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子风生成器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风生成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在金属电极/绝缘体/金属电极的构成中通过在金属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使空气带电来产生离子风。专利文献1教导了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面状电介体的两面的2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由具有多点的末端的电极构成,对两电极施加交流电压并使任一方接地而感应出离子风。在专利文献1中提到该气流产生装置具有如下两个作用:(1)通过对一方的电极施加高电压,而向夹着面状电介体而存在于相对向面并接地的电极感应出等离子;(2)通过对电极施加交流电压,等离子的形态稳定,同时,在面状电介体上感应出从电极朝向板状接地电极的吹力,从而在面状电介体上产生离子风。另外,还将该离子风作为热交换手段来使用。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其具有电子放出元件和有孔电极,该电子放出元件具有电极基板、薄膜电极和夹在它们之间的电子加速层,该有孔电极离开薄膜电极地与薄膜电极相对向并具有至少1个贯通孔;在空气中设置电子放出元件和有孔电极,在电极基板与薄膜电极之间施加了第1电压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风生成器的控制方法,/n所述离子风生成器具有电极体、以及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n所述电极体具有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第三电极层和电介体层,并且,/n所述交流电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由此能够在这些电极层之间施加电压,/n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由此能够在这些电极层之间施加电压,/n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在所述电介体层的一表面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相对向配置,/n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为11~35mm,/n所述第二电极层配置于所述电介体层的另一表面的一部分,/n由此在由所述交流电源在所述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7 JP 2018-1484351.一种离子风生成器的控制方法,
所述离子风生成器具有电极体、以及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
所述电极体具有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第三电极层和电介体层,并且,
所述交流电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由此能够在这些电极层之间施加电压,
所述直流电源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由此能够在这些电极层之间施加电压,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在所述电介体层的一表面的一部分大致平行地相对向配置,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的距离为1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