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033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气连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该轨道插座包括:轨道外壳,轨道的凹槽内壁上沿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设置在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轨道外壳、L极电导轨、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设置成导电片状型材,而导电片状型材可采用片状型材直接制作而成,使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结构简单化,且易加工,从而简化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工艺,提高了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效率,降低L极电导轨和N极电导轨的生产成本。

A rail socket and its distribu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器一般通过连接插座取电,当前人们使用的主流插座是采用固定式电源插座和电源拖线板。但是,由于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多,需要取电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固定式电源插座缺少灵活性,一旦设置,就很难无法移动,使用环境和取电场景变化后,固定式电源插座可能无法使用;而电源拖线板虽可以任意移动,但是缺少安全性和规整性,很容易将人绊倒触电,安全性低,且插座易因外力碰触产生移位,使插销脱离插座,导致断电,需改进。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轨道插座配电系统,包括轨道插座和插座适配器,插座适配器可在轨道插座上移动,其中,轨道的容置部内呈品字形布置有三条槽道,槽道内固定截面为U形的U型铜条导电体,形成导电接点,将U型铜条导电体的一槽壁制作成内凹弧形,另一槽壁制作成层叠状,且U型槽底均布有孔,弧形结构下压公插销,提高稳定性,杜绝接触不良的现象,层叠设置增加厚度,提高导电性及结构稳定性,孔将铜条区隔成多个相连接的个体,让单位面积的接触导体更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外壳,所述轨道外壳的顶面中部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所述L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所述轨道外壳、所述L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外壳,所述轨道外壳的顶面中部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上沿所述轨道外壳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L极电导轨,所述L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N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为导电片状型材;所述轨道外壳、所述L极电导轨、所述N极电导轨相互之间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道内的第一绝缘套,所述L极电导轨与所述第一槽道内壁之间由所述第一绝缘套隔离开;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道内的第二绝缘套,所述N极电导轨与所述第二槽道内壁之间由所述第二绝缘套隔离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和所述第二绝缘套的截面均呈U形,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开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的U型底部设置有第一装配部,所述L极电导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部配合的第二装配部,所述L极电导轨通过所述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套上,所述第二绝缘套的U型底部设置有第三装配部,所述N极电导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装配部配合的第四装配部,所述N极电导轨通过所述第三装配部与第四配部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和刘金辉吴清发郑静山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