废液和沼气处理单元分离出的液体进行好氧处理;
所述催化处理单元与排放单元连接,所述催化处理单元将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液进行催化氧化;
所述排放单元将处理合格的废液进行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猪场固液分离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槽、集污调节池、固液分离机、初沉池、调配池、二沉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厚德陈田姣冯伟东杨厚贵屈国富唐超陈钊马欣黄宗琴杨为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一遍天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