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79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在左端面中部固定有磁吸减震垫,所述床板下表面左侧安装有左底座,所述左底座下端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安装有左床腿,所述左床腿左侧面中部焊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下端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辅助杆端部通过销轴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内侧中央位置固定有磁吸减震座,所述活动板左侧面上端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上部安装隔板,所述活动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器械口,所述活动板内腔上表面设有无影灯,所述活动板内腔下表面右端设有触发凸头。该神经内科诊疗床,能够在敲击患者肢体部位时,能准确观察到患者面部表情而给予及时治疗,更提高了肢体运动不便的患者的检查效率。

A neur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脊髓炎、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脑电图、TCD、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时,经常会让患者仰卧在诊疗床上。目前使用的多数是传统的诊疗床,仅由床板、床腿等部分组成。但是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多伴有肢体运动不便的现象。在诊疗过程中,患者仰卧在诊疗床上医务人员通过敲击患者肢体部位,询问患者疼痛情况或者观察面部表情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往往需要多种辅助器械,这些检查器械功能单一,在检查中又不能缺少,目前的诊疗床不方便收纳放置,一般需要有个桌柜专门放置器械,占用空间,且妨碍医护人员走动。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浪费检查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在左端面中部固定有磁吸减震垫,所述床板下表面左侧安装有左底座,所述左底座下端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安装有左床腿,所述左床腿左侧面中部焊接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下端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辅助杆端部通过销轴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内侧中央位置固定有磁吸减震座,所述活动板左侧面上端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上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通孔,所述箱体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有上盖,所述箱体内腔下部设有消毒腔,所述活动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器械口,所述活动板右侧面上端部设有转接头,所述活动板内腔上表面设有无影灯,所述活动板内腔下表面右端设有触发凸头,所述床板前后表面均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床板内腔上表面活动安装有担架。优选的,所述担架前后表面均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数量不少于8个。优选的,所述床板下表面右侧安装有右底座,所述右底座下端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安装有右床腿。优选的,所述左床腿和右床腿下端均安装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触发凸头和限位杆表面均设有防护套。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高度为1000~12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神经内科诊疗床,通过设置触发凸头、活动板、无影灯和弹簧结构,能够在患者仰卧于按压床板时,床板受力按压到触发凸头,从而使活动板向右旋转至水平位置,带动活动板上方的无影灯位于患者头部正上方,在敲击患者肢体部位时,方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观察到患者面部表情而给予及时治疗;通过设置箱体、隔板、消毒腔结构,通过隔板将辅助器械相互分离消毒,在需要辅助器械进行检查时,及时取出,避免器械之间相互感染,同时防止医务人员走动,提高检查的效率,通过设置担架、限位槽和限位杆结构,通过将担架上的限位杆卡入限位槽,方便担架的取出和放置,提高了因神经内科疾病而使肢体运动不便的患者的检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图中:1床板、2左底座、3第一弹簧、4左床腿、5万向轮、6限位槽、7限位杆、8担架、9辅助杆、9-1限位板、10销轴、11活动板、12箱体、13隔板、14通孔、15消毒腔、16铰链、17上盖、18触发凸头、19无影灯、20转接头、21器械口、22右床腿、23右底座、24第二弹簧、25磁吸减震垫、26磁吸减震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在左端面中部固定有磁吸减震垫25,所述床板1下表面左侧安装有左底座2,所述左底座2下端套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下端安装有左床腿4,所述左床腿4左侧面中部焊接有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的下端固定有限位板9-1,所述辅助杆9端部通过销轴10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内侧中央位置固定有磁吸减震座26,所述床板1下表面右侧安装有右底座23,所述右底座23下端套接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下端安装有右床腿22,两个左床腿4、两个右床腿22之间以及同侧的左床腿4和右床腿22之间就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保持床体整体的稳定性。所述左床腿4和右床腿22下端均安装有万向轮5。所述活动板11高度为1000~1500mm。所述活动板11左侧面上端安装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内腔上部安装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有通孔14,所述箱体12上端通过铰链16连接有上盖17,所述箱体12内腔下部设有消毒腔15,通过隔板13将辅助器械放置到通孔14相互分离消毒,在需要辅助器械进行检查时,及时取出,避免器械之间相互感染,同时防止医务人员走动,提高检查的效率。无需检查时,也可对辅助器械消毒,使器械存放更安全。所述活动板11上表面中部设有器械口21,所述活动板11右侧面上端部设有转接头20,所述活动板11内腔上表面设有无影灯19,所述活动板11内腔下表面右端设有触发凸头18。在患者仰卧于按压床板时,床板受力按压到触发凸头18,从而使活动板11向右旋转至水平位置,带动活动板11上方的无影灯19位于患者头部正上方,无影灯19呈环形分布在活动板11下表面,且位于器械口21的外侧。在需要配合其他专用医疗器械检查时,可将专用医疗器械的端部伸入器械口21,通过无影灯19配合检查。转接头20用于检测过程中,医疗器械的搁置和转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敲击患者肢体部位时,方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观察到患者面部表情从而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所述床板1前后表面均开有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活动连接有限位杆7,所述触发凸头18和限位杆7表面均设有防护套。所述床板1内腔上表面活动安装有担架8,所述担架8前后表面均安装有限位杆7,且限位杆7数量不少于8个。通过将担架8上的限位杆7卡入限位槽6,方便担架8的取出和放置,提高了因神经内科疾病而使肢体运动不便的患者的检查效率。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弹簧3处于轻微压缩状态,根据患者肢体活动情况,选择将患者通过担架8抬上床板1躺下或者将担架8放入床板1患者自己躺上去,通过对床板1向下施压,瞬间向下的作用力触发凸头18围绕销轴10顺时针旋转,从而使活动板11向顺时针旋转,直至磁吸减震垫25和磁吸减震座26吸附定位,活动板11的下端配合在限位板9-1上,开启无影灯19便可对患者检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在左端面中部固定有磁吸减震垫(25),所述床板(1)下表面左侧安装有左底座(2),所述左底座(2)下端套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下端安装有左床腿(4),所述左床腿(4)左侧面中部焊接有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的下端固定有限位板(9-1),所述辅助杆(9)端部通过销轴(10)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内侧中央位置固定有磁吸减震座(26),所述活动板(11)左侧面上端安装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内腔上部安装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有通孔(14),所述箱体(12)上端通过铰链(16)连接有上盖(17),所述箱体(12)内腔下部设有消毒腔(15),所述活动板(11)上表面中部设有器械口(21),所述活动板(11)右侧面上端部设有转接头(20),所述活动板(11)内腔上表面设有无影灯(19),所述活动板(11)内腔下表面右端设有触发凸头(18),所述床板(1)前后表面均开有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活动连接有限位杆(7),所述床板(1)内腔上表面活动安装有担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诊疗床,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在左端面中部固定有磁吸减震垫(25),所述床板(1)下表面左侧安装有左底座(2),所述左底座(2)下端套接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下端安装有左床腿(4),所述左床腿(4)左侧面中部焊接有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的下端固定有限位板(9-1),所述辅助杆(9)端部通过销轴(10)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内侧中央位置固定有磁吸减震座(26),所述活动板(11)左侧面上端安装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内腔上部安装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有通孔(14),所述箱体(12)上端通过铰链(16)连接有上盖(17),所述箱体(12)内腔下部设有消毒腔(15),所述活动板(11)上表面中部设有器械口(21),所述活动板(11)右侧面上端部设有转接头(20),所述活动板(11)内腔上表面设有无影灯(19),所述活动板(11)内腔下表面右端设有触发凸头(18),所述床板(1)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寅珍金义兵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