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二分区充电电路,属于电路技术领域。该二分区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电源电路用于为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主控电路用于二分区充电电路的系统逻辑控制,使得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两个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实时检测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通道控制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的驱动控制选择通道输出接口;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二分区充电电路中各分区的工作状态。其能够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二分区充电,从而在尽可能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充电安全。
Two zone charg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分区充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分区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电路大都无法实现二分区充电,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次性充电或者断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进行逐一进行设备充电,需要耗费的总充电时长很长,如果是一次性为所有设备充电,则充电设备的功率很大,容易出现用电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分区充电电路,其能够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二分区充电,从而在尽可能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充电安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分区充电电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的系统逻辑控制,使得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两个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所述通道控制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的驱动控制选择通道输出接口;所述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各分区的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分区充电电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电压的取值范围为AC110V~AC240V。作为优选,所述主控电路的芯片型号为STM32F030F4。作为优选,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取样电阻RL1、电流取样信号处理ICU4、继电器JD1和继电器JD2,所述取样电阻RL1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取样;所述ICU4用于根据获取的电流强度大小,针对所述二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所述继电器JD1和继电器JD2用于通道开关控制,使得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的分区处于工作状态或者断开状态。作为优选,所述ICU4的型号为BL0939。作为优选,所述通道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通道控制电路和第二通道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控制电路包括三级管Q1、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第二通道控制电路包括三级管Q2、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三级管Q1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STM32单片机IO口,所述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继电器JD1,所述三级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后同时接地;所述三级管Q2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STM32单片机IO口,所述三级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继电器JD2,所述三级管Q2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后同时接地;所述三级管Q1和三级管Q2根据与其对应连接的继电器JD1和JD2对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接口进行控制,使得对应的接口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处于工作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电路和第二指示灯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包括三级管Q3、电阻R10和电阻R11,所述第二指示灯电路包括三级管Q4、电阻R12和电阻R13,所述三级管Q3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于STM32单片机IO口,所述三级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于灯泡LED1,所述三级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后同时接地;所述三级管Q4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于STM32单片机IO口,所述三级管Q4的集电极连接于灯泡LED2,所述三级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后同时接地;所述第一指示灯电路和第二指示灯电路对应地控制所述灯泡LED1和LED2,使它们能够指示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对应的分区的工作状态。作为优选,当所述指示灯对应的分区处于工作状态时,对应的指示灯为红色。作为优选,当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之和小于第一阈值时,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以全连接方式充电;当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之和大于第二阈值时,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以择一方式选择其中一个分区充电:当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任一分区的实时检测电流强度超过第二阈值时,对应的分区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二分区电路中的任一分区的实时检测电流强度低于阈值时,对应的分区处于开启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阈值为5A,所述第二阈值为15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的系统逻辑控制,使得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两个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所述通道控制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的驱动控制选择通道输出接口;所述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各分区的工作状态。其能够利用主控电路与电流检测电路及通道控制电路之间的配合,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二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充电,从而在尽可能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充电安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电流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主控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通道控制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指示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二分区充电电路,其能够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二分区充电,从而在尽可能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充电安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参见附图1~附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电源电路用于为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主控电路用于二分区充电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n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n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的系统逻辑控制,使得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两个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n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n所述通道控制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的驱动控制选择通道输出接口;/n所述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各分区的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主控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道控制电路和指示灯电路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的系统逻辑控制,使得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的两个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所述通道控制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的驱动控制选择通道输出接口;
所述指示灯电路用于指示所述二分区充电电路中各分区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电压的取值范围为AC110V~AC240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的芯片型号为STM32F030F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取样电阻RL1、电流取样信号处理ICU4、继电器JD1和继电器JD2,
所述取样电阻RL1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取样;
所述ICU4用于根据获取的电流强度大小,针对所述二分区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
所述继电器JD1和继电器JD2用于通道开关控制,使得以择一或者全连接方式接入充电电路的分区处于工作状态或者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CU4的型号为BL093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分区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通道控制电路和第二通道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控制电路包括三级管Q1、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第二通道控制电路包括三级管Q2、电阻R7和电阻R8,
所述三级管Q1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STM单片机IO口,所述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继电器JD1,所述三级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后同时接地;
所述三级管Q2的基极同时连接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迪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龙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