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池组的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29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47
能够切换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从而在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中共用。一种电气设备,能够通过电气设备本体侧的触点端形状的不同,来自动切换包含五只电池电芯的上侧电芯单元146与下侧电芯单元147的串联连接状态与并联连接状态,其中,对保持多个设备侧端子(572~578)的触点端支架550的形状进行了改良。触点端支架550是与电池组的连接端子建立电连接状态者,在触点端支架550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行的两个突出部566a、566b,在电气设备侧设有与这些突出部566a、566b嵌合的第二轨道槽。通过它们的嵌合,能够抑制触点端支架550与电池组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大幅抑制设备侧端子(572~578)的磨损。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battery p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使用电池组的电气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马达(motor)、照明等负载的电气设备与对此类电气设备供给电源的电池组(batterypack)。
技术介绍
电动工具等电气设备将通过使用锂离子(lithiumion)电池等二次电池的电池组来驱动,正推进电气设备的无线(cord-less)化。例如,在通过马达来驱动前端工具的手持式电动工具中,使用收容有多个二次电池电芯(cell)的电池组,利用蓄积在电池组中的电能来驱动马达。电池组可装卸地构成于电动工具本体,一旦因放电而电压下降,便从电动工具本体拆卸电池组,并使用外部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在无线型电动工具或电气设备中,要求确保规定的运行时间或确保规定的输出,伴随二次电池的性能提高,逐渐实现高输出化或高电压化。而且,随着将电池组作为电源的电气设备的开发,各种电压的电池组已商品化。通常,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固定的,但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电气设备用的电源装置,其在收容电池的壳体(housing)内设置多个电池单元(batteryunit),并可通过连接部件来选择是将它们设为串联连接而输出,还是设为并联连接而输出,由此,能够支持不同电压的设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7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用户(user)而言,在使用多个电气设备时,准备多种电池组较为繁琐,期望实现通过切换电压来应对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的、易用的电池组。并且,期望利用能够容易地安装于电气设备的电池组来实现电压切换式,而非利用专利文献1那样的与电气设备本体为分体型的电源装置。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所述背景而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以及使用此电池组的电气设备,所述电池组能切换输出电压,以便能够在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间共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电池组的电气设备,所述电池组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对应的电气设备相符的电压设定,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压的设定失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高功能电池组的电气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电池组的电气设备,所述电池组具有能够与电气设备本体侧的连接端子良好地嵌合的端子结构。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对本申请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代表性特征说明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一种电气设备,作为电动工具,电动工具具有:电池组;以及触点端支架(触点端部),与电池组的连接端子建立电连接状态,且保持多个设备侧端子,电气设备中,在电池组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平行的两个突出部,在这些突出部分别设置与工具侧的轨道槽卡合的轨道部,在形成于这些突出部之间的开口部,设有与触点端支架嵌合的被卡合部。电池组具有:平行地设置的轨道面之间的上段面;较上段面呈阶差状下降的下段面;位于上段面与下段面的阶差部分的多个狭缝;以及连结狭缝间的开口部。而且,在触点端支架,设有用于与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触点端支架是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形成有垂直面与水平面,将板状的设备侧端子以与这垂直面及水平面正交的方式而铸入,由此来予以固定。设备侧端子为长方形状,其中一个长边与水平面接触,其中一个短边与垂直面接触,作为卡合部,设有从触点端支架的左右两端朝左右方向突出的突起。而且,在触点端支架形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共同接触至设备侧端子的另一个长边的一部分并且连接于垂直面,且与水平面平行地配置,在引导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卡合部。卡合部是以与引导面成为同一面的方式而形成,例如是直接形成在电池组的壳体上的凹部,卡合部位于凹部。进而,在电池组的开口部,设有用于覆盖内部基板的罩构件,在所述罩构件设置被卡合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另外,在引导面的与电池组相向的面,也可设有与电池组的外壁面接触的自润滑性橡胶等缓冲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特征,一种电气设备,其包括:电池组,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两组臂部组,所述负极端子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两组臂部组;以及触点端支架,与电池组嵌合,且插入至上侧的臂部组间的板状的设备侧上侧端子、与插入至下侧的臂部组间的板状的设备侧下侧端子分离地以非连接状态而配置,在触点端支架的设备侧上侧端子与设备侧下侧端子之间,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引导上侧的臂部组与下侧的臂部组且包含绝缘体。而且,在触点端支架,设有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卡合的绝缘材的引导部。进而,在触点端支架的上侧端子的上边与下侧端子的下边,设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引导上侧的臂部组与下侧的臂部组且包含绝缘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须依赖用于切换输出电压的机械开关机构,只要安装于电气设备本体便能够自动获得适当的输出电压,因此能够在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间共用电池组。而且,也能够将电压切换式的电池组直接连接于以往的低电压电气设备本体,因此能够实现既能确保与以往的电气设备本体用的兼容性,又能用于高电压电气设备本体的通用性高的电池组。进而,通过精心设计电池组的端子结构,能够避免与电气设备本体侧端子的接触不良的发生,防止电气设备本体侧的连接端子与电池组侧的连接端子的接触电阻的增大,抑制大电流流经时的端子部分产生的发热,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端子的损伤或熔断。进而,电池组向电气设备本体的安装方法与针对以往的电气设备本体的安装同样,因此能够实现具有与以往相同的易用性的支持双电源的电池组、以及使用此电池组的电气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向电动工具的安装状况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动工具本体1的电池组安装部10的形状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池组100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电池组100的展开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图4的隔板445的电池电芯的堆叠状况及配线方法的展开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4的电力端子中的用于放电的正极端子对(162与172)与负极端子对(167与177)的单体形状的图。图7是表示图4的电力端子(161与171、162与172、167与177)的单体形状的图,(1)是整体的立体图,(2)是整体的侧面图,(3)是整体的正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电气设备本体与电池组100的电力端子的连接状况的图,(1)表示与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体30连接的状态的连接电路,(2)表示与以往的电动工具本体1连接的连接电路。图9(1)是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本体30的触点端部50的立体图,(2)是短路条59单体的立体图,(3)是表示触点端部50与电池组100的电力端子的连接方法的图。图10(1)是以往的电动工具本体1的触点端部20的立体图,(2)是表示触点端部20与电池组100的电力端子的连接状况的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信号端子零件240的单体形状的图,(1)是从左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2)是从右前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多个信号端子零件240向电路基板150的固定状况的图,(1)是从前方观察的图,(2)是从左观察信号端子零件240的图,(3)是从(1)的下侧观察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设备,作为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具有:/n电池组;以及/n触点端支架,与所述电池组的连接端子建立电连接状态,且保持多个设备侧端子,/n所述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电池组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平行的两个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分别设置与工具侧的轨道槽卡合的轨道部,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开口部,设有与所述触点端支架嵌合的被卡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1 JP 2017-1418981.一种电气设备,作为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具有:
电池组;以及
触点端支架,与所述电池组的连接端子建立电连接状态,且保持多个设备侧端子,
所述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组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平行的两个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分别设置与工具侧的轨道槽卡合的轨道部,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开口部,设有与所述触点端支架嵌合的被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具有:平行地设置的轨道面之间的上段面;较所述上段面呈阶差状下降的下段面;位于所述上段面与所述下段面的阶差部分的多个狭缝;以及连结所述狭缝间的所述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点端支架,设有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端支架是合成树脂的成形品,形成有垂直面与水平面,将板状的所述设备侧端子以与所述垂直面及所述水平面正交的方式而铸入,由此来予以固定,
所述设备侧端子为长方形状,其中一个长边与所述水平面接触,其中一个短边与所述垂直面接触,
作为所述卡合部,设有从所述触点端支架的左右两端朝左右方向突出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点端支架形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共同接触至所述设备侧端子的另一个所述长边的一部分并且连接于所述垂直面,且与所述水平面平行地配置,
在所述引导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所述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是以与所述引导面成为同一面的方式而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卓宏西河智雅渡部伸二佐藤淳平田村光菅野翔太沟口利夫中野恭嗣塙浩之船桥一彦小仓政幸寺西卓也东海林润一竹内翔太船引勇佑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