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和土木建设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和造景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河道污染程度严重。河道底部沉积有大量由粘土、砂土、有机物和各种矿物质组成的底泥,底泥中的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降解、溶解和生物分解等作用,向上覆水体释放各种污染物,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研制的威胁。由于河道底泥位于河流底部,污染物夹杂在底泥里,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对于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大多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原位修复或疏浚到陆地上,经固化填埋处理。原位修复位于水下,实施难度大,且水下环境复杂,且处理速度慢;水下固化处理,花费较高。人类天生有一种亲水性,新建居民小区不少邻水而建,这同时需要干净的河流和优美的景观。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和造景一体化装置,同时实现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和沿岸景观的建设,具有处理简单、实施容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和造景一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土工布、布袋、吸附剂、化学剂和植被;/n所述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桩体内具有沿着桩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空心矩形结构,桩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槽和一凸榫;桩体的侧面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桩体朝向河道中心的一侧;/n所述土工布固定在桩体远离河道中心的一侧;所述布袋放置在桩体的空心矩形结构里;/n吸附剂放置在布袋中;/n所述桩体的下端插入河道底泥内一定深处,桩体与桩体之间通过凹槽和凸榫咬合形成一道渗墙;所述渗墙顶部与岸边高度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造景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土工布、布袋、吸附剂、化学剂和植被;
所述桩体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桩体内具有沿着桩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空心矩形结构,桩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槽和一凸榫;桩体的侧面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设置在桩体朝向河道中心的一侧;
所述土工布固定在桩体远离河道中心的一侧;所述布袋放置在桩体的空心矩形结构里;
吸附剂放置在布袋中;
所述桩体的下端插入河道底泥内一定深处,桩体与桩体之间通过凹槽和凸榫咬合形成一道渗墙;所述渗墙顶部与岸边高度齐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