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迎露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6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功率大、安装方便且散热性能好的固态继电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至少连接有开关管和插脚,所述外壳上端设有散热片和“L”形散热器,所述散热片具有基面、导热面和安装柱;所述基面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所述导热面伸入所述外壳内,并贴合于所述开关管表面;所述“L”形散热器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散热面和纵向散热面以及若干分布在所述横向散热面和纵向散热面上的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态继电器优点在于:安装方便,省略传统多螺丝固定的麻烦;体积小巧、不占空间,散热性能好。

A small medium power solid state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
技术介绍
固态继电器与传统触点继电器相比,具有无火花、无噪音、速度快、驱动功耗小、耐腐蚀等优点,在很多加热、机械、工控设备等场合大量应用。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热量,一般中功率固态继电器需配散热底座,存在体积庞大,安装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且安装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功率大、安装方便且散热性能好的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至少连接有开关管和插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端设有散热片和“L”形散热器,所述散热片具有基面、导热面和安装柱;所述基面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所述导热面伸入所述外壳内,并贴合于所述开关管表面;所述安装柱向远离所述外壳方向延伸;所述“L”形散热器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散热面和纵向散热面以及若干分布在所述横向散热面和纵向散热面上的鳍片,所述“L”形散热器的横向散热面贴合于所述散热片的基面,所述横向散热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散热片的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插脚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下端,并从所述外壳底部的基座内伸出。所述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两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散热片的基面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两侧设有挂钩与第二安装槽挂接。所述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端连接有发光二极管,并且所发光二极管对准所述外壳上端的透光孔。所述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内密封有透明胶体。所述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散热器的横向散热面与所述散热片的基面之间涂有散热硅胶。所述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导热面与开关管之间涂有散热硅胶。本技术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导热面与开关管之间涂有散热硅胶。所述的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5一体冲压成型。本技术的固态继电器优点在于:1、安装方便,散热片的安装柱设置在“L”形散热器的卡槽孔内后,通过拧转(通常借助老虎钳)安装柱,使其下端变形,即可对“L”形散热器进行挤卡固定,省略传统多螺丝固定的麻烦;2、体积小巧、不占空间:由于采用“L”形散热器,形散鳍片沿外壳的两侧方向延伸,散热器的厚度形状与外壳相适应,因此大大减小了固态继电器的体积;3、散热性能好,先通过散热片将发热源(开关管)的热量导出,再通过“L”形散热器进行散热,其散热效果远优于直接对外壳散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固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态继电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固态继电器的剖视图;图4、5是本技术散热片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L”形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7所示,本技术的固态继电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在所述外壳1内的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至少连接有开关管3和插脚4。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散热片5和“L”形散热器6。所述散热片5具有基面7、导热面8和安装柱9,所述散热片5一体冲压成型。所述基面7安装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10,其形状与上端面10相适应,通常为长方形。所述导热面8伸入所述外壳1内,并贴合于所述开关管3表面。所述安装柱9向远离所述外壳1方向延伸。所述“L”形散热器6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以及若干分布在所述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上的鳍片13。所述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的形状与外壳1的端面相适应。所述“L”形散热器6的横向散热面11贴合于所述散热片5的基面7,所述横向散热面11上设置有卡槽14,所述散热片5的安装柱9设置在所述卡槽孔14内,再通过拧转(通常借助老虎钳)安装柱,使其下端变形,以用于对所述“L”形散热器6进行挤卡固定。所述插脚4连接在所述电路板2下端,并从所述外壳1底部的基座15内伸出。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固态继电器整体结构较为扁平和小巧。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10设有第一安装槽16,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16两侧设有第二安装槽17。所述散热片5的基面7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6内,并通过两侧设有挂钩18与第二安装槽17挂接,使得散热片5能牢固的牢固在所述外壳1上。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2上端连接有发光二极管19,并且所发光二极管19对准所述外壳1上端的透光孔20。当所述散热片5的基面7覆盖住所述透光孔20时,则在其基面上也设置透光孔。所述发光二极管19用于指示固态继电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透光孔20内密封有透明胶体,以起到防水和透明导光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L”形散热器6的横向散热面11与所述散热片5的基面7之间涂有散热硅胶,以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又起到牢固所述“L”形散热器6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5的导热面8与开关管3之间涂有散热硅胶,以提高散热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在所述外壳(1)内的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至少连接有开关管(3)和插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散热片(5)和“L”形散热器(6),所述散热片(5)具有基面(7)、导热面(8)和安装柱(9);所述基面(7)安装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10);所述导热面(8)伸入所述外壳(1)内,并贴合于所述开关管(3)表面;所述安装柱(9)向远离所述外壳(1)方向延伸;所述“L”形散热器(6)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以及若干分布在所述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上的鳍片(13),所述“L”形散热器(6)的横向散热面(11)贴合于所述散热片(5)的基面(7),所述横向散热面(11)上设置有卡槽(14),所述散热片(5)的安装柱(9)设置在所述卡槽(14)内,所述插脚(4)连接在所述电路板(2)下端,并从所述外壳(1)底部的基座(15)内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在所述外壳(1)内的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至少连接有开关管(3)和插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端设有散热片(5)和“L”形散热器(6),所述散热片(5)具有基面(7)、导热面(8)和安装柱(9);所述基面(7)安装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10);所述导热面(8)伸入所述外壳(1)内,并贴合于所述开关管(3)表面;所述安装柱(9)向远离所述外壳(1)方向延伸;所述“L”形散热器(6)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以及若干分布在所述横向散热面(11)和纵向散热面(12)上的鳍片(13),所述“L”形散热器(6)的横向散热面(11)贴合于所述散热片(5)的基面(7),所述横向散热面(11)上设置有卡槽(14),所述散热片(5)的安装柱(9)设置在所述卡槽(14)内,所述插脚(4)连接在所述电路板(2)下端,并从所述外壳(1)底部的基座(15)内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中功率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露
申请(专利权)人:刘迎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