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生物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096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漂浮式生物转盘,属于废水或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生物转盘盘体、防护罩、支架、驱动电机和漂浮装置,生物转盘盘体位于支架围成的框内且防护罩位于支架上方;漂浮装置布局于支架两侧且与生物转盘盘体转轴方向垂直,漂浮装置全部位于支架下方且其顶部与支架相固定;支架的短边上还架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以及其驱动的生物转盘盘体的转轴两端均位于漂浮装置上方;支架漂浮于水面之上而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转盘盘体至少部分浸没于水面之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实用性更广;可以用于日常在河湖等水体的原位处理,并可适应在紫外线强烈、大风、暴雨等恶劣天下进行作业。

Floating biological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漂浮式生物转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漂浮式生物转盘,属于废水或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物转盘主要用于地上的固定式污水处理,接触反应槽采用土建或钢制槽体形式居多。而极少数无接触反应槽采用漂浮形式的,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漂浮装置体积过大,且安装位置不合理,其悬浮力发挥程度有限,大部分位于水上;(2)附加装置过多,结构复杂,例如多个盘体间的摩擦或齿轮传动装置等,且部分装置位于水下,为维修带来困难;(3)实用性差,缺少防护罩,盘体上附着的生物膜无法抵御暴雨冲刷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杀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漂浮式生物转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实用性更广。本技术所述的漂浮式生物转盘,包括生物转盘盘体和防护罩,防护罩覆盖生物转盘盘体的上半部,漂浮式生物转盘还包括驱动电机、支架和漂浮装置,生物转盘盘体位于支架围成的框内且防护罩位于支架上方;漂浮装置布局于支架两侧且与生物转盘盘体转轴方向垂直,漂浮装置全部位于支架下方且其顶部与支架相固定;支架的短边上还架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以及其驱动的生物转盘盘体的转轴两端均位于漂浮装置上方;支架漂浮于水面之上而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转盘至少部分浸没于水面之下。优选地,支架(4)长边的两端通过焊接或安装座与漂浮装置(5)相连。优选地,所述漂浮装置为分体式结构,漂浮装置由若干漂浮子模块构成,每个漂浮子模块均固定于支架下方。优选地,所述漂浮子模块呈长方体。优选地,所述漂浮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优选地,所述漂浮装置呈规则的几何体状,其轴向与支架短边相互平行。漂浮装置可采用碳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PE、PC、橡胶、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多种材质,结构可为正方体形、球体形、椭球形、圆台形、棱台形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漂浮式生物转盘,结构更加精简,性能更加稳定,维修简便易行,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由于不包含多个盘体间摩擦或齿轮传动等结构,因此稳定性更佳,尤其是当在河湖有暗礁等特殊环境下,其相对于全部浸没于水下生物转盘结构形式,其存活率更高;相对于漂浮装置设置于生物转盘长轴两侧的安装方式,所需要的漂浮装置体积更小、更加紧凑;采用漂浮装置位于支架下方的安装方式,漂浮装置的漂浮力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同时,漂浮装置不占用支架上方空间,有利于支架上方装置的操作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拆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中:1、生物转盘盘体;2、防护罩;3、驱动电机;4、支架;5、漂浮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漂浮式生物转盘,包括生物转盘盘体1、驱动电机3、防护罩2、支架4和漂浮装置5。防护罩2覆盖生物转盘1的上半部,生物转盘1位于支架4围成的框内且防护罩2位于支架4上方,漂浮装置5布局于支架4长边两侧的下方,支架4的短边上还架设有驱动电机3。漂浮式生物转盘技术利用微动力自然复氧的生物膜技术,在河湖坑塘水域里构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利用微生物低碳原位分解水体中的易腐成分,达到长期稳定改善水质的目的。下面以漂浮装置5为一体化结构的应用为例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其中本技术组装时,首先将两个漂浮装置5摆放到对应位置,然后在漂浮装置5顶部固定安装支架4,实现漂浮装置5对于支架4的支撑;支架4固定完毕,再将生物转盘盘体1放入支架4的框内,生物转盘盘体1两端的转轴和驱动电机3通过支架4短边卡住,避免浸泡于水下;将防护罩2从生物转盘盘体1正上方向下扣合,直到防护罩2的底部均落到支架4上为止,将防护罩2底部固定于支架4上,最终实现生物转盘盘体1与带有漂浮装置5的支架4的整体装配。漂浮装置5将大部分浸没于水面以下,其浮力保证支架4始终位于水面以上,根据生物转盘盘体1等的整体重量,选择不同体积大小的漂浮装置5。漂浮装置5内储存了大量的空气,其通过金属制成的支架4,将两个漂浮装置5连接到一起,对于生物转盘盘体1实现了十分稳定的漂浮力,方便在水中移动,通过带有高浓度活性生物膜的生物转盘盘体1对于河湖的黑臭污染物质进行原位处理,无需鼓风机过量曝气,不使用药剂,低碳绿色。本技术根据不同的河湖要求,可以选择提供不同的漂浮高度,漂浮装置5根据其内部气量多少,决定生物转盘盘体1距离水面的高度。本技术既可以用于日常在河湖等水体的原位处理,也可以在紫外线强烈、大风、暴雨等恶劣天下进行作业,防护罩2都可以对于生物转盘盘体1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漂浮装置5作用是对于其上的结构提供漂浮力,漂浮力可以通过改变漂浮装置5内气体含量多少改变,也可以通过装配体积的不同改变。漂浮装置5顶部设有调节口,通过注水、加沙等措施调节内部气体含量。支架4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连接了上面的生物转盘盘体1和防护罩2,又连接了下方的漂浮装置5,所以支架4一般选做金属材质构成。支架4主要由两根长金属杆以及若干位于长金属杆之间的短金属杆构成,其中短金属杆设置有至少四根,分别位于生物转盘盘体1两侧以及驱动电机3下方,用于生物转盘盘体1转轴和驱动电机3的安放。本技术所述的漂浮式生物转盘不采用任何土建材料,因此使用时没有位置限制,也不存在占用土地的情况,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与现有固定安装的生物转盘设备相比,其灵活性强、适用性和环保性也更好。本技术技术方案优势在于,最大程度利用浮筒体积,且因工艺参数调整需要对生物转盘盘体1浸没率进行少量调整时,只需要调整漂浮装置5就可以实现,有利于在河湖不同部位移动处理,从而实现最佳的原位处理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漂浮式生物转盘,结构更加精简,性能更加稳定,维修简便易行,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由于不包含多个盘体间摩擦或齿轮传动等结构,因此稳定性更佳,尤其是当在河湖有暗礁等特殊环境下,其相对于全部浸没于水下生物转盘盘体1结构形式,其存活率更高;相对于漂浮装置5设置于生物转盘盘体1长轴两侧的安装方式,所需要的漂浮装置5体积更小、更加紧凑;同时,采用漂浮装置5位于支架4下方的安装方式,漂浮装置5的漂浮力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同时,漂浮装置不占用支架上方空间,有利于支架上方装置的操作维护。实施例2:如图6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漂浮式生物转盘,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漂浮装置5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漂浮装置5的数量也有所不同。漂浮装置5的目的是给生物转盘1提供漂浮力,因此其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图1的圆筒形,图6的长方体形,也可以为正方体形、球体形、椭球形、圆台形、棱台形等。实际上,为了满足更大漂浮力的要求,往往一体化结构的漂浮装置5满足不了要求,需要多个漂浮装置5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式生物转盘,包括生物转盘盘体(1)和防护罩(2),防护罩(2)覆盖生物转盘盘体(1)的上半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3)、支架(4)和漂浮装置(5),生物转盘盘体(1)位于支架(4)围成的框内且防护罩(2)位于支架(4)上方;漂浮装置(5)布局于支架(4)两侧且与生物转盘盘体(1)转轴方向垂直,漂浮装置(5)全部位于支架(4)下方且其顶部与支架(4)相固定;支架(4)的短边上还架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以及其驱动的生物转盘盘体(1)的转轴两端均位于漂浮装置(5)上方;支架(4)漂浮于水面之上而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转盘盘体(1)至少部分浸没于水面之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生物转盘,包括生物转盘盘体(1)和防护罩(2),防护罩(2)覆盖生物转盘盘体(1)的上半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3)、支架(4)和漂浮装置(5),生物转盘盘体(1)位于支架(4)围成的框内且防护罩(2)位于支架(4)上方;漂浮装置(5)布局于支架(4)两侧且与生物转盘盘体(1)转轴方向垂直,漂浮装置(5)全部位于支架(4)下方且其顶部与支架(4)相固定;支架(4)的短边上还架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以及其驱动的生物转盘盘体(1)的转轴两端均位于漂浮装置(5)上方;支架(4)漂浮于水面之上而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转盘盘体(1)至少部分浸没于水面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永超卢军刘芳王丽丽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