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06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PCB板及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的喇叭组件、电池;该壳体具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具有前、后端开口,前端开口为耳塞连接端;该喇叭组件、电池、第一PCB板自前往后依次安装于安装腔内;该电池与喇叭组件间距设置,该第一PCB板封装于后端开口,以使安装腔的后侧密闭;借此,其使耳机模组的整个前腔形成一个独立的密闭式气室,无需后序对音效进行调整,方便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且耳机模组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其整个模块应用于耳机产品中,方便拆装更换。

Earphone module with voice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
本技术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酒吧、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现有技术中的耳机里面的喇叭单元通常是固定式的,喇叭单元在组装于耳机主体上时,喇叭单元的音腔会受到耳机主体的内腔的影响,对于不同的音效需求需对喇叭单元与耳机主体之间的音腔进行调整,以调整至所需音效,导致使用繁琐不便,体验效果较差。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使耳机模组的整个前腔形成一个独立的密闭式气室,无需后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PCB板及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的喇叭组件、电池;/n该壳体具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具有前、后端开口,前端开口为耳塞连接端;该喇叭组件、电池、第一PCB板自前往后依次安装于安装腔内;该电池与喇叭组件间距设置,该第一PCB板封装于后端开口,以使安装腔的后侧密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PCB板及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的喇叭组件、电池;
该壳体具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具有前、后端开口,前端开口为耳塞连接端;该喇叭组件、电池、第一PCB板自前往后依次安装于安装腔内;该电池与喇叭组件间距设置,该第一PCB板封装于后端开口,以使安装腔的后侧密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自前往后依次间距设置有用于安装喇叭组件的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电池的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PCB板的第三安装部,所述喇叭组件、电池、第一PCB板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喇叭组件的前端受限于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喇叭组件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前端抵接于第一限位部,所述喇叭组件的前端抵接于垫圈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增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