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85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冷却器盖、导热件以及冷媒。内壳体设置在外壳内部,内壳体的外侧与外壳体的内侧形成封闭的气流腔;进气口及出气口设置在外壳体上并与气流腔连通;导热件与内壳体的外表面相接。冷媒设置在内壳体内室,冷媒用于吸热降温;冷却器盖与内壳体的开口固定连接,冷却器盖用于封闭内壳体的内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冷却器构成的氧气呼吸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该氧气呼吸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配备冷冻设备提前准备冰块,使用方便。

A cooler and its oxygen re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
技术介绍
消防隔绝式正压氧器呼吸器(以下简称氧气呼吸器)是一种与外界大气完全隔绝的呼吸保护器,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化工单位、军事设施、地下工程及矿山等领域。由于火灾、毒气泄漏、瓦斯爆炸等产生有害气体时,现场人员通过氧器呼吸器实现对自身呼吸系统的保护。氧气呼吸器又称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呼吸系统与外界隔绝,仪器与人体呼吸系统形成内部循环,由高压气瓶提供氧气,有气囊存储呼、吸时的气体。氧器呼吸器使用的工作环境温度有时高达40℃以上,同时氧器呼吸器本身清净罐中的CO2吸收剂与人呼出气体内的CO2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使佩戴氧器呼吸器的人员难以忍受,因此传统的氧器呼吸器在其内部设一个冰盒用以降低吸入气体的温度。但是,这种冰盒的降温效果不佳,后期温度仍然很高(接近40℃),而且还需配备冷冻设备,提前准备冰块或冷冻蓝冰,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器呼吸器的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器,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外壳体、顶部开设有开口的内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口相配合的冷却器盖、导热件以及冷媒;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侧,所述内壳体的外侧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区域形成封闭的气流腔;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相接,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气流腔中气体所带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内壳体内室;所述冷媒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室,所述冷媒用于吸热降温;所述冷却器盖与所述内壳体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盖用于封闭所述内壳体的内室。进一步的,还包括:上导热板及下导热板;所述上导热板及所述下导热板垂直交叉固定在所述内壳体内部。进一步的,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的下端与所述外壳体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凸台的上端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底部相抵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壳体上盖;所述内壳体上盖设置在所述内壳体顶部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内壳体内腔。进一步的,还包括:粘胶圈;所述粘胶圈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盖与所述内壳体顶部开口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导热件为固定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的多个导热金属片。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氧气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呼吸三通、第一连接管、清净罐、第二连接管、气囊、减压器、氧气罐、瓶阀以及冷却器;所述呼吸面罩与所述呼吸三通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呼吸三通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清净罐的一端连接,所述清净罐另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呼吸三通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冷却器的进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气囊通过所述减压器与所述氧气罐连接,所述瓶阀设置在所述减压器与所述氧气罐之间的管路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第二连接管为软管。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冷却器,内壳体设置在外壳内侧,内壳体的外侧与外壳体的内侧区域形成封闭的气流腔,高温气流通过密闭的气流腔的过程中,由于散热件的传导作用,将气流室内的热量传导至内壳体的内室,使设置在内壳内室的冷却剂快速吸热降温,从而降低气流腔内的气体温度,气流腔内的气体降温后迅速通过出气口流出并被人吸入,此时经过降温后的气流可达35℃以下,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氧气呼吸器,由上述冷却器构成,因此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同时,该氧气呼吸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配备冷冻设备提前准备冰块,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氧气呼吸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冷却器及其构成的氧气呼吸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器呼吸器的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包括:设置有进气口5和出气口6的外壳体1、顶部开设有开口的内壳体2、与内壳体2的顶部开口相配合的冷却器盖3、导热件7以及冷媒4。其中:内壳体2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内壳体2的外侧与外壳体1的内侧形成封闭的气流腔;进气口5及出气口6与气流腔连通;其中,进气口5及出气口6可设置为开口形式,也可以设置成连接管的形式,本实施例采用的是连接管形式。导热件7与内壳体2的外表面相接,导热件7用于将气流腔中气体所带的热量传递至内壳体2内部。具体的,导热件7可采用固定在内壳体2的外表面的多个导热金属片。多个导热金属片采用交错排列的方式,进一步增大气体与导热片的接触几率,以提高导热效果。冷媒4设置在内壳体2内室,冷媒4用于吸热降温。冷却器盖3与内壳体2的开口固定连接,冷却器盖3用于封闭内壳体2的内室,防止冷媒4泄漏。为进一步提高冷媒4的密封效果,可在内壳体2顶部开口处设置一内壳体2上盖,与冷却器盖3一起构成内壳体2内室的双层密封。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为提高气流腔内热量向内壳体2内室的传导效率,在冷却器内设置上导热板8及下导热板9。上导热板8及下导热板9垂直交叉固定在内壳体2内部。其中,上导热板8及下导热板9采用长方形金属材质(如铜片),金属材质的导热板具有导热率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在冷却器内设置有凸台11。凸台11的下端与外壳体1内侧底部固定连接;凸台11的上端与内壳体2的外侧底部相抵接。凸台11用于对内壳体2起支撑作用,并且凸台11与内壳体2外侧底部接触面积小,内壳体2外侧底部上与气流腔内气体的接触面积不受影响。本技术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粘胶圈。粘胶圈设置在冷却器盖3与内壳体2顶部开口的连接处,进一步增加冷却器盖3与内壳体2的密封性。此外,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氧气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21、呼吸三通30、第一连接管22、清净罐23、第二连接管24、气囊26、减压器27、氧气罐29、瓶阀28以及如上所述的冷却器25。其中,第一连接管22及第二连接管24为软管。呼吸面罩21与呼吸三通30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连接管22一端与呼吸三通30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一连接管22另一端与清净罐23的一端连接,清净罐23另一端与气囊26连接。第二连接管24一端与呼吸三通30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连接管24另一端与冷却器25的进气口5连接,冷却器25的出气口6与气囊26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外壳体、顶部开设有开口的内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口相配合的冷却器盖、导热件以及冷媒;/n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侧,所述内壳体的外侧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形成封闭的气流腔;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流腔连通;/n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相接,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气流腔中气体所带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内壳体内室;/n所述冷媒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室,所述冷媒用于吸热降温;所述冷却器盖与所述内壳体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盖用于封闭所述内壳体的内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外壳体、顶部开设有开口的内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口相配合的冷却器盖、导热件以及冷媒;
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侧,所述内壳体的外侧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形成封闭的气流腔;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流腔连通;
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相接,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气流腔中气体所带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内壳体内室;
所述冷媒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室,所述冷媒用于吸热降温;所述冷却器盖与所述内壳体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盖用于封闭所述内壳体的内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导热板及下导热板;
所述上导热板及所述下导热板垂直交叉固定在所述内壳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台;
所述凸台的下端与所述外壳体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凸台的上端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底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体上盖;所述内壳体上盖设置在所述内壳体顶部开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丹邢华第韩树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科莱特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