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9577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中压缸通过第一管路与低压缸相连通;中压缸通过第二管路与高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过,低压缸通过第三管路与低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依次通过高温热源加热器、低温热源加热器,水路内的水自低温热源加热器向高温热源加热器方向循环流动。针对汽轮机高背压运行方式下,低压缸排汽温度升高、膨胀量增加,并且凝汽器热网循环冷却水运行压力较高等运行条件的变化,对凝汽器本体重新设计,避免了每年停机两次更换低压缸转子,采用的是一个可适应与冬、夏季较宽运行背压范围的新型低压缸转子方案,该系统运行后避免了更换低压转子。

A condensing pumping back integrated system based on back pressure hea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节能升级改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高背压供热改造普遍采用的是双转子互换方案,即供热期采用适应高背压运行的低压转子,非采暖期换回纯凝运行的转子。其非采暖期机组负荷率不高,每年停机两次更换低压缸转子,其操作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运行成本较高。目前尚未有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以降低机组运行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其包括中压缸与低压缸,其中,中压缸通过第一管路与低压缸相连通;中压缸通过第二管路与高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过,低压缸通过第三管路与低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依次通过高温热源加热器、低温热源加热器,水路内的水自低温热源加热器向高温热源加热器方向循环流动。所述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其中,上述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上布置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一侧设置有热网循环泵,通过热网循环泵使供水进入用户管网。一种上述凝抽背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其包括以下步骤:重新制造一根能适应宽背压运行的2×5级低压转子,该低压转子的末级叶片由1080mm更换为空冷转子采用的712mm叶片,对2×5级低压隔板、低压进汽分流环、低压排汽导流环、低压隔板、低压隔板汽封、低压轴端汽封、低压缸喷水管路全部进行更换;并对管束、管板、水室、壳体进行加固;给水泵小汽轮机与大机共用凝汽器,使其适应冬季高背压供热和夏季低背压纯凝运行的需求;采暖期,小汽轮机排汽背压升高至35kPa排入到凝汽器,与大机的低压缸排汽共同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供热;非采暖期,小汽轮机恢复为纯凝运行;对低压主汽门、高压喷嘴、低压喷嘴、配汽机构、转子、隔板组、联合轴承、油动机进行改造;在高背压运行方式下、凝结水温度将处在65℃-70℃范围内运行,在凝结水系统中精处理装置前加设一台水-水换热器,以热网循环水回水作为冷却介质,将凝结水冷却到50℃左右后再进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针对汽轮机高背压运行方式下,低压缸排汽温度升高、膨胀量增加,并且凝汽器热网循环冷却水运行压力较高等运行条件的变化,对凝汽器本体重新设计,避免了每年停机两次更换低压缸转子,采用的是一个可适应与冬、夏季较宽运行背压范围的新型低压缸转子方案,采暖期设计运行背压30KPa,在满足冬季高背压采暖要求的同时、兼顾纯凝低背压运行经济性,该系统运行后大幅度降低了更换对应转子的频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凝抽背一体化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如图1所示的,其包括中压缸1与低压缸3,其中,中压缸1通过第一管路2与低压缸3相连通;中压缸1通过第二管路4与高温热源加热器5相连通过,低压缸3通过第三管路6与低温热源加热器7相连通,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8依次通过高温热源加热器5、低温热源加热器7,水路8内的水自低温热源加热器7向高温热源加热器5方向循环流动。更进一步的,上述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8上布置有第一阀门9,第一阀门9一侧设置有热网循环泵10,通过热网循环泵10使供水进入用户管网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凝抽背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其包括以下步骤:保留原来的低压外缸、低压内缸,重新制造一根能适应宽背压运行的2×5级低压转子,该低压转子的末级叶片由1080mm更换为空冷转子采用的712mm叶片,对2×5级低压隔板、低压进汽分流环、低压排汽导流环、低压隔板、低压隔板汽封、低压轴端汽封、低压缸喷水管路全部进行更换,以满足新转子安装运行要求为准。针对汽轮机高背压运行方式下,低压缸排汽温度升高、膨胀量增加,并且凝汽器热网循环冷却水运行压力较高等运行条件的变化,对凝汽器本体重新设计,并对管束、管板、水室、壳体进行加固。给水泵小汽轮机与大机共用凝汽器,使其适应冬季高背压供热和夏季低背压纯凝运行的需求;给水泵小汽轮机与大机共用凝汽器,通过对给水泵小汽轮机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冬季高背压供热和夏季低背压纯凝运行的需求,采暖期时,小汽轮机排汽背压升高至35kPa排入到凝汽器,与大机的低压缸排汽共同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供热;非采暖期,小汽轮机恢复为纯凝运行;同时对小汽轮机隔板及转子重新设计,对低压主汽门、高压喷嘴、低压喷嘴、配汽机构、转子、隔板组、联合轴承、油动机进行改造;在高背压运行方式下、凝结水温度将处在65℃-70℃范围内运行,在凝结水系统中精处理装置前加设一台水-水换热器,以热网循环水回水作为冷却介质,将凝结水冷却到50℃左右后再进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由于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对进入的凝结水温度有限制,混床内离子交换树脂的最高耐温温度为60℃,而本专利技术后高背压运行方式下、凝结水温度将处在70℃左右运行,为保证精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将在凝结水系统中精处理装置前加设一台水水换热器,以热网循环水回水作为冷却介质,将凝结水冷却到50℃左右后再进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保证精处理装置的安全运行。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其包括中压缸与低压缸,其特征在于,中压缸通过第一管路与低压缸相连通;中压缸通过第二管路与高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过,低压缸通过第三管路与低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依次通过高温热源加热器、低温热源加热器,水路内的水自低温热源加热器向高温热源加热器方向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背压供热技术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其包括中压缸与低压缸,其特征在于,中压缸通过第一管路与低压缸相连通;中压缸通过第二管路与高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过,低压缸通过第三管路与低温热源加热器相连通,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依次通过高温热源加热器、低温热源加热器,水路内的水自低温热源加热器向高温热源加热器方向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抽背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热网循环水供水系统的水路上布置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一侧设置有热网循环泵,通过热网循环泵使供水进入用户管网。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凝抽背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其包括以下步骤:
重新制造一根能适应宽背压运行的2×5级低压转子,该低压转子的末级叶片由1080mm更换为空冷转子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孙磊张良赵树龙孙显明郑鸿志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开发区热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