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339523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钢骨混凝土结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包括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之间的两个钢筋段,两个钢筋段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上预先焊接的接驳器螺接,两个钢筋段的另一端通过双螺套筒互相连接,其中:钢筋段为一根横钢筋,或者,钢筋段经由直螺纹套筒连接多根横钢筋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材料浪费严重、妨碍箍筋绑扎竖钢筋、安装精度不可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Steel reinforced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钢骨混凝土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及其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之间的安装方法,以及基于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实现的钢骨混凝土结构,属于钢骨混凝土结构梁柱连接

技术介绍
钢骨混凝土结构在现今建筑业已被广泛应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通常包括钢骨柱和钢骨梁。钢骨柱包括竖钢骨、设于竖钢骨两侧并经由箍筋绑扎固定的多个竖钢筋以及借由支设的模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钢骨梁包括横钢骨、设于横钢骨上下方并经由箍筋绑扎固定的多个横钢筋以及借由支设的模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其中,横钢骨、横钢筋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之间。横钢筋作为钢骨梁的主受力钢筋,特别是大跨度(例如跨度为24米)钢骨混凝土结构,其对钢骨梁的牢固性、结构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过程中,在相关规范的钢结构构件加工误差、安装误差以及钢筋加工误差的允许范围内,钢骨柱的安装误差与横钢筋在钢骨柱上的安装误差累加起来就可达到12mm左右,可见,横钢筋的现场安装难度很大,安装精度无法保证,通常施工工人会在施工过程中按需随时改变横钢筋长度,无形增加了劳动量,延长了施工周期,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横钢筋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目前出现了两种措施:如图1,第一种措施是在一侧的竖钢骨10上焊接承接钢板40,将横钢筋30一端焊接在承接钢板40上,然后另一端通过直螺纹套筒50连续螺接合理数量的横钢筋30,直至最后螺接上的横钢筋30接近另一侧的竖钢骨10,于是在此竖钢骨10上焊接承接钢板40,令横钢筋30端部置于此承接钢板40上后进行焊接。如图2,第二种措施是在一侧的竖钢骨10上焊接接驳器60(如使用直螺纹套筒),将横钢筋30一端螺接在接驳器60上,然后另一端通过直螺纹套筒50连续螺接合理数量的横钢筋30,直至最后螺接上的横钢筋30接近另一侧的竖钢骨10,于是在此竖钢骨10上焊接承接钢板40,令横钢筋30端部置于此承接钢板40上后进行焊接。从实际实施中可以看到,上述两种措施都是通过设计合理尺寸的承接钢板40来解决横钢筋30因加工时产生的误差而引发长度欠缺的问题,这两种措施对钢筋下料检尺精度要求都不高,施工工序简单、难度小。但是,上述两种措施都存在如下缺点:1)承接钢板40在竖钢骨10上的焊接宽度由横钢筋30的直径来决定。若采用双面焊接工艺,则承接钢板40的焊接宽度应为横钢筋30直径的5倍加上至少50mm。若采用单面焊接工艺,则承接钢板40的焊接宽度应为横钢筋30直径的10倍加上至少50mm。可见,不论采用哪种焊接工艺,承接钢板40的尺寸都会很大,因此,一方面存在钢材料严重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大尺寸的承接钢板40妨碍箍筋绑扎竖钢筋的问题,且不易控制混凝土保护层(指混凝土从其外表面到最里面一根竖钢筋位置的部分)的厚度,易出现露筋或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骨柱的施工质量。另外,上述两种措施都存在横钢筋安装精度无法控制与保障,从一侧到另一侧钢骨柱的施工工作效率较低,施工时间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钢骨混凝土结构,该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材料浪费严重、妨碍箍筋绑扎竖钢筋、安装精度不可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之间的两个钢筋段,两个钢筋段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上预先焊接的接驳器螺接,两个钢筋段的另一端通过双螺套筒互相连接,其中:钢筋段为一根横钢筋,或者,钢筋段经由直螺纹套筒连接多根横钢筋构成。一种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1)在两侧所述竖钢骨的所述翼缘板的同一标高上预先焊接所述接驳器;2)各所述接驳器上分别安装一所述钢筋段;3)两个所述钢筋段通过所述双螺套筒在跨中互相连接。一种钢骨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钢骨柱和钢骨梁,其中:钢骨柱包括竖钢骨、设于竖钢骨两侧并经由箍筋绑扎固定的多个竖钢筋;钢骨梁包括横钢骨、设于横钢骨上下方并经由箍筋绑扎固定的多个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横钢骨、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之间,所述接驳器位于竖钢筋内侧;钢骨柱借由在竖钢筋外侧支设的模板浇筑混凝土实现,钢骨梁借由在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外侧支设的模板浇筑混凝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一方面不妨碍箍筋绑扎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控,钢骨柱施工质量有保障,另一方面,安装精度可控、有保障,安装效率高,施工难度低,施工简单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已有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安装在竖钢骨翼缘板上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处于跨中的双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处于跨中的双螺套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包括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10的翼缘板11之间的两个钢筋段,两个钢筋段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竖钢骨10的翼缘板11上预先在加工厂焊接的接驳器60螺接,两个钢筋段的另一端通过双螺套筒70在跨中互相连接,其中:钢筋段为一根横钢筋30,或者,当进行跨度大于12米的大跨度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或当进行需要通过至少3根横钢筋30构成一钢筋段的大跨度钢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筋段经由直螺纹套筒50连接多根横钢筋30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接驳器60为用于螺接的套筒结构,接驳器60一端预先在加工厂焊接在竖钢骨10的翼缘板11上而另一端在施工现场与横钢筋30端部螺接。接驳器60的螺纹为直螺纹或其它类型的螺纹均可,只要不影响螺接牢固性即可。通常,接驳器60设计为直螺纹套筒。直螺纹套筒50为本领域的已有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双螺套筒70是一种机械连接件,如图5和图6,双螺套筒70包括长子套筒71、短子套筒72、母套筒73和锁紧螺母74,其中:长子套筒71比短子套筒72长,长子套筒71设有内螺纹711和外螺纹712,内螺纹711通长设计,外螺纹712通长或不通长设计均可,短子套筒72设有内螺纹721和外螺纹722,内螺纹721通长设计,外螺纹722通长或不通长设计均可,母套筒73设有内螺纹731,锁紧螺母74设有内螺纹741,长子套筒71一端螺接在与其邻近的一横钢筋30的端部上,锁紧螺母74的全部和母套筒73一端螺接在长子套筒71另一端上,母套筒73另一端螺接在短子套筒72一端上,短子套筒72另一端螺接在与其邻近的一横钢筋30的端部上,锁紧螺母74旋拧抵靠母套筒73来实现长子套筒71与短子套筒72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跨中相邻两根横钢筋30的连接。本专利技术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允许的误差范围为5mm-25mm,如图5,处于跨中的两根横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之间的两个钢筋段,两个钢筋段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上预先焊接的接驳器螺接,两个钢筋段的另一端通过双螺套筒互相连接,其中:钢筋段为一根横钢筋,或者,钢筋段经由直螺纹套筒连接多根横钢筋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两个钢骨柱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之间的两个钢筋段,两个钢筋段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竖钢骨的翼缘板上预先焊接的接驳器螺接,两个钢筋段的另一端通过双螺套筒互相连接,其中:钢筋段为一根横钢筋,或者,钢筋段经由直螺纹套筒连接多根横钢筋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驳器为直螺纹套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螺套筒包括长子套筒、短子套筒、母套筒和锁紧螺母,其中:长子套筒一端螺接在与其邻近的一所述横钢筋的端部上,锁紧螺母和母套筒一端螺接在长子套筒另一端上,母套筒另一端螺接在短子套筒一端上,短子套筒另一端螺接在与其邻近的一所述横钢筋的端部上,锁紧螺母旋拧抵靠母套筒来实现长子套筒与短子套筒之间的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子套筒螺接在与其邻近的所述横钢筋的反丝接头上,所述短子套筒螺接在与其邻近的所述横钢筋的正丝接头上。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
1)在两侧所述竖钢骨的所述翼缘板的同一标高上预先焊接所述接驳器;
2)各所述接驳器上分别安装一所述钢筋段;
3)两个所述钢筋段通过所述双螺套筒在跨中互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骨梁受力钢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2)中:
当所述钢筋段为一根横钢筋时,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东杨月新石成刚宋德仁史朋朋李海明韩宏远张宏岩王岩陶亮亮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