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毅宽专利>正文

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55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该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包含一连接件本体及一弹性元件,而该连接件本体其一端枢设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枢设有一第二连接单元,而该弹性元件设有可容置该连接件本体的一穿孔,该穿孔的一端为一第一开口而另一端则为一第二开口,其中,该弹性元件相对所容置的该连接件本体的部分为一紧配段,该第一连接单元由该第一开口处贯穿,而该第二连接单元则由该第二开口处贯穿,使该连接件本体与该弹性本体间不会产生松动,但该第一连接单元及第二连接单元与该连接件本体仍可转动,让钓鱼者的钓竿或钓线更不易断裂或断线且该弹性本体也具止滑作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钓具的连接件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结合具复数连接单元的一连接件本体与容置该连接件本体的一弹性元件,利用该弹性元件与该连接件本体为紧配设置但与该等连接单元间为松配设置,进而使该弹性元件不仅具止滑功能,更使得该等连接单元容易转动的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爱钓鱼的钓鱼者,常常将需要配合特定的鱼种及需求,而将多种不同的钓鱼配件经过搭配而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坊间所使用及市面上所贩卖的钓具连接件,常因应多种不同的鱼种及需求,而将各种不同金属材质的复数转子与弹性本体利用黏合方式而加以组合。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中国台湾公告第M450987号的连结件结构改良三新型专利案,该连结件结构1其主要由二转子2与一PU胶杆3所组成,而该PU胶杆3两端分别会套入转子结合段4内,并配合黏合剂5黏固收口或冲压固成一体连结。然,现有钓具的连结件结构1经使用后,因为其连结件结构1的转子2多为金属材质,所以转子2与PU胶杆3间由黏合剂5来组接成型时,当钓鱼者在得知鱼儿上钩收钓线时,在钓线上的连结件结构1的转子2与PU胶杆3间的黏合处,容易因收钓线给予的缓冲不足,而容易造成断裂或者断线等情形,往往造成钓鱼者的困扰,且现有的钓具的连结件结构1也无法任意搭配,而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更甚至有些钓具的连结件结构1的PU胶杆3设计较短,往往也会造成钓鱼者在与其他钓鱼配件组装时,因为手没与PU胶杆3接触,所以没有产生止滑作用而产生钓鱼的连结件结构1发生滑落的问题,对此已现有的钓鱼配件来说仍尚需加以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先前技术中现有钓具连接件的金属材料的转子与PU胶杆间以黏合组合,容易在黏合处产生结合差,且易因收钓线给予的缓冲不足而被拉断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藉由该弹性本体与该第一连接单元及该第二连接单元间相互连结关系,使该连接件本体与该弹性本体之间为紧配设置而不会产生松动,但该第一连接单元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弹性本体是为松配设置,因此,该第一连接单元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连接件本体仍可转动,让钓鱼者的钓竿或钓线更不易断裂或断线且该弹性本体也具止滑作用让钓鱼者在容易组装钓鱼配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该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包含一连接件本体及一弹性元件,而该连接件本体其一端枢设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枢设有一第二连接单元,且该弹性元件是设有可容置该连接件本体的一穿孔,该穿孔的一端是为一第一开口而相对该第一开口的另一端则为一第二开口,其中,该连接件本体被置入该弹性元件的该穿孔内后,该弹性元件相对该连接件本体的部分为一紧配段,且该第一连接单元是由该第一开口处贯穿,而该第二连接单元则由该第二开口处贯穿。进一步地,该弹性元件相对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处为一松配段。进一步地,该弹性元件与该第一连接单元在该松配段的间距是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该穿孔的一直径长度。进一步地,该弹性元件与该第二连接单元在该松配段的间距是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该穿孔的一直径长度。进一步地,该弹性元件的材质为硅氧树脂、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或弹性体、或硅胶。进一步地,该弹性元件未置入该连接件本体时,该弹性元件的厚度在该紧配段处与该松配段处不同。进一步地,该连接件本体进一步是分别枢设该第一连接单元及该第二连接单元。进一步地,该连接件本体进一步与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该第二连接单元更进一步具有一止挡部。是以,本技术较先前技术具备有以下有益功效。1、本技术藉由该弹性元件相对所容置的该连接件本体的部分是为一紧配段,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连接件本体间不会产生松动,并能达到给予缓冲的效果,使钓鱼者的钓线更不易断裂或断线。2、本技术利用该弹性元件相对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处为一松配段,以增加该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与连接件本体间的枢接活动性,达到有弹性缓冲不易被拉断。3、本技术可藉由该连接件本体其两端由不同的该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而与该弹性本体搭配而与不同的钓鱼配件结合,因此,可随着不同场地、不同鱼种做更换,而达到不同功效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钓具连接件其PU胶杆与转子结合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2:为图2-1其组装前在A-A位置的剖视图。图2-3:为图2-2其组装后在A-A位置的剖视图。图3-1:为本技术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2:为图3-1在B-B位置的剖视图。图4-1:为本技术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2:为图4-1在C-C位置的剖视图。图5-1:为本技术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2:为图5-1在D-D位置的剖视图。图号说明:现有1连结件2转子3PU胶杆4转子结合段5黏合剂本技术100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10连接件本体11第一连接单元12第二连接单元121止挡部13紧配段14松配段20弹性元件21穿孔211第一开口212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照图2-1、图2-2及图2-3所示,本技术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100的第一实施例,该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100其包含有:一连接件本体10,其一端枢设有一第一连接单元11,另一端枢设有一第二连接单元12;以及一弹性元件20,是设有容置该连接件本体10的一穿孔21,该穿孔21一端是为一第一开口211,而相对该第一开口211的另一端则为一第二开口212。其中,该连接件本体10被容置在该弹性元件20的该穿孔21内后,该弹性元件20相对该连接件本体10的部分形成为一紧配段13,因此,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该弹性元件20与该连接件本体10在该紧配段13处的间距大致上为零;而该第一连接单元11是由该第一开口211处贯穿,该第二连接单元12则由该第二开口212处贯穿。且该弹性元件20相对该第一连接单元11与该第二连接单元12处为一松配段14,并分别使该弹性元件20与该第一连接单元11在该松配段14的间距是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该穿孔21的一直径长度,而该弹性元件20与该第二连接单元12在该松配段14的间距是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该穿孔21的一直径长度。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单元11为一环圈而该第二连接单元12为一环钩,并分别枢接在该连接件本体10上,而该弹性元件20的材料可以为硅氧树脂、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或弹性体、或硅胶,也可为软性材质,皆隶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且该弹性元件20未置入该连接件本体10时,该弹性元件20的厚度在该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钓具止滑连接器结构其包含有:/n一连接件本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单元;以及/n一弹性元件,设有容置该连接件本体的一穿孔,该穿孔一端为一第一开口,而相对该第一开口的另一端则为一第二开口;/n其中,该连接件本体被容置在该弹性元件的穿孔内,该弹性元件相对该连接件本体的部分形成为一紧配段;/n其中,该第一连接单元由该第一开口处贯穿,而该第二连接单元则由该第二开口处贯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钓具止滑连接器结构其包含有:
一连接件本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单元;以及
一弹性元件,设有容置该连接件本体的一穿孔,该穿孔一端为一第一开口,而相对该第一开口的另一端则为一第二开口;
其中,该连接件本体被容置在该弹性元件的穿孔内,该弹性元件相对该连接件本体的部分形成为一紧配段;
其中,该第一连接单元由该第一开口处贯穿,而该第二连接单元则由该第二开口处贯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与该连接件本体在该紧配段处的间距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相对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处各形成为一松配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具止滑连结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与该第一连接单元在该松配段的间距是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该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宽
申请(专利权)人:刘毅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