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特别是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自动转换开关实现中性线重叠转换采用的方式大多是采用多齿轮组啮合的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传输的效率较低,还会出现齿轮间卡死或齿轮脱开的问题。在常用或备用一侧的A、B、C相断开时,中性线(N相)没有维持触头压力的机构,仅靠惯性支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损失触头压力,减少超程,导致温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自动转换开关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传输效率低且齿轮易出现卡死脱落与中性线(N相)没有维持触头压力的机构,仅靠惯性支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损失触头压力,减少超程,导致温升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棘轮一、棘轮二、触头转轴一、触头转轴二以及与ABC相转轴连接的转轴一和转轴二,所述触头转轴一和转轴二同心设置,所述触头转轴二和转轴一同心设置,棘轮一与触头转轴一固定连接,棘轮二和触头转轴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1)、棘轮一(1)、棘轮二(3)、触头转轴一(2)、触头转轴二(4)以及与ABC相转轴连接的转轴一(5)和转轴二(6),所述触头转轴一(2)和转轴二(6)同心设置,所述触头转轴二(4)和转轴一(5)同心设置,棘轮一(1)与触头转轴一(2)固定连接,棘轮二(3)和触头转轴二(4)固定连接,触头转轴一(2)和触头转轴二(4)设在底座(31)上,触头转轴一(2)和底座(31)之间设有扭簧二(12),触头转轴二(4)和底座(31)之间设有扭簧一(11),棘轮一(1)和棘轮二(3)之间设有在棘轮一(1)和棘轮二(3)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棘轮拉钩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1)、棘轮一(1)、棘轮二(3)、触头转轴一(2)、触头转轴二(4)以及与ABC相转轴连接的转轴一(5)和转轴二(6),所述触头转轴一(2)和转轴二(6)同心设置,所述触头转轴二(4)和转轴一(5)同心设置,棘轮一(1)与触头转轴一(2)固定连接,棘轮二(3)和触头转轴二(4)固定连接,触头转轴一(2)和触头转轴二(4)设在底座(31)上,触头转轴一(2)和底座(31)之间设有扭簧二(12),触头转轴二(4)和底座(31)之间设有扭簧一(11),棘轮一(1)和棘轮二(3)之间设有在棘轮一(1)和棘轮二(3)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棘轮拉钩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拉钩组件包括与棘轮一(1)或棘轮二(3)的凹槽卡紧的棘轮拉钩(7)、用于对棘轮一(1)和棘轮二(3)转动位置进行限制的连杆(9),连杆(9)设在底座(31)上,连杆(9)与底座(31)和棘轮拉钩(7)活动连接,棘轮拉钩(7)设在底座(31)上带动连杆(9)在底座(31)上做往复运动,底座(31)和连杆(9)之间设有拉簧(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1)上设有滑槽(10),棘轮拉钩(7)设于滑槽(10)内进行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1)上设有用于对连杆(9)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的凸台三(23)和凸台四(24)。
技术研发人员:程少勇,过孝刚,张海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