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326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开拓、掘进、综采巷道的防火防爆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包括安装于顶板上且底部开有若干出水口的水槽,一端两侧通过旋转轮转动安装于顶板上的管网,安装于管网另外一端上的挂钩,安装于顶板上的电磁铁,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器和控制开关,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给电磁铁供电的电路中,并且与电磁铁为串联关系,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管网沿旋转轮转动水平位于顶板下方后挂钩能够被通电的电磁铁吸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加直观的自动对火势情况进行检测、阻隔、释放压力,避免了人员由于撤离不及时等存在的安全隐患。

A fire-proof and ventil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开拓、掘进、综采巷道的防火防爆领域,具体是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煤矿井下掘进和开拓的支护方式不断改进,采用锚网支护方式居多。采用锚网支护方式,顶板是依靠锚杆和锚索的拉力来维护巷道成形,随着时间不断的加长,锚网上累积粉尘不断增加,同时防爆隔水袋属于一次性防火,被动防火不能完全彻底消灭火势,煤矿井下发生着火时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若不能及时灭火,火势会慢慢扩大甚至爆炸,将会给人员和设备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很有必要对火势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从而,对存在隐患的煤矿井下及时进行防范,为此,特设计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以解决对煤矿井下复杂环境更加直观、有效的进行控制火势蔓延,又能满足工作面人员的及时撤离,通过多次地面使用火势较猛烈的液化气燃烧做试验来实现本装置的最佳设计参数,达到了隔火通光透风的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包括安装于顶板上且底部开有若干出水口的水槽,一端两侧通过旋转轮转动安装于顶板上的管网,安装于管网另外一端上的挂钩,安装于顶板上的电磁铁,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器和控制开关,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给电磁铁供电的电路中,并且与电磁铁为串联关系,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管网沿旋转轮转动水平位于顶板下方后挂钩能够被通电的电磁铁吸附,所述水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管阀门,水管阀门与管网一端之间铰接连接有控制杆,电磁铁断电使管网沿旋转轮竖直位于顶板下方后管网的进水口与水槽的出水口相对,且转动的管网一端通过控制杆控制水管阀门的开启。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网是由不锈钢管制成的。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管阀门为两个。本技术是利用不锈钢管的散热性和垂直交叉机理来实现隔火作用,由于煤矿井下不能做实验,在井上用液化气最强火势试验达到了奇特的隔火通光透风效果。本技术分为三种效果:第一种,隔火,无论管网一侧的火势多大,都不能穿过管网燃烧到管网另一侧的可燃物;第二种,通光,也是本装置不同于防火墙之处,在管网一侧可以通过管网上的多个小口观察到另一侧的情形;第三种,透风泄压,当着火侧空气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势必会爆炸,本装置在着火初期已经将产生的压力通过管网上的小孔将压力释放。本技术能够更加直观的自动对火势情况进行检测、阻隔、释放压力,避免了人员由于撤离不及时等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隔火通光透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挂钩被电磁铁吸附)。图中:1-水管阀门,2-水槽,3-管网,4-控制器,5-检测装置,6-挂钩,7-旋转轮,8-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包括安装于顶板上且底部开有若干出水口的水槽2,一端两侧通过旋转轮7转动安装于顶板上的管网3,安装于管网3另外一端上的挂钩6,安装于顶板上的电磁铁8,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5、控制器4和控制开关,所述检测装置5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给电磁铁8供电的电路中,并且与电磁铁8为串联关系,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管网3沿旋转轮7转动水平位于顶板下方后挂钩6能够被通电的电磁铁8吸附,所述水槽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管阀门1,水管阀门1与管网3一端之间铰接连接有控制杆,电磁铁8断电使管网3沿旋转轮7竖直位于顶板下方后管网3的进水口与水槽2的出水口相对,且转动的管网3一端通过控制杆控制水管阀门1的开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1、在煤层顶板上巷道两端安装好水管阀门1后,将阀门方向调好。将水槽2挂在水管喷嘴下方,管网3的一端通过旋转轮7挂在顶板下方后,水槽2的出水口与管网3上各个进水口对准,然后将管网3的另外一端水平挂起,电磁铁8的一端通电,挂钩6吸附于电磁铁8上。2、当检测装置5接收到着火信号(温度过高或检测到烟雾)时,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控制开关断开,电磁铁8断电,管网3的另外一端落下,管网3落下的同时,管网3一端沿旋转轮7转动,通过控制杆使得水管阀门1打开放水,水槽2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流入管网3不锈钢管内,起到散热降温作用。3、无论水槽2内的水流到管网3的管内还是管外都可以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也可以将管网分成多个分开悬挂安装,根据不同使用环境来选择参数拼装,也可根据逃生人数来设计宽度和开启方式等。具体实施时,所述管网3是由不锈钢管制成的。如图1所示,所述水管阀门1为两个。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水管阀门1的数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顶板上且底部开有若干出水口的水槽(2),一端两侧通过旋转轮(7)转动安装于顶板上的管网(3),安装于管网(3)另外一端上的挂钩(6),安装于顶板上的电磁铁(8),以及控制系统;/n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5)、控制器(4)和控制开关,所述检测装置(5)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给电磁铁(8)供电的电路中,并且与电磁铁(8)为串联关系,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管网(3)沿旋转轮(7)转动水平位于顶板下方后挂钩(6)能够被通电的电磁铁(8)吸附,所述水槽(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管阀门(1),水管阀门(1)与管网(3)一端之间铰接连接有控制杆,电磁铁(8)断电使管网(3)沿旋转轮(7)竖直位于顶板下方后管网(3)的进水口与水槽(2)的出水口相对,且转动的管网(3)一端通过控制杆控制水管阀门(1)的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火通光透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顶板上且底部开有若干出水口的水槽(2),一端两侧通过旋转轮(7)转动安装于顶板上的管网(3),安装于管网(3)另外一端上的挂钩(6),安装于顶板上的电磁铁(8),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5)、控制器(4)和控制开关,所述检测装置(5)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给电磁铁(8)供电的电路中,并且与电磁铁(8)为串联关系,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管网(3)沿旋转轮(7)转动水平位于顶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云鹏王忠忠张旭刚陈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