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62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包括支撑床板,所述支撑床板底部四角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床板的顶部前侧位置开设有缓冲内腔,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的一侧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所述侧支撑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表面,所述支撑床板的左侧开设有升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缓冲内腔,缓冲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侧支撑板,通过侧支撑柱连接侧支撑板,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个侧躺的靠背,使身体一边有伤口的病人可以直接倚靠在侧支撑板上,不会使伤口受到挤压与触碰。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the body trauma site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设备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临床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现有的医院病床提供不了对病人肢体伤口进行保护的装置,尤其是术后的病人,在病床上伤口容易受到触碰和挤压,给术后的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且传统的病床设计只能为病人提供平台可靠背坐的功能,不能为病人提供侧躺和侧靠背的功能,极大的限制了身体一边有伤口的病人的活动与休息,给病痛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包括支撑床板,所述支撑床板底部四角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床板的顶部前侧位置开设有缓冲内腔,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的一侧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所述侧支撑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表面,所述支撑床板的左侧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腔垂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升降槽上方设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支撑床板的左侧,所述升降块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头部保护腔,所述头部保护腔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通过滑块连接有推拉板。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设有水平脚,所述支撑床板的顶部右侧垂直固定连接有防护栏,且所述防护栏为可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侧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侧支撑柱的中间部位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柱。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槽内腔的顶部表面与顶部表面。优选的,所述升降块的截面为三角型结构,所述升降块的内腔垂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头部保护腔的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推拉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推拉板的尺寸大小结构与所述升降块的顶部表面结构相匹配。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缓冲内腔,缓冲内腔的顶部设置有侧支撑板,通过侧支撑柱连接侧支撑板,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个侧躺的靠背,使身体一边有伤口的病人可以直接倚靠在侧支撑板上,不会使伤口受到挤压与触碰,有效的保护病人的受伤伤口,侧支撑板底部设有缓冲弹簧,侧支撑柱也为弹簧柱的设计,为整个侧支撑板提供了足够的缓冲与自适应力,进一步的保护了病人的手术伤口,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设有头部保护腔,如果病人的头部经过手术有伤口,可以将病人的头部枕在头部保护腔内,从而有效的保护病人的头部伤口不受挤压,且头部保护腔顶部通过滑道设有推拉板,方便关闭打开,需要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功能丰富且操作简单,同时通过升降杆可以控制整个升降块的升降,方便调节至病人最舒服的位置,极大的满足了对病人术后伤口的多方位保护,为病人降低了意外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的概率,为病人的术后恢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的弹簧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支撑床板;2、支撑腿;3、缓冲内腔;4、侧支撑板;5、侧支撑柱;6、缓冲弹簧;7、升降槽;8、伸缩杆;9、升降块;10、头部保护腔;11、滑槽;12、推拉板;13、水平脚;14、防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包括支撑床板1,支撑床板1底部四角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支撑床板1的顶部前侧位置开设有缓冲内腔3,缓冲内腔3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侧支撑板4,侧支撑板4的一侧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5,侧支撑板4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内腔3的底部表面,支撑床板1的左侧开设有升降槽7,升降槽7的内腔垂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升降槽7上方设有升降块9,升降块9通过铰链连接于支撑床板1的左侧,升降块9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头部保护腔10,头部保护腔10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通过滑块连接有推拉板12。支撑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2的底部均设有水平脚13,支撑床板1的顶部右侧垂直固定连接有防护栏14,且防护栏14为可拆卸结构;支撑腿2底部的水平脚13使整个装置摆放的更加平稳,不易晃动,防护栏14可以对病床上的病人进行有效的保护。侧支撑柱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支撑柱5的中间部位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柱;弹簧柱的设计使病人倚靠在侧支撑板4上使,有一定的缓冲减震效果,并提供一定的自适应力,是病人倚靠的更加舒适。伸缩杆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升降槽7内腔的顶部表面与顶部表面;通过伸缩杆8可以控制升降块9的升降,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倚靠角度。升降块9的截面为三角型结构,升降块9的内腔垂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提高倚靠时的缓冲力。头部保护腔10的底部设有橡胶垫,推拉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推拉板12的尺寸大小结构与升降块9的顶部表面结构相匹配;可以为有头部受伤的病人提供一个保护区域,推拉板12的设计使本装置功能更多样。具体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放置在术后病人恢复用的病房内,病人可直接躺在此装置上,病人的伤口如在侧面,可将病人移动至侧支撑板4上,使病人的背部倚靠在侧支撑板4上,病人的伤口不会因为病人睡觉时翻转身体造成挤压,同时,侧支撑板4底部设有缓冲弹簧6,侧支撑柱5也为弹簧柱的设计,为整个侧支撑板4提供了足够的缓冲与自适应力,不会使病人躺靠在侧支撑板4上有生硬的感觉,也进一步的保护了病人的手术后伤口,支撑床板1的左侧设有头部保护腔10,如果病人的头部经过手术有伤口,可以将病人的头部枕在头部保护腔10内,头部保护腔10底部设有橡胶垫,病人受伤的头部不会因为熟睡而无意识的翻转造成头部伤口的挤压,从而有效的保护病人的头部伤口,且头部保护腔10顶部通过滑道设有推拉板12,方便关闭打开,不使用时可以关闭推拉板12,直接用枕头铺在上面,操作便捷,给手术病人带来了舒适的康复环境,此为整个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包括支撑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床板(1)底部四角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床板(1)的顶部前侧位置开设有缓冲内腔(3),所述缓冲内腔(3)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侧支撑板(4),所述侧支撑板(4)的一侧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5),所述侧支撑板(4)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内腔(3)的底部表面,所述支撑床板(1)的左侧开设有升降槽(7),所述升降槽(7)的内腔垂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升降槽(7)上方设有升降块(9),所述升降块(9)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支撑床板(1)的左侧,所述升降块(9)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头部保护腔(10),所述头部保护腔(10)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通过滑块连接有推拉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包括支撑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床板(1)底部四角均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床板(1)的顶部前侧位置开设有缓冲内腔(3),所述缓冲内腔(3)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侧支撑板(4),所述侧支撑板(4)的一侧两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侧支撑柱(5),所述侧支撑板(4)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内腔(3)的底部表面,所述支撑床板(1)的左侧开设有升降槽(7),所述升降槽(7)的内腔垂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升降槽(7)上方设有升降块(9),所述升降块(9)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支撑床板(1)的左侧,所述升降块(9)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头部保护腔(10),所述头部保护腔(10)上端两侧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通过滑块连接有推拉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病人身体创伤部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均设有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旭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