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111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桩体内具有沿着桩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空心矩形结构,桩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和凸榫;桩体的侧面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孔洞,孔洞设置在桩体朝向河道中心的一侧;土工布固定在桩体远离河道中心的一侧;布袋放置在桩体的空心矩形结构里;吸附剂放置在布袋中;桩体的下端插入河道底泥内一定深处,桩体与桩体之间咬合形成渗墙;用泥浆泵将河道污染底泥抽入到渗墙远离河道中心的另一侧,每抽入到一定深度时,撒入一定量的化学剂;待污染底泥填满渗墙与河道组成的处理空间时,在污染底泥上部种植植被。具有处理简单、实施容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

An integrated device for treatment and landscaping of river polluted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和土木建设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和造景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河道污染程度严重。河道底部沉积有大量由粘土、砂土、有机物和各种矿物质组成的底泥,底泥中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降解、溶解和生物分解等作用,向上覆水体释放各种污染物,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研制的威胁。由于河道底泥位于河流底部,污染物夹杂在底泥里,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对于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大多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原位修复或疏浚到陆地上,经固化填埋处理。原位修复位于水下,实施难度大,且水下环境复杂,且处理速度慢;水下固化处理,花费较高。人类天生有一种亲水性,新建居民小区不少邻水而建,这同时需要干净的河流和优美的景观。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和造景一体化装置,同时实现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和沿岸景观的建设,具有处理简单、实施容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和造景一体化装置,具有处理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土工布、布袋、吸附剂、化学剂和植被;/n所述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桩体内具有沿着桩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空心矩形结构,桩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槽和一凸榫;桩体的侧面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桩体朝向河道中心的一侧;/n所述土工布固定在桩体远离河道中心的一侧;所述布袋放置在桩体的空心矩形结构里;/n吸附剂放置在布袋中;/n所述桩体的下端插入河道底泥内一定深处,桩体与桩体之间通过凹槽和凸榫咬合形成一道渗墙;所述渗墙顶部与岸边高度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土工布、布袋、吸附剂、化学剂和植被;
所述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桩体内具有沿着桩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空心矩形结构,桩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槽和一凸榫;桩体的侧面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桩体朝向河道中心的一侧;
所述土工布固定在桩体远离河道中心的一侧;所述布袋放置在桩体的空心矩形结构里;
吸附剂放置在布袋中;
所述桩体的下端插入河道底泥内一定深处,桩体与桩体之间通过凹槽和凸榫咬合形成一道渗墙;所述渗墙顶部与岸边高度齐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肖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