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68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涉及有机废液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反应器、用于供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反应器内的进料器以及用于供有机废液中未参与氧化反应的结晶物沉积和排出的沉积器,进料器设置在反应器的上端,沉积器设置在反应器的下端,反应器内设有与进料器相连通的间隔管,间隔管连通有用于供超临界水进入的输入管、以为有机废液和氧化剂的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间隔管内并在间隔管内发生氧化反应,且间隔管和反应器之间的间隙与间隔管相连通,反应器上还设有供氧化反应的超临界态水气产物排出的输出管。如此设置,该反应装置的结构简单,运行容易控制、成本较低、运行维护容易。

An oxidation reaction device for treating organic waste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液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有机废物的降解处理是困扰环保领域的一大难题,如果有机废物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生态影响。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氧化反应装置是采用超临界水氧化,超临界水氧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能彻底破坏有机污染物结构的新型氧化技术,利用水在温度374摄氏度,压力22MPa的超临界状态下,兼具气体与液体高扩散性、高溶解性及低表面张力特性,对有机废弃物进行进行氧化分解转换成水和二氧化碳,达到去毒无害与释放热能的目的。但采用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装置为防止内部的结晶盐堵塞,多数反应装置的内部设置蒸发壁,洁净水会在蒸发壁的内侧形成一层水膜,有效防止结晶盐堵塞和腐蚀,但蒸发壁结构复杂,使得此种反应装置的结构复杂,对反应装置的运行控制要求较高,投入成本大,而且运行维护困难。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装置运行控制要求高、投入成本大、运行维护难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装置存在的运行控制要求高、投入成本大、运行维护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用于供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所述反应器内的进料器以及用于供有机废液中未参与氧化反应的结晶物沉积和排出的沉积器,所述进料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的上端,所述沉积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的下端,所述反应器内设有与所述进料器相连通的间隔管,所述间隔管连通有用于供超临界水进入的输入管、以为有机废液和氧化剂的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所述间隔管和所述反应器之间构成用于供超临界态水气产物进入的延时停留空间,所述延时停留空间与所述间隔管相连通,所述反应器上还设有用于超临界态水气产物排出的输出管。优选地,所述进料器、所述反应器以及所述沉积器均呈管状结构,所述反应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器和所述沉积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反应器包括第一管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管段相连通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进料器相连通,所述间隔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相连接,所述间隔管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直径,所述输入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壁上,所述输出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侧壁上,所述间隔管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且所述间隔管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延时停留空间。优选地,所述输出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上部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进料器、所述反应器、所述间隔管与所述沉积器均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进料器的上端连接有用于供有机废液进入的进料管,所述进料器的侧壁上连接有用于供氧化剂进入的进氧化剂管。优选地,所述进料器与所述反应器之间、所述反应器与所述沉积器之间均为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沉积器上设有用于供结晶物排出的排放管。优选地,所述沉积器的底部设有所述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与所述沉积器之间为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料器、所述反应器、所述沉积器内均设有测温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进料器、沉积器和间隔管,反应器为氧化反应提供场所,进料器用于供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反应器内,间隔管设置在反应器内且与进料器相连通,则有机废液与氧化剂会进入间隔管内,间隔管上连通有用于供超临界水进入的输入管,使超临界水进入间隔管内为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的条件,即温度不小于374摄氏度,压力不小于22MPa的超临界状态,有机废液与氧化剂会在间隔管内发生氧化反应、且在压力场作用下向下移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放热,从而使间隔管内持续高温高压的超临界状态,保证氧化反应持续进行,待反应完成后,氧化反应的超临界态水气产物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会脱离间隔管进入反应器内,由于气体质量轻,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会上升,最后超临界态水气产物由反应器上的输出管排出至反应装置外,而有机废液中未参与氧化反应的结晶物最终会落入沉积器内。如此设置,结晶物既不会堵塞反应器的内壁,整个反应装置也无需设置蒸发壁,整体结构较简单,成本低,控制要求也不高,而且运行起来容易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氧化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反应器,2-进料器,3-沉积器,4-间隔管,5-输入管,6-输出管,7-第一管段,8-第二管段,9-进料管,10-进氧化剂管,11-测温装置,12-排放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装置运行控制要求高、投入成本大、运行维护难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氧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1、进料器2和沉积器3,进料器2用于供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反应器1内,沉积器3用于供有机废液中未参与氧化反应的结晶物沉积和排出,进料器2设置在反应器1的上端,沉积器3设置在反应器1的下端,反应器1内设有与进料器2相连通的间隔管4,间隔管4连通有用于供超临界水进入的输入管5,这样超临界水进入间隔管4内,为有机废液和氧化剂的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有机废液和氧化剂就会进入间隔管4内并在间隔管4内发生氧化反应,且间隔管4和反应器1之间构成延时停留空间,延时停留空间与间隔管4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延时停留空间即能够供超临界态水气产物停留的一个空间,相当于一个容纳水气的空间,则氧化反应的超临界态水气产物会由间隔管4内蔓延至间隔管4和反应器1之间的间隙,而反应器1上还设有输出管6,氧化反应的超临界态水气产物最终会从输出管6排出。如此设置,超临界水进入间隔管4内为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的条件,即温度不小于374摄氏度,压力不小于22MPa的超临界状态,有机废液与氧化剂进入间隔管4并在间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1)、用于供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所述反应器(1)内的进料器(2)以及用于供有机废液中未参与氧化反应的结晶物沉积和排出的沉积器(3),所述进料器(2)设置在所述反应器(1)的上端,所述沉积器(3)设置在所述反应器(1)的下端,所述反应器(1)内设有与所述进料器(2)相连通的间隔管(4),所述间隔管(4)连通有用于供超临界水进入的输入管(5)、以为有机废液和氧化剂的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所述间隔管(4)和所述反应器(1)之间构成用于供超临界态水气产物进入的延时停留空间,所述延时停留空间与所述间隔管(4)相连通,所述反应器(1)上还设有用于供超临界态水气产物排出的输出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液的氧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1)、用于供有机废液和氧化剂进入所述反应器(1)内的进料器(2)以及用于供有机废液中未参与氧化反应的结晶物沉积和排出的沉积器(3),所述进料器(2)设置在所述反应器(1)的上端,所述沉积器(3)设置在所述反应器(1)的下端,所述反应器(1)内设有与所述进料器(2)相连通的间隔管(4),所述间隔管(4)连通有用于供超临界水进入的输入管(5)、以为有机废液和氧化剂的氧化反应提供超临界状态,所述间隔管(4)和所述反应器(1)之间构成用于供超临界态水气产物进入的延时停留空间,所述延时停留空间与所述间隔管(4)相连通,所述反应器(1)上还设有用于供超临界态水气产物排出的输出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器(2)、所述反应器(1)以及所述沉积器(3)均呈管状结构,所述反应器(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器(2)和所述沉积器(3)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1)包括第一管段(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7)的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管段(7)相连通的第二管段(8),所述第一管段(7)与所述进料器(2)相连通,所述间隔管(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段(7)的下端相连接,所述间隔管(4)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二管段(8)的下端,且所述第二管段(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7)的直径,所述输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绿来吧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