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72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涉及医用检查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且两个连接槽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位于右侧两个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且位于左侧两个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且位于同侧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的相对面通过旋转轴固定连接,且两个旋转轴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该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因而可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动作以达到调控患者对应部位翘起幅度的目的,而弹性垫由慢回弹海绵制成,导致患者的背部会被浅浅的包裹在弹性垫中,因而可使患者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进而可保证核磁共振检测设备的精确度。

An automati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regulat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
本技术涉及医用检查器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通常采用平躺的姿势,但有时也需要根据患处以及核磁共振设备的需求进行改变体位姿势,且需长时间保持不变,然而,目前核磁共振检测用床通常不具被特殊支撑结构,只能借助于靠枕,床扶手之类的辅助物,很不方便,患者也会不舒服,不利于患者长时间保持特殊姿势,致使患者体位姿势容易发生改变,进而会影响检测设备的精确度,因此亟需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解决了目前核磁共振检测用床通常不具被特殊支撑结构,只能借助于靠枕,床扶手之类的辅助物,很不方便,患者也会不舒服,不利于患者长时间保持特殊姿势,致使患者体位姿势容易发生改变,进而会影响检测设备精确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且两个连接槽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位于右侧两个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且位于左侧两个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且位于同侧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的相对面通过旋转轴固定连接,且两个旋转轴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的正面铺设有一层弹性垫,并且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两侧面分别与外框内壁的两侧面搭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的背面通过合页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二凸缘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凸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通过电动推杆与支撑架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架的上表面分别与外框下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设置在支撑架内壁的下表面,所述开关设置在支撑架的右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数量相等,且均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数量相等,且均为第一支撑板数量的二倍。优选的,所述弹性垫由慢性回弹海绵材质构成,并且弹性垫的厚度范围为1.5-3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形状均为圆形,并且滑槽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为弧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通过设置弹性垫和电动推杆,因而可通过电动推杆的伸缩动作以达到调控患者对应部位翘起幅度的目的,而弹性垫由慢回弹海绵制成,导致患者的背部会被浅浅的包裹在弹性垫中,因而可使患者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进而可保证核磁共振检测设备的精确度。2、该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通过设置连接槽,在两个连接槽内开设滑槽,进而可对旋转轴的移动方位起到限制性作用,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平移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与之相连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作用其平移的过程中可保持稳定的状态,并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还能够在进行平移时通过旋转轴进行旋转动作,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电动推杆的带动下可进行升降动作。3、该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通过设置合页,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合页相连,因而可保持动作的一致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升降动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凸缘、销轴和第二凸缘,电动推杆在带动连接座上升或下降动作时,第二凸缘可通过销轴与第一凸缘发生相对旋转动作,因而可使电动推杆在保持稳固状态的同时还能够推动第一支撑板进行同步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板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2连接槽、3滑槽、4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旋转轴、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合页、10弹性垫、11第一凸缘、12销轴、13第二凸缘、14连接座、15电动推杆、16支撑架、17开关、18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包括外框1,外框1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2,通过设置连接槽2,在两个连接槽2内开设滑槽3,进而可对旋转轴6的移动方位起到限制性作用,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平移过程中的稳定性,且两个连接槽2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3,且位于右侧两个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的形状均为圆形,并且滑槽3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为弧形,通过设置滑槽3、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使得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在与之相连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的作用其平移的过程中可保持稳定的状态,并且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还能够在进行平移时通过旋转轴6进行旋转动作,使得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在电动推杆15的带动下可进行升降动作,且位于左侧两个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5,且位于同侧第二滑块5和第一滑块4的相对面通过旋转轴6固定连接,且两个旋转轴6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数量相等,且均为若干个,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的数量相等,且均为第一支撑板7数量的二倍,第二支撑板8和第一支撑板7的正面铺设有一层弹性垫10,弹性垫10由慢性回弹海绵材质构成,并且弹性垫10的厚度范围为1.5-3厘米,通过设置弹性垫10,弹性垫10由慢回弹海绵制成,一方面能够为患者的患处提供弹性柔质支撑效果,可保证患者背部受力的均匀度,不易产生疲劳和酸痛,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垫10的慢回弹效果,导致患者的背部会被浅浅的包裹在弹性垫10中,因而可使患者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并且第二支撑板8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7的上表面搭接。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两侧面分别与外框1内壁的两侧面搭接,第二支撑板8和第一支撑板7的背面通过合页9铰接,通过设置合页9,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通过合页9相连,因而可保持动作的一致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进行升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2),且两个连接槽(2)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3),且位于右侧两个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4),且位于左侧两个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5),且位于同侧第二滑块(5)和第一滑块(4)的相对面通过旋转轴(6)固定连接,且两个旋转轴(6)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和第一支撑板(7)的正面铺设有一层弹性垫(10),并且第二支撑板(8)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7)的上表面搭接;/n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两侧面分别与外框(1)内壁的两侧面搭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和第一支撑板(7)的背面通过合页(9)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11),所述第一凸缘(11)的右侧面通过销轴(12)与第二凸缘(13)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凸缘(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4),所述连接座(14)的下表面通过电动推杆(15)与支撑架(16)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架(16)的上表面分别与外框(1)下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自动调节床,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内壁的两侧面均开设有连接槽(2),且两个连接槽(2)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3),且位于右侧两个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4),且位于左侧两个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5),且位于同侧第二滑块(5)和第一滑块(4)的相对面通过旋转轴(6)固定连接,且两个旋转轴(6)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和第一支撑板(7)的正面铺设有一层弹性垫(10),并且第二支撑板(8)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7)的上表面搭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两侧面分别与外框(1)内壁的两侧面搭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和第一支撑板(7)的背面通过合页(9)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11),所述第一凸缘(11)的右侧面通过销轴(12)与第二凸缘(13)的左侧面铰接,所述第二凸缘(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4),所述连接座(14)的下表面通过电动推杆(15)与支撑架(16)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架(16)的上表面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成刘桂芳顾华勇赵希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