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多频谱伪装网的研发已成为国内外军事科学家所关注研究的热门课题,各国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就目前水平看可归结如下状况:国内光学伪装网的研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开始,并且具有相当的水平,并不亚于国外,但由于多频谱的兼容技术上难度极大,尤其是高吸收、低反射的雷达吸收材料与低吸收高反射的热红外材料直接发生了在原理上的冲突,而具多频谱隐身兼容性要集中体现在一块厚度不到0.1mm的隐身伪装网布上,可见难度极大。根据国外武器装备伪装隐身的发展看,已不是单一的隐身涂料在武器中应用。伪装网研制最早而且目前最具实力和水平的是瑞典巴拉居达公司(Barracuda),几十年来,该公司不仅建立了较强的研究和发展机构,而且伪装产品已发展成较完整的体系,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除装备瑞典军队外还向美国、日本、加拿大、芬兰、丹麦和印度等几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装网包括伪装坯布和依次涂覆于伪装坯布上的雷达伪装涂层、叠加波阻抗匹配相融涂层和三色迷彩面涂层;/n所述叠加波阻抗匹配相融涂层中涂料成分为:纳米片状透明氧化铁和纳米片状铝粉20-50wt%、高分子聚合物20-60wt%、分散剂5-20wt%、固化剂5-20wt%、稀释剂5-10wt%;/n所述三色迷彩面涂层为抗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的三色迷彩面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装网包括伪装坯布和依次涂覆于伪装坯布上的雷达伪装涂层、叠加波阻抗匹配相融涂层和三色迷彩面涂层;
所述叠加波阻抗匹配相融涂层中涂料成分为:纳米片状透明氧化铁和纳米片状铝粉20-50wt%、高分子聚合物20-60wt%、分散剂5-20wt%、固化剂5-20wt%、稀释剂5-10wt%;
所述三色迷彩面涂层为抗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的三色迷彩面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色迷彩面涂层中涂料成分为:包括深绿涂料、中绿涂料和土黄涂料;
其中,深绿涂料的化学组分为:铁绿粉10-30wt%、高分子聚合物20-60wt%、分散剂5-20wt%、固化剂5-15wt%、稀释剂5-10wt%;
其中,中绿涂料的化学组分为:铁绿粉1-10wt%、铁兰粉1-5wt%、SnO21-5wt%、纳米片状铝粉1-5wt%、CdS1-5wt%、高分子聚合物20-60wt%、分散剂5-20wt%、固化剂5-15wt%、稀释剂5-10wt%;
其中,土黄涂料的化学组分为:铁黄粉5-30wt%、纳米片状铝粉2-10wt%、CdS1-8wt%、SnO21-5wt%、In2O32-10wt%、高分子聚合物20-60wt%、分散剂5-20wt%、固化剂5-15wt%、稀释剂5-10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伪装涂层中涂料成分为:α-Fe磁粉体2-30wt%、纳米Fe-Ni合金粉体1-30wt%、电磁复合粉体1-25wt%、金属纤维1-10wt%、高分子聚合物20-80wt%、分散剂2-10wt%、固化剂2-15wt%、稀释剂2-1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装坯布由20%-60%的双复功能纤维和40%-80%的高分子纤维互纺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厘米波-毫米波-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兼容为一体的伪装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纤维为羰基法制备的多晶铁纤维;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改性环氧树脂、聚氨脂、氯磺化聚乙烯、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氯化橡胶、硅橡胶或改性有机硅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民,陈俊声,陈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宇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