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磨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59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头和钻杆,所述钻杆一端为与钻头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与驱动件连接的动力输入端;所述钻杆包括三段轴段,其中设有连接端的连接轴段和设有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轴段相平行但不同轴,二者通过中间轴段相连接;所述钻杆内部设有将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输送给连接端的传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磨钻具有结构简单、磨削效果好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A kind of medical dr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磨钻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磨钻。
技术介绍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内血供障碍,继而出现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最终造成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股骨头坏死主要分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我国赵德伟教授牵头的多中心流行病学显示我国目前15岁以上人群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0.725%,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人数高达812万。而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因素引起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较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基数更大,因此股骨头坏死是一类发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可以选择药物或支具制动等保守治疗,而对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主要分为保髋手术治疗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因现有的人工关节寿命有限,对于年龄小于55周岁的年轻患者来说,一旦行髋关节置换术,则需要面临多次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可能,且手术难度及费用逐次增加,因此对于年轻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往往优先考虑保髋手术治疗。保髋手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术操作要求为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清除坏死骨组织的方式为利用骨刀、骨凿于患侧髋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然后通过电钻磨头进行股骨头内坏死病灶清除。现有的医用磨钻通常为平直的钻杆一端设置磨钻钻头,钻杆另一端连接驱动装置。这种磨钻使用在钻孔等方面是可行的,但是当需要对股骨头的前壁进行磨削或者在伤口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探入式磨削时,术中操作因受大腿肌肉及骨组织的阻挡,这种磨钻难以完全平行于患处,导致磨削难以进行和磨削效果较差等问题出现,无法有效清除股骨头前上方的坏死病灶,最终难以达到彻底清除坏死病灶的手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磨削效果好和适用范围广的医用磨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头和钻杆,所述钻杆一端为与钻头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与驱动件连接的动力输入端;所述钻杆包括三段轴段,其中设有连接端的连接轴段和设有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轴段相平行但不同轴,二者通过中间轴段相连接;所述钻杆内部设有将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输送给连接端的传动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连接轴段、动力轴段和中间轴段内的三根传动杆,三根所述传动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各轴段的内部;连接轴段内的传动杆一端连接钻头,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动力轴段内的传动杆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中间轴段内的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的锥齿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连接轴段和动力轴段内的两根传动杆,两根所述传动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各轴段的内部;中间轴段内设有一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的轴向与中间轴段的轴向相垂直;连接轴段内的传动杆一端连接钻头,另一端设有与过渡齿轮啮合传动的齿轮;动力轴段内的传动杆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设有与过渡齿轮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连接轴段和动力轴段内的两根传动杆,两根所述传动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各轴段的内部;连接轴段内的传动杆一端连接钻头,另一端设有第一皮带轮;动力轴段内的传动杆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皮带轮;中间轴段内设有连接传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皮带。所述连接轴段于连接端处的外壁上设有摄像头。所述钻杆上设有线缆卡槽,所述摄像头的传输线缆卡设于线缆卡槽中。所述中间轴段的两端与连接轴段和动力轴段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头和钻杆,钻杆一端是连接端,用于连接钻头;另一端为与驱动件连接的动力输入端。与现有的平直式钻杆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钻杆包括三段轴段,其中设有连接端的连接轴段和设有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轴段相平行但不同轴,二者通过中间轴段相连接,且钻杆内部设有将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输送给连接端的传动装置。这种折线式的钻杆由于存在错位处,当需要对骨的侧壁进行磨削或者进行探入式磨削时,其不会因为周围组织的遮挡而导致钻杆与磨削平面之间存在夹角,使钻头无法紧贴磨削平面进行磨削,而是使钻头能直接与磨削平面紧密接触,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磨削效果好且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用磨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医用磨钻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的医用磨钻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的医用磨钻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钻头;2、钻杆;21、连接轴段;22、动力轴段;23、中间轴段;24、传动装置;241、传动杆;242、轴承;243、皮带;25、线缆卡槽;3、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专利技术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磨钻,包括钻头1和钻杆2,钻杆2一端为与钻头1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与驱动件连接的动力输入端;钻杆2包括三段轴段,其中设有连接端的连接轴段21和设有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轴段22相平行但不同轴,二者通过中间轴段23相连接;钻杆2内部设有将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输送给连接端的传动装置24。这种折线式的钻杆2由于存在错位处,当需要对骨的侧壁进行磨削或者进行探入式磨削时,其不会因为周围组织的遮挡而导致钻杆2与磨削平面之间存在夹角,使钻头1无法紧贴磨削平面进行磨削,而是使钻头1能直接与磨削平面紧密接触,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磨削效果好且效率高。本实施例中,传动装置24包括分别设置于连接轴段21、动力轴段22和中间轴段23内的三根传动杆241,三根传动杆241通过轴承242可转动的连接于各轴段的内部;连接轴段21内的传动杆241一端连接钻头1,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动力轴段22内的传动杆241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中间轴段23内的传动杆24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的锥齿轮。采用齿轮传动能够有效提高传动效率,进而提高驱动件驱动力的利用率,并且这种传动方式还有利于控制钻头1的磨削速度,以适用于不同的磨削情况。本实施例中,连接轴段21于连接端处的外壁上设有摄像头3,方便术者对磨削过程以及磨削位置进行观察,进一步优化了磨削效果,提高磨削过程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钻杆2上设有线缆卡槽25,摄像头3的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线缆卡设于线缆卡槽25中,防止线缆对磨削环境产生干扰,进一步提高磨削过程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间轴段23的两端与连接轴段21和动力轴段22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进行清洗时,先将线缆从线缆卡槽25中取出,之后分别拧松中间轴段23两端,使钻杆2分为三部分,即可进行内部清洗。这种设置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头(1)和钻杆(2),所述钻杆(2)一端为与钻头(1)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与驱动件连接的动力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2)包括三段轴段,其中设有连接端的连接轴段(21)和设有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轴段(22)相平行但不同轴,二者通过中间轴段(23)相连接;所述钻杆(2)内部设有将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输送给连接端的传动装置(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磨钻,包括钻头(1)和钻杆(2),所述钻杆(2)一端为与钻头(1)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与驱动件连接的动力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2)包括三段轴段,其中设有连接端的连接轴段(21)和设有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轴段(22)相平行但不同轴,二者通过中间轴段(23)相连接;所述钻杆(2)内部设有将动力输入端的动力输送给连接端的传动装置(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24)包括分别设置于连接轴段(21)、动力轴段(22)和中间轴段(23)内的三根传动杆(241),三根所述传动杆(241)通过轴承(242)可转动的连接于各轴段的内部;连接轴段(21)内的传动杆(241)一端连接钻头(1),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动力轴段(22)内的传动杆(241)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中间轴段(23)内的传动杆(24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的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24)包括分别设置于连接轴段(21)和动力轴段(22)内的两根传动杆(241),两根所述传动杆(241)通过轴承(242)可转动的连接于各轴段的内部;中间轴段(23)内设有一过渡齿轮,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勇兵唐举玉吴攀峰周征兵潘丁杜威欧淇峰曹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