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42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车、行走轮及连接臂,所述回收车由车厢侧壁及车厢后壁组成,所述车厢侧壁上方固定设有发动机支架,所述发动机支架远离车厢侧壁一侧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输出端驱动轴与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设于传动轴外侧,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贯穿车厢侧壁后与第三皮带轮进行轴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设置于所述回收车的车厢侧壁内侧的第五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车厢侧壁底部远离车厢后壁处设有第六皮带轮。

A recovery device for mulch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的在农业生产中被大面积的推广使用,由于其蓄水、保湿、维温等优点,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也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技术带来巨大效益。但与此同时,废弃地膜不合理的回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进而影响作物的出苗和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不同程度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目前,大多数作物种植地区均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来回收废弃地膜,不仅效率低,而且回收效果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车、行走轮及连接臂,所述回收车由车厢侧壁及车厢后壁组成,所述车厢侧壁上方固定设有发动机支架,所述发动机支架远离车厢侧壁一侧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输出端驱动轴与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设于传动轴外侧,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贯穿车厢侧壁后与第三皮带轮进行轴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设置于所述回收车的车厢侧壁内侧的第五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车厢侧壁底部远离车厢后壁处设有第六皮带轮,所述第五皮带轮与第六皮带轮之间设有链条输送带,所述链条输送带之间均匀设置链条,所述车厢侧壁内侧靠近第六皮带轮处设有连接轴杆,所述连接轴杆沿轴向方向均匀设有刀头。作为改进,所述车厢侧壁远离车厢后壁一端设有位于第六皮带轮上方的连接臂。作为改进,所述连接臂与车厢侧壁之间活动铰接,所述连接臂远离车厢侧壁一端设有连接孔。作为改进,所述车厢后壁设有取料门,所述取料门与车厢后壁通过铰接轴可转动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取料门远离铰接轴一端设有与车厢后壁配合使用的门销。作为改进,所述传动轴与车厢侧壁之间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刀头设置为梯形结构,且刀头较长底边位于回收车下方。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材料易购,成本廉价,操作安全等优点,能对耕地废弃塑料地膜进行有效的回收,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操作,避免了废弃地膜残留在耕地中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地膜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膜的回收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地膜的回收装置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刀头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回收车,2、行走轮,3、车厢侧壁,4、车箱后壁,5、发动机,6、驱动轴,7、传动轴,8、第一皮带轮,9、第二皮带轮,10、第三皮带轮,11、第四皮带轮,12、第五皮带轮,13、第六皮带轮,14、第一传动带,15、第二传动带,16、链条输送带,17、链条,18、连接轴杆,19、刀头,20、连接臂,21、发动机支架,22、取料门,23、铰接轴,24、门销。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图4,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车1、行走轮2及连接臂20,所述回收车1由车厢侧壁3及车厢后壁4组成,所述车厢侧壁3上方固定设有发动机支架21,所述发动机支架21远离车厢侧壁3一侧设有发动机5,所述发动机5输出端驱动轴6与第一皮带轮8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9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14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9套设于传动轴7外侧,所述传动轴7两端分别贯穿车厢侧壁3后与第三皮带轮10进行轴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10与第四皮带轮11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15连接;设置于所述回收车1的车厢侧壁3内侧的第五皮带轮12与第四皮带轮11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车厢侧壁3底部远离车厢后壁4处设有第六皮带轮13,所述第五皮带轮12与第六皮带轮13之间设有链条输送带16,所述链条输送带16之间均匀设置链条17,所述车厢侧壁3内侧靠近第六皮带轮13处设有连接轴杆18,所述连接轴杆18沿轴向方向均匀设有刀头19。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车厢侧壁3远离车厢后壁4一端设有位于第六皮带轮13上方的连接臂20。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连接臂20与车厢侧壁3之间活动铰接,所述连接臂20远离车厢侧壁3一端设有连接孔。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车厢后壁4设有取料门22,所述取料门22与车厢后壁4通过铰接轴23可转动连接。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取料门22远离铰接轴23一端设有与车厢后壁4配合使用的门销24。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传动轴7与车厢侧壁3之间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刀头19设置为梯形结构,且刀头19较长底边位于回收车1下方。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刀头将废弃地膜从地面翻出后,地膜连同土壤被链条输送至回收装置内,地膜与土壤在输送过程中,土壤从相邻链条之间的间隙漏出,最终是剩下地膜被全部翻出并回收至回收装置内部,当回收装置内部装满地膜时,打开取料门取出废旧地膜。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车(1)、行走轮(2)及连接臂(20),所述回收车(1)由车厢侧壁(3)及车厢后壁(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侧壁(3)上方固定设有发动机支架(21),所述发动机支架(21)远离车厢侧壁(3)一侧设有发动机(5),所述发动机(5)输出端驱动轴(6)与第一皮带轮(8)之间通过轴连接;/n所述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9)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14)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9)套设于传动轴(7)外侧,所述传动轴(7)两端分别贯穿车厢侧壁(3)后与第三皮带轮(10)进行轴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10)与第四皮带轮(11)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15)连接;/n设置于所述回收车(1)的车厢侧壁(3)内侧的第五皮带轮(12)与第四皮带轮(11)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车厢侧壁(3)底部远离车厢后壁(4)处设有第六皮带轮(13),所述第五皮带轮(12)与第六皮带轮(13)之间设有链条输送带(16),所述链条输送带(16)之间均匀设置链条(17),所述车厢侧壁(3)内侧靠近第六皮带轮(13)处设有连接轴杆(18),所述连接轴杆(18)沿轴向方向均匀设有刀头(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膜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车(1)、行走轮(2)及连接臂(20),所述回收车(1)由车厢侧壁(3)及车厢后壁(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侧壁(3)上方固定设有发动机支架(21),所述发动机支架(21)远离车厢侧壁(3)一侧设有发动机(5),所述发动机(5)输出端驱动轴(6)与第一皮带轮(8)之间通过轴连接;
所述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9)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14)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9)套设于传动轴(7)外侧,所述传动轴(7)两端分别贯穿车厢侧壁(3)后与第三皮带轮(10)进行轴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10)与第四皮带轮(11)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15)连接;
设置于所述回收车(1)的车厢侧壁(3)内侧的第五皮带轮(12)与第四皮带轮(11)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车厢侧壁(3)底部远离车厢后壁(4)处设有第六皮带轮(13),所述第五皮带轮(12)与第六皮带轮(13)之间设有链条输送带(16),所述链条输送带(16)之间均匀设置链条(17),所述车厢侧壁(3)内侧靠近第六皮带轮(13)处设有连接轴杆(18),所述连接轴杆(18)沿轴向方向均匀设有刀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泰张文骥邵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