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5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便于清除灯罩内壁上的脏污物质,提高除雾效果,提高灯罩的透明度,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安全性,包括安装板、灯罩、电路结构和灯泡,灯罩的左端罩装在安装板的右端,灯泡的左部安装端安装在安装板的右端,并且灯泡位于灯罩内部,电路结构的右端与安装板的左端连接,并且电路结构与灯泡电性连接,安装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右端与外界相通,两个凹槽均位于灯罩内部,位于前侧的凹槽上侧区域安装有带有编码器的驱动马达,并且两个凹槽内壁上的右侧中部区域均设置有转轴,转轴与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可转动连接。

A kind of high anti fog automobile tail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建设对运输行业的要求,以及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大型和重型运输车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大型和重型运输车由于车身较长、重力较重,安全事故也较多,车灯作为机动车的眼睛,既起到了美观作用,同时也确保了机动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807174U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起雾汽车后尾灯,由灯罩、灯壳、装饰框与线束总成组成,所述装饰框固定在灯壳上,灯罩覆盖在装饰框上方与灯壳密封连接,灯壳与线束总成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装饰框上的通气口与通气孔增强周缘外壁的空气流动性,以消除流动死角,再通过灯罩上的防雾涂层彻底解决车灯起雾问题,并使车灯外观更加美观。上述专利中的汽车尾灯在使用中发现,其不便于对灯罩内壁上的脏污物质进行清除,除雾效果较差,并且影响灯罩的透明度,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低,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除灯罩内壁上的脏污物质,提高除雾效果,提高灯罩的透明度,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安全性的高防雾汽车尾灯。(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包括安装板、灯罩、电路结构和灯泡,所述灯罩的左端罩装在安装板的右端,灯泡的左部安装端安装在安装板的右端,并且灯泡位于灯罩内部,电路结构的右端与安装板的左端连接,并且电路结构与灯泡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右端与外界相通,两个凹槽均位于灯罩内部,位于前侧的凹槽上侧区域安装有带有编码器的驱动马达,并且两个凹槽内壁上的右侧中部区域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部套装有第一齿轮,并且两个第一齿轮的右端上侧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平行设置,并且两个连接杆的上侧区域之间可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穿过两个连接杆并伸出至连接杆的外部,所述连接轴上圆周设置有刷毛,连接轴的两端均同心安装有第二齿轮,并且第二齿轮的下侧区域啮合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中部通过旋轴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侧区域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并且第一滑轮与安装板之间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部同心套装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可随第二齿轮转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套装有弹性皮筋,所述位于前侧凹槽内壁上设置有齿条,并且齿条与凹槽的纵向方向平行,齿条的右端与两个第一齿轮中位于前侧的第一齿轮啮合,并且齿条的左端上侧和下侧区域均设置有调节板,两个调节板的中部均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通孔,两个螺纹通孔内部贯穿螺装有传动丝杠,传动丝杠的顶端与所述驱动马达的底端同心连接,位于前侧的凹槽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沿着齿条的方向设置有燕尾型滑槽,并且齿条的后端和两个调节板的左端均设置有可与燕尾型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位于调节板上的滑块与位于左侧区域的燕尾型滑槽滑动配合,并且位于齿条上的滑块与位于右侧区域的燕尾型滑槽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刷毛的选择长度较长且质软的材质。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灯罩的下侧区域连通设置有进风导管,并且灯罩的上侧区域连通设置有出风导管。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导管和出风导管均设置为扁状。再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导管的内部填充设置有过滤棉。再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导管的输出端通过连通弯管设置有朝向向右的出气管。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的输出端设置有盖板,并且出气管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插槽,各所述插槽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柱,多个滑柱的右端均与盖板的左端连接,盖板的左端中部横向设置有连接弹簧,出气管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圈,并且固定圈的中部通过固定杆设置设置有安装圈,安装圈与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防雾汽车尾灯,可以通过编码器设定驱动马达的转动,使驱动马达可双向往复转动,通过驱动马达的往复转动,带动调节丝杠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调节板和齿条沿着燕尾滑槽的方向上下移动,通过第一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可以带动第一齿轮往复转动,从而可以使连接杆随第一齿轮的转动而摆动,带动连接轴上的刷毛沿着灯罩的内壁往复清扫。2、该高防雾汽车尾灯,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在弹性拉绳的作用下,当连接杆向下转动时,此时由于第一滑轮固定设置,使弹性拉绳沿着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连接杆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轮上的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反向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第二齿轮可与第一齿轮同向转动,从而在连接杆带动连接轴上的刷毛贴着灯罩的内壁清扫的过程中,使连接轴与其滑动方向在相反的方向自行转动,从而可以提高对灯罩内壁的清扫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板、连接杆、连接轴和刷毛等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驱动马达、安装板、传动丝杠和连接杆等连接的左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板、齿条和尾型滑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圈、固定杆和安装圈的右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灯罩;3、电路结构;4、灯泡;5、驱动马达;6、转轴;7、第一齿轮;8、连接杆;9、连接轴;10、刷毛;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一滑轮;14、第二滑轮;15、弹性皮筋;16、齿条;17、调节板;18、传动丝杠;19、尾型滑槽;20、进风导管;21、出风导管;22、过滤棉;23、出气管;24、盖板;25、滑柱;26、连接弹簧;27、固定圈;28、固定杆;29、安装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7,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包括安装板1、灯罩2、电路结构3和灯泡4,所述灯罩2的左端罩装在安装板1的右端,灯泡4的左部安装端安装在安装板1的右端,并且灯泡4位于灯罩2内部,电路结构3的右端与安装板1的左端连接,并且电路结构3与灯泡4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右端与外界相通,两个凹槽均位于灯罩2内部,位于前侧的凹槽上侧区域安装有带有编码器的驱动马达5,并且两个凹槽内壁上的右侧中部区域均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与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的外部套装有第一齿轮7,并且两个第一齿轮7的右端上侧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连接杆8平行设置,并且两个连接杆8的上侧区域之间可设置有连接轴9,连接轴9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穿过两个连接杆8并伸出至连接杆8的外部,所述连接轴9上圆周设置有刷毛10,可以通过编码器设定驱动马达5的转动,使驱动马达5可双向往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包括安装板(1)、灯罩(2)、电路结构(3)和灯泡(4),所述灯罩(2)的左端罩装在安装板(1)的右端,灯泡(4)的左部安装端安装在安装板(1)的右端,并且灯泡(4)位于灯罩(2)内部,电路结构(3)的右端与安装板(1)的左端连接,并且电路结构(3)与灯泡(4)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右端与外界相通,两个凹槽均位于灯罩(2)内部,位于前侧的凹槽上侧区域安装有带有编码器的驱动马达(5),并且两个凹槽内壁上的右侧中部区域均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与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的外部套装有第一齿轮(7),并且两个第一齿轮(7)的右端上侧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连接杆(8)平行设置,并且两个连接杆(8)的上侧区域之间可设置有连接轴(9),连接轴(9)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穿过两个连接杆(8)并伸出至连接杆(8)的外部,所述连接轴(9)上圆周设置有刷毛(10),连接轴(9)的两端均同心安装有第二齿轮(11),并且第二齿轮(11)的下侧区域啮合设置有第三齿轮(12),第三齿轮(12)的中部通过旋轴与所述连接杆(8)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的上侧区域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13),并且第一滑轮(13)与安装板(1)之间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齿轮(11)的外部同心套装有第二滑轮(14),所述第二滑轮(14)可随第二齿轮(11)转动,第一滑轮(13)与第二滑轮(14)之间套装有弹性皮筋(15),所述位于前侧凹槽内壁上设置有齿条(16),并且齿条(16)与凹槽的纵向方向平行,齿条(16)的右端与两个第一齿轮(7)中位于前侧的第一齿轮(7)啮合,并且齿条(16)的左端上侧和下侧区域均设置有调节板(17),两个调节板(17)的中部均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通孔,两个螺纹通孔内部贯穿螺装有传动丝杠(18),传动丝杠(18)的顶端与所述驱动马达(5)的底端同心连接,位于前侧的凹槽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沿着齿条(16)的方向设置有燕尾型滑槽(19),并且齿条(16)的后端和两个调节板(17)的左端均设置有可与燕尾型滑槽(19)滑动配合的滑块,位于调节板(17)上的滑块与位于左侧区域的燕尾型滑槽(19)滑动配合,并且位于齿条(16)上的滑块与位于右侧区域的燕尾型滑槽(19)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防雾汽车尾灯,包括安装板(1)、灯罩(2)、电路结构(3)和灯泡(4),所述灯罩(2)的左端罩装在安装板(1)的右端,灯泡(4)的左部安装端安装在安装板(1)的右端,并且灯泡(4)位于灯罩(2)内部,电路结构(3)的右端与安装板(1)的左端连接,并且电路结构(3)与灯泡(4)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右端与外界相通,两个凹槽均位于灯罩(2)内部,位于前侧的凹槽上侧区域安装有带有编码器的驱动马达(5),并且两个凹槽内壁上的右侧中部区域均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与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的外部套装有第一齿轮(7),并且两个第一齿轮(7)的右端上侧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连接杆(8)平行设置,并且两个连接杆(8)的上侧区域之间可设置有连接轴(9),连接轴(9)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穿过两个连接杆(8)并伸出至连接杆(8)的外部,所述连接轴(9)上圆周设置有刷毛(10),连接轴(9)的两端均同心安装有第二齿轮(11),并且第二齿轮(11)的下侧区域啮合设置有第三齿轮(12),第三齿轮(12)的中部通过旋轴与所述连接杆(8)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的上侧区域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13),并且第一滑轮(13)与安装板(1)之间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齿轮(11)的外部同心套装有第二滑轮(14),所述第二滑轮(14)可随第二齿轮(11)转动,第一滑轮(13)与第二滑轮(14)之间套装有弹性皮筋(15),所述位于前侧凹槽内壁上设置有齿条(16),并且齿条(16)与凹槽的纵向方向平行,齿条(16)的右端与两个第一齿轮(7)中位于前侧的第一齿轮(7)啮合,并且齿条(16)的左端上侧和下侧区域均设置有调节板(17),两个调节板(17)的中部均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通孔,两个螺纹通孔内部贯穿螺装有传动丝杠(18),传动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黄张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德霸照明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