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涛专利>正文

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672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穿刺机构、引流机构、扩张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穿刺机构包括针管和Y型穿刺针,所述Y型穿刺针的连接端与针管套接,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头、引流管和连接头,所述引流头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和连接头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穿刺机构、引流机构、扩张机构和牵引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反复穿刺风险大、引流有限从而治疗时间长和使用后消毒增加医护人员劳动量的问题,该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只需一次性穿刺,由于使用软管引流,从而在首次引流后可将该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避免每次引流都需要穿刺而对使用者胸膜造成多处损伤的状况。

A one-time drainage device for thoracic cavity and abdominal cavity 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医学
,具体为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穿刺,医学常用手术用语,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等,现有胸腔和腹腔在做穿刺时都需要用到胸穿包,在通过穿刺针取液后需要将穿刺针取出,从而下次再进行取液时还需要进行穿刺,从而会对胸膜造成多处损伤,而且穿刺针较为坚硬从而穿透后使用者容易产生不适,同时由于穿刺会对人身体造成损伤,从而每次穿刺间隔的时间较长,从而延长了治疗的时间,而且胸穿包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具备无需反复穿刺从而减小穿刺风险、引流充分从而可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小医护人员劳动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反复穿刺风险大、引流有限从而治疗时间长和使用后消毒增加医护人员劳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穿刺机构、引流机构、扩张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穿刺机构包括针管和Y型穿刺针,所述Y型穿刺针的连接端与针管套接,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头、引流管和连接头,所述引流头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和连接头连通,所述扩张机构包括扩张头和扩张管,所述扩张头和扩张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导丝管、导丝、卡扣、导头和限位扣,所述导丝管的一端与导头连通,所述导丝位于导丝管的内部,且导丝的一端贯穿导头,所述导丝管通过两个卡扣卡接,所述限位扣卡接与导丝管的表面并通过连接条与导头熔接。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表面一体冲压有侧孔。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表面一体熔接有防滑块。优选的,所述导头为U型,所述导头的表面套接有保护套。优选的,所述导丝由不锈钢支撑内芯和精细弹簧制成。优选的,所述扩张头和扩张管为一体冲压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穿刺机构、引流机构、扩张机构和牵引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反复穿刺风险大、引流有限从而治疗时间长和使用后消毒增加医护人员劳动量的问题,该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只需一次性穿刺,由于使用软管引流,从而在首次引流后可将该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避免每次引流都需要穿刺而对使用者胸膜造成多处损伤的状况,而且该引流装置在使用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分批次进行引流,从而缩短了治疗的时间,而且该引流装置为一次性设置,从而使用后即可销毁,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穿刺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牵引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扩张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引流机构示意图。图中:1穿刺机构、11针管、12Y型穿刺针、2牵引机构、21导丝管、22导丝、23卡扣、24导头、25限位扣、26保护套、3扩张机构、31扩张头、32扩张管、4引流机构、41引流头、42引流管、43侧孔、44连接头、45防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穿刺机构1、引流机构4、扩张机构3和牵引机构2,穿刺机构1包括针管11和Y型穿刺针12,Y型穿刺针12的连接端与针管11套接,引流机构4包括引流头41、引流管42和连接头44,引流头41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42和连接头44连通,扩张机构3包括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的内部连通,牵引机构2包括导丝管21、导丝22、卡扣23、导头24和限位扣25,导丝管21的一端与导头24连通,导丝22位于导丝管21的内部,且导丝22的一端贯穿导头24,导丝管21通过两个卡扣23卡接,限位扣25卡接与导丝管21的表面并通过连接条与导头24熔接。如图4所示,引流管42的表面一体冲压有侧孔,当引流管42的主孔堵塞时,可通过侧孔43进行引流,从而增加了引流装置的实用性。如图4所示,连接头44的表面一体熔接有防滑块45,通过防滑块的设置,可方便使用者对引流袋进行安装。如图2所示,导头24为U型,24的表面套接有保护套26,通过导头部为U型,避免放入导丝时损伤脏器组织,通过保护套26的设置,可对导丝22进行保护,避免在运输途中导丝22跑出。如图2所示,导丝22由不锈钢支撑内芯和精细弹簧制成,有良好的弹性和可恢复性。如图3所示,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为一体冲压而成。在使用时,胸腔穿刺: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上,前额俯首于前臂上,背对术者,以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后,用2%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右手持Y型穿刺针12保持负压下缓慢刺入胸膜腔,回抽见胸水后,左手固定Y型穿刺针12,右手取下保护套26并将导丝管21从卡扣23中分离,然后使用者手持导头24,将导丝22由Y型穿刺针12另一孔送入胸膜腔,固定导丝22,拔出Y型穿刺针12,将扩张头31沿导丝22穿入逐层扩张至胸膜壁层,取下扩张头31,将引流管42沿导丝22送入胸膜腔内,深度为8-10cm,拔出导丝22,用普通圆形缝合针将引流管42固定于胸壁,将引流袋接在连接头44上进行引流即可;腹腔穿刺:嘱患者排尿后取平卧位,选左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后,用2%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右手持Y型穿刺针12保持负压下缓慢刺入腹腔,回抽见腹水后,左手固定Y型穿刺针12,右手取下保护套26并将导丝管21从卡扣23中分离,然后使用者手持导头24,将导丝22由Y型穿刺针12另一孔送入腹腔,固定导丝22,拔出Y型穿刺针12,将扩张头31沿导丝22穿入逐层扩张至腹膜壁层,取下扩张头31,将引流管42沿导丝22送入腹腔内,深度为8-10cm,拔出导丝22,用普通圆形缝合针将引流管42固定于腹壁,将引流袋接在连接头44上进行引流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穿刺机构(1)、引流机构(4)、扩张机构(3)和牵引机构(2),所述穿刺机构(1)包括针管(11)和Y型穿刺针(12),所述Y型穿刺针(12)的连接端与针管(11)套接,所述引流机构(4)包括引流头(41)、引流管(42)和连接头(44),所述引流头(41)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42)和连接头(44)连通,所述扩张机构(3)包括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所述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的内部连通,所述牵引机构(2)包括导丝管(21)、导丝(22)、卡扣(23)、导头(24)和限位扣(25),所述导丝管(21)的一端与导头(24)连通,所述导丝(22)位于导丝管(21)的内部,且导丝(22)的一端贯穿导头(24),所述导丝管(21)通过两个卡扣(23)卡接,所述限位扣(25)卡接与导丝管(21)的表面并通过连接条与导头(24)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包括穿刺机构(1)、引流机构(4)、扩张机构(3)和牵引机构(2),所述穿刺机构(1)包括针管(11)和Y型穿刺针(12),所述Y型穿刺针(12)的连接端与针管(11)套接,所述引流机构(4)包括引流头(41)、引流管(42)和连接头(44),所述引流头(41)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42)和连接头(44)连通,所述扩张机构(3)包括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所述扩张头(31)和扩张管(32)的内部连通,所述牵引机构(2)包括导丝管(21)、导丝(22)、卡扣(23)、导头(24)和限位扣(25),所述导丝管(21)的一端与导头(24)连通,所述导丝(22)位于导丝管(21)的内部,且导丝(22)的一端贯穿导头(24),所述导丝管(21)通过两个卡扣(23)卡接,所述限位扣(25)卡接与导丝管(21)的表面并通过连接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胡锲
申请(专利权)人:孙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