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31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及同轴线,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第一辐射部包括馈电臂和与馈电臂连接的第一辐射臂,馈电臂上设置有馈电点,内导线通过馈电点与馈电臂电连接;第二辐射部包括接地臂、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接地臂与馈电臂间隔设置,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分别与接地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接地臂上设有接地点,外导线通过接地点与接地臂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天线受馈电线缆影响小,实现天线有限长度内达到需求驻波带宽,减小天线尺寸,结构简单。

An antenn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enna,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adiation part, a second radiation part and a coaxial line, wherein the coaxial line comprises an inner conductor and an outer conductor insulated and isolated from the inner conductor; the first radiation part comprises a feed arm and a first radiation arm connected with the feed arm, on which a feed point is arranged, and the inner conduct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eed arm through the feed point; the second radiation part comprises a ground arm and a second radiation part The radiation arm and the third radiation arm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between the grounding arm and the feeding arm. The second radiation arm and the third radiation arm are 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the grounding arm respectively and extend towards the side away from the feeding arm. The ground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grounding point, and the outer conduct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ing arm through the grounding point.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antenna less affected by the feeder cable, realizes the required standing wave bandwidth within the limited length of the antenna, reduces the size of the antenna,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天线设计主要朝着小型化、多频段及宽频带发展,小型化要求天线缩小自身尺寸,以适应通信设备集成度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微带天线尺寸较长,在天线长度有限的情况下,天线使用受到一定影响,且天线的两个微带天线分别用两根馈电同轴线在基板的正反面同时进行馈电,使得天线的馈电结构复杂,在应用中馈电网络需要至少两个端口和天线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天线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及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所述第一辐射部包括馈电臂和与所述馈电臂连接的第一辐射臂,所述馈电臂上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臂电连接;所述第二辐射部包括接地臂、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所述接地臂与所述馈电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臂和所述第三辐射臂分别与所述接地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接地臂上设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接地臂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臂包括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设于所述第一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之间且与所述馈电臂远离所述接地臂的一端连接的阻抗变换馈电带、与所述阻抗变换馈电带连接的多段弯折的微带线、与所述微带线连接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分别与所述馈电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所述接地臂的一侧延伸。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关于天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天线的中轴线是所述馈电臂的中点和所述接地臂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臂还包括第一反向加载线和第二反向加载线,所述第一反向加载线和所述第二反向加载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反向加载线的端部和所述第一振子臂的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反向加载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振子臂的端部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向加载线和所述第二反向加载线关于天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天线的中轴线是所述馈电臂的中点和所述接地臂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优选的,所述阻抗变换馈电带为矩形、梯形或者椭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二辐射臂包括第三振子臂、第四振子臂和第五振子臂,所述第三振子臂和所述第四振子臂间隔设置且都朝向远离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三振子臂和所述第四振子臂的一端均与所述接地臂连接,所述第五振子臂从所述第三振子臂的另一端弯折且朝向所述接地臂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五振子臂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振子臂的另一端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三辐射臂包括第六振子臂、第七振子臂和第八振子臂,所述第六振子臂和所述第七振子臂间隔设置且都朝向远离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第六振子臂和所述第七振子臂的一端均与所述接地臂连接,所述第八振子臂从所述第六振子臂的另一端弯折且朝向所述接地臂的一侧延伸,所述第八振子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七振子臂的另一端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辐射臂和所述第三辐射臂关于天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天线的中轴线是所述馈电臂的中点和所述接地臂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优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均设于所述基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设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同轴线设于所述第二辐射臂和所述第三辐射臂之间。优选的,所述基板为PCB板、金属板或者FPC板。优选的,所述天线的辐射频段包括900MHz~940MHz和2.35GHz~2.55GHz。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辐射部上设置与同轴线的内导线连接的馈电点,在第二辐射部上设置与同轴线的外导线连接的接地点,第二辐射部包括分别与接地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馈电臂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从而在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之间形成透空结构,使得天线受馈电线缆影响小,实现天线有限长度内达到需求驻波带宽,减小天线尺寸,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S参数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在900MHz的方向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在2.45GHz的方向图;图中:10、天线;1、第一辐射部;11、馈电臂;12、第一辐射臂;121、第一振子臂;122、第二振子臂;123、阻抗变换馈电带;124、微带线;1241、U形折弯部;125、第一连接臂;126、第一反向加载线;127、第二反向加载线;13、馈电点;2、第二辐射部;21、接地臂;22、第二辐射臂;221、第三振子臂;222、第四振子臂;223、第五振子臂;2231、第一延伸臂;2232、第二延伸臂;23、第三辐射臂;231、第六振子臂;232、第七振子臂;233、第八振子臂;2331、第三延伸臂;2332、第四延伸臂;24、接地点;3、同轴线;31、内导线;32、外导线;4、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10,包括第一辐射部1、第二辐射部2及同轴线3,同轴线3包括内导线31以及与内导线31绝缘隔离的外导线32;第一辐射部1包括馈电臂11和与馈电臂11连接的第一辐射臂12,馈电臂11上设置有馈电点13,内导线31通过馈电点13与馈电臂11电连接,对第一辐射臂12馈电;第二辐射部2包括接地臂21、第二辐射臂22和第三辐射臂23,接地臂21与馈电臂11间隔设置,接地臂21上设有接地点24,外导线32通过接地点24与接地臂21电连接;第二辐射臂22和第三辐射臂23分别与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及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n所述第一辐射部包括馈电臂和与所述馈电臂连接的第一辐射臂,所述馈电臂上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臂电连接;/n所述第二辐射部包括接地臂、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所述接地臂与所述馈电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臂和所述第三辐射臂分别与所述接地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接地臂上设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接地臂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及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包括内导线以及与所述内导线绝缘隔离的外导线;
所述第一辐射部包括馈电臂和与所述馈电臂连接的第一辐射臂,所述馈电臂上设置有馈电点,所述内导线通过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臂电连接;
所述第二辐射部包括接地臂、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所述接地臂与所述馈电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臂和所述第三辐射臂分别与所述接地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接地臂上设有接地点,所述外导线通过所述接地点与所述接地臂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臂包括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设于所述第一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之间且与所述馈电臂远离所述接地臂的一端连接的阻抗变换馈电带、与所述阻抗变换馈电带连接的多段弯折的微带线、与所述微带线连接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分别与所述馈电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远离所述接地臂的一侧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和所述第二振子臂关于天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天线的中轴线是所述馈电臂的中点和所述接地臂的中点所在的直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臂还包括第一反向加载线和第二反向加载线,所述第一反向加载线和所述第二反向加载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连接且都朝向所述馈电臂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反向加载线的端部和所述第一振子臂的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反向加载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振子臂的端部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加载线和所述第二反向加载线关于天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天线的中轴线是所述馈电臂的中点和所述接地臂的中点所在的直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杰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