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以及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34043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发送设备的第一FEC单元通过第一通道发送经过第一FEC编码的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道标识;发送设备的第二FEC单元通过第二通道发送经过第二FEC编码的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二通道的通道标识;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交织,得到输出数据流;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输出数据流。接收设备可以将交织后的数据流进行解交织,并将解交织得到的至少数据流发给不同的FEC单元进行解码,提高接收设备的纠错能力。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执行按行写入、按列读出这个操作,因此不会产生延时。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ata, an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nding d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以及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以及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骨干网的流量每年正以50%-80%的速度飞速增长。IEEE802.3工作组从2011年初启动收集100GE以太网接口之后的带宽发展需求,关于未来网络带宽的发展,认为网络流量在2015年可以达到2010年的十倍。未来以太网接口初步分析会存在400GE/1TE两种速率,分别在2015和2020年出现这样的需求并开始应用。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高速传输链路的信号高频损耗会加大,从而导致码间干扰影响信号质量误码率等指标。而目前在高速接口接收侧上普遍使用判决反馈均衡器(英文全称为decisionfeedbackequalizer,英文缩写为DFE),这会把链路上的白噪声引起的失真通过突发误码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业界开始研究如何在以太网中使用FEC算法对误码进行纠错。在一种现有技术中,发送设备中的交织器(英文为Interleaver)将经过FEC编码的一段数据按行写入,然后按列读出。发送设备再将按列读出的数据向接收设备发送。例如,当经过FEC编码的数据1包括数据单元U0至U4,经过FEC编码的数据2包括数据单元U5至U9时,对这10个数据单元执行按行写入,设定每行包括5个数据单元,那么写入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U4U3U2U1U0U9U8U7U6U5表1对表1所示的数据进行按列读出,那么就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数据。U9U4U8U3U7U2U6U1U5U0表2经按列读出的数据被发往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与发送设备相应的逆操作,在正常情况下便可以重新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如表3所示的经按列读出的数据有可能出现误码,例如U6、U2和U7这三个连续数据单元出现误码。由于接收设备将表3中的各个数据单元的排列顺序恢复成如表1所示的排列顺序,因此,U6、U2和U7这三个数据单元不再连续,也就是说,在一个码字内出现多个错码的概率会降低,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接收设备中的FEC单元纠错的压力。但是,上述方法需要执行按行写入、按列读出这种特殊的交织方式,这种交织方式需要写入一段数据后,再开始对这段数据进行读出,会产生明显的时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以便对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误码进行纠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方面,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发送设备的第一前向纠错FEC单元通过第一通道发送经过第一FEC编码的第一数据流,所述第一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道标识;发送设备的第二FEC单元通过第二通道发送经过第二FEC编码的第二数据流,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二通道的通道标识;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交织,得到输出数据流;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输出数据流。可选地,所述第一FEC编码可以是由所述第一FEC单元执行的,也可以是由其他FEC单元执行的,所述第二FEC编码可以是由第二FEC单元执行的,也可以是由其他FEC单元执行的。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FEC单元通过第三通道发送经过第三FEC编码的第三数据流,所述第三数据流包括所述第三通道的通道标识;所述第二FEC单元通过第四通道发送经过第四FEC编码的第四数据流,所述第四数据流包括所述第四通道的通道标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基于所述第一方面的。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交织,得到所述输出数据流具体包括: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第一交织;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流和所述第四数据流进行第二交织;将进行所述第一交织得到的数据流和进行所述第二交织得到的数据流进行第三交织,得到所述输出数据流;或者,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第一交织;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第三数据流和所述第四数据流进行第二交织,其中所述输出数据流包括进行所述第一交织得到的数据流和进行所述第二交织得到的数据流。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基于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织是按第一数据单元进行交织的,所述第二交织是按第二数据单元进行交织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比特,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比特,所述第三交织是按比特进行交织的。优选地,按数据单元进行交织是指把待交织至少两条数据流中的每条数据流按照所述数据单元的长度进行分块,然后对得到的数据块进行交织,所述数据单元的长度就是指所述数据单元包括的比特的数量。第二方面,一种接收数据的方法,包括:接收设备从发送设备接收第一数据流;对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解交织,得到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包括第一通道标识,所述第三数据流包括第二通道标识,所述第一通道标识为与发送设备中的第一FEC单元相连的第一通道的通道标识,所述第二通道标识为与发送设备中的第二FEC单元相连的第二通道的通道标识;根据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和所述接收设备中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三通道标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和所述第三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通道标识为与接收设备中的第三FEC单元相连的第三通道的通道标识;将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三通道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中的第三FEC单元进行FEC解码;根据所述第二通道标识和所述接收设备中配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通道标识对应的第四通道标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通道标识和所述第四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四通道标识为与接收设备中的第四FEC单元相连的第四通道的通道标识;将所述第三数据流通过所述第四通道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中的第四FEC单元进行FEC解码。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数据流通过所述第三通道发送至所述接收设备中的第三FEC单元进行FEC解码可以是指由所述第三FEC单元进行FEC解码,也可以是指由所述第三FEC单元将所述第二数据流转发给其他的FEC单元,由所述的其他的FEC单元进行解码。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第一数据流进行解交织,得到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具体包括:对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第一解交织,得到第四数据流和第五数据流;对所述第四数据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生成第一经过前向纠错FEC编码的数据;/n生成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n通过交织所述第一经过FEC编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生成多个数据流,其中所述多个数据流的数量是2N且N是大于1的自然数。/n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17 CN PCT/CN2013/089697;20131228 CN PCT/CN201.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经过前向纠错FEC编码的数据;
生成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
通过交织所述第一经过FEC编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生成多个数据流,其中所述多个数据流的数量是2N且N是大于1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为2或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多个数据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经过FEC编码的数据是由第一FEC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是由第二FEC单元生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FEC单元和所述第二FEC单元属于同一个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多个数据流进行二次交织,得到至少一条经过二次交织的数据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一条经过二次交织的数据流包括四条经过二次交织的数据流。


8.一种设备,包括:
第一前向纠错FEC单元,用于生成第一经过FEC编码的数据;
第二FEC单元,用于生成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
交织器,用于通过交织所述第一经过FEC编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经过FEC编码的数据生成多个数据流,其中所述多个数据流的数量是2N且N是大于1的自然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N为2或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多条数据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所述交织器还用于对所述多个数据流进行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斌王童童王心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