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20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砖,包含砖体,砖体沿竖向有通孔,砖体顶端面为水平面,侧面均为竖直面,底端面为斜面且设有至少一对抗滑齿,所述的护坡砖的横截面的外周边为具有三对平行边的凸六边形;所述的护坡砖的至少一对平行的侧面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凸肋,以及沿竖向延伸且与凸肋的形状可嵌合的凹槽;所述的底端面除抗滑齿外的所有点均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的抗滑齿为相对于底端面的凹凸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增强组合安装的生态护坡砖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坡体土壤和护坡砖内填土流失等优点。

A kind of ecological slope br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坡砖
:本技术涉及边坡防护
,具体的说是一种生态护坡砖。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市政、水利等工程大量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填挖形成了大量的裸露边坡。为提高坡面稳定性,并防止土壤流失,通常采取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砖植草等防护措施。对于坡度较缓的土质边坡,目前常采用在坡面安装空心六棱砖,并在孔内填土、栽种绿植的防护方式,起到了一定的防护和生态恢复效果。然而,大量调查数据表明,采用空心六棱砖护坡存在较明显的问题,例如安装施工后3年内会出现较显著的土壤流失现象,绿植存活率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已出现了若干“坡改平”护坡砖,通过将坡面分解为若干个小的水平面,使得小平面内的填土较采用六棱砖时的倾斜填土面更稳定,从而有利于保持水土、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并保持绿植的良好生长状态。现有技术中,上述坡改平护坡砖用于护坡时,砖体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使得相邻砖体之间缺乏咬合,导致护坡结构的整体性较差;此外,砖体底面的结构形式不尽合理,使得底面非抗滑齿部位不能有效贴合坡面而形成空腔,护坡结构与坡面的接触点仅为抗滑齿部位,易导致护坡结构的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提升边坡防护结构稳定性、减少坡体土壤和护坡砖内填土流失且结构形式美观的生态护坡砖。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护坡砖,包含砖体,砖体沿竖向有通孔,砖体顶端面为水平面,侧面均为竖直面,底端面为斜面且设有至少一对抗滑齿。所述的砖体的顶端面的外周边为具有三对平行边的凸六边形;所述的砖体的至少一对平行的侧面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凸肋,以及沿竖向延伸且与凸肋的形状可嵌合的凹槽。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底端面上除抗滑齿外的所有点均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的抗滑齿为相对于底端面的凹凸齿。进一步技术:所述的通孔的横截面至少相对于截平面上的两条轴线呈轴对称。进一步技术:所述的侧面中的三个不相邻的面设有凸肋,其余三个面设有凹槽。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底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至45°。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抗滑齿包含凸起部和内凹部,前述的凸起部和内凹部的竖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凸肋和凹槽的外侧面为圆弧面。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凸肋及凹槽沿竖向由顶端面延伸至底端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砖体侧面设置可相互嵌合的凸肋和凹槽,使得上述的护坡砖在组合安装后,相邻的砖体能相互咬合,增强护坡结构的整体性;通过合理优化底端面的结构形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大幅度增加砖体与边坡坡面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生态护坡砖非满布组合安装形成的护坡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生态护坡砖组合安装形成的护坡结构绿化后的斜侧视图;附图标记:1-通孔,2-顶端面,3-侧面,4-底端面,5-抗滑齿,51-凸起部,52-内凹部,6-凸肋,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本技术的一种生态护坡砖,包含砖体,砖体沿竖向有通孔1,砖体顶端面2为水平面,侧面3均为竖直面,底端面4为斜面且设有至少一对抗滑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坡砖的顶端面2的外周边为具有三对平行边的凸六边形;所述的护坡砖的至少一对平行的侧面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凸肋6,以及沿竖向延伸且与凸肋6的形状可嵌合的凹槽7;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凸肋6和凹槽7可以在侧面3上沿竖向从顶端面2延伸至底端面4,也可在侧面3上沿竖向局部分布;凸肋6和凹槽7可仅在一对平行的侧面3上分布,也可在所有的六个侧面3上间隔分布。在工程应用时,应选择底端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与坡角相适应的本技术。底端面4上除抗滑齿5外的所有点均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的抗滑齿5为相对于底端面4的凹凸齿。抗滑齿5的凸起部51和内凹部52的形状可设置为相匹配,当两块护坡砖抗滑齿5对接后,凸起部51和内凹部52刚好相互嵌合,从而便于运输。本技术的护坡砖在组合安装时,可在坡面满铺,亦可如图3所示,在若干位置不设置护坡砖,形成护坡砖围合成的空腔,在该空腔位置对坡面直接绿化。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通孔1中填充种植土后,可在其中种植草、灌木、小乔木、藤本植物等,从而起到恢复坡面生态的作用。通孔的横截面可以为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上述图形的组合。本技术在用于边坡防护时,可选择底端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边坡坡角,使抗滑齿5埋入坡面以下且底端面4贴紧坡面安装,护坡砖底端面4与坡面处于完全接触状态,可大幅度提高坡面对护坡砖的下滑阻力。砖体的侧面3设置凸肋6和凹槽7,使得相邻的砖体在沿坡面方向相互嵌合,提升了坡面上设置的护坡砖的整体性。因此,采用本技术的生态护坡砖后,护坡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优于现有技术。此外,由于在侧面3上设置了凸肋6和凹槽7,使得本技术的结构形式更美观。尤其是当凸肋6和凹槽7的外侧面为圆弧形时,外周边的线条更柔和,更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坡面防护工程。实施例中,通孔1的横截面至少相对于截平面上的两条轴线呈轴对称。实施例中,侧面3中的三个不相邻的面设有凸肋6,其余三个面设有凹槽7。实施例中,底端面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至45°。实施例中,抗滑齿5包含凸起部51和内凹部52,且凸起部51和内凹部52的竖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实施例中,凸肋6和凹槽7的外侧面为圆弧面。实施例中,凸肋6及凹槽7沿竖向由顶端面2延伸至底端面4。本技术的一种生态护坡砖用于边坡防护时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边坡刷坡至坡度满足设计要求;②由坡底或坡顶开始安装第一块生态护坡砖,使护坡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坡砖,包含砖体,砖体沿竖向有通孔,砖体顶端面为水平面,侧面均为竖直面,底端面为斜面且设有至少一对抗滑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的顶端面的外周边为具有三对平行边的凸六边形;所述的砖体的至少一对平行的侧面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凸肋,以及沿竖向延伸且与凸肋的形状可嵌合的凹槽,所述的底端面上除抗滑齿外的所有点均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的抗滑齿为相对于底端面的凹凸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砖,包含砖体,砖体沿竖向有通孔,砖体顶端面为水平面,侧面均为竖直面,底端面为斜面且设有至少一对抗滑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砖体的顶端面的外周边为具有三对平行边的凸六边形;所述的砖体的至少一对平行的侧面分别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凸肋,以及沿竖向延伸且与凸肋的形状可嵌合的凹槽,所述的底端面上除抗滑齿外的所有点均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的抗滑齿为相对于底端面的凹凸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的横截面至少相对于截平面上的两条轴线呈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华宏吴磊磊李昊煜温广军石川董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