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频2倍于电光调Q频率的激光输出方法及激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激光器领域,特别是一种重复频率2倍于电光调Q频率的激光输出方法及激光器。
技术介绍
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的全固态调Q激光器具有较窄的脉冲宽度、较高的峰值功率、较好的光束质量和较高的转换效率,伴随着LD制备工艺及其抽运技术的日趋完善,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军事国防、激光通信、激光微精细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应用。目前获得高重复频率、窄脉冲调Q激光的方式通常采用被动调Q或主动调Q技术,其中主动调Q技术具有脉冲重复频率可控、单脉冲能量大、峰值功率高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常用的主动调Q技术包括声光调Q技术和电光调Q技术,与声光调Q技术相比,电光调Q技术具有开关速度快、脉冲宽度窄等优点,可以实现重复频率从几赫兹到几十千赫兹、脉冲宽度从亚纳秒到纳秒量级的脉冲输出。目前比较常用的电光调Q方案如图1所示(《Solid-StateLaserEngineering》,SixthRevisedandUpdatedEdition,WalterKoechner,P50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频2倍于电光调Q频率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激光输出镜、电光调Q晶体、45°反射镜、第一起偏器、第一抛物面镜、第一激光全反射镜、第一耦合透镜组、第一光纤、第一泵浦源、第一激光增益介质、第二抛物面镜、四分之一波片、第三抛物面镜、第二激光全反射镜、第二耦合透镜组、第二光纤、第二泵浦源、第二激光增益介质、第四抛物面镜和第二起偏器,其中:/n所述第一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经过第一耦合透镜组耦合到第二抛物面镜后,被反射到第一激光增益介质上,从而泵浦第一激光增益介质;/n所述第二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经过第二耦合透镜组耦合到第四抛物面镜后,反射到第二激光增益介质上,从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频2倍于电光调Q频率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激光输出镜、电光调Q晶体、45°反射镜、第一起偏器、第一抛物面镜、第一激光全反射镜、第一耦合透镜组、第一光纤、第一泵浦源、第一激光增益介质、第二抛物面镜、四分之一波片、第三抛物面镜、第二激光全反射镜、第二耦合透镜组、第二光纤、第二泵浦源、第二激光增益介质、第四抛物面镜和第二起偏器,其中:
所述第一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经过第一耦合透镜组耦合到第二抛物面镜后,被反射到第一激光增益介质上,从而泵浦第一激光增益介质;
所述第二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经过第二耦合透镜组耦合到第四抛物面镜后,反射到第二激光增益介质上,从而泵浦第二激光增益介质;
所述第一激光增益介质、第一激光全反射镜、第一抛物面镜、第一起偏器、45°反射镜、电光调Q晶体和激光输出镜构成第一路激光谐振腔;
所述第二激光增益介质、第二激光全反射镜、第三抛物面镜、第二起偏器、四分之一波片、45°反射镜、电光调Q晶体和激光输出镜构成第二路激光谐振腔;
当电光调Q晶体加压时,所述激光器输出第二路调Q激光,当电光调Q晶体退压时,所述激光器输出第一路调Q激光,周期性对电光调Q晶体进行加压和退压,所述激光器输出重复频率2倍于电光调Q频率的脉冲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物面镜和第二抛物面镜平行放置于激光输出光路的两侧且抛物面一侧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激光增益介质置于靠近第一抛物面镜和第二抛物面镜的抛物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透镜组、第一光纤和第一泵浦源依次置于第二抛物面镜靠近抛物面一侧;所述第一激光全反射镜置于第一抛物面镜靠近抛物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起偏器、45°反射镜、电光调Q晶体和激光输出镜依次置于所述第一抛物面镜和第二抛物面镜远离第一激光增益介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勇,戴卫成,董渊,于永吉,李述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