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箱体、控制器、进料管、排料口、排水管、挤压盒、排水孔、挤压气缸、压板和排出装置,通过设置了排出装置在箱体的底端,通过控制器使得推动气缸带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使得活塞带动固定板以及挤压盒向下移动接触到固定块,然后通过控制器使得电动推杆得电输出轴向前推动推板向前移动,使得推板将挤压盒内的垃圾向前推出进入到排料口,然后经过排料口向外排出,达到了快速将处理装置内的垃圾快速的向外排出,并且防止有过多的垃圾残留在处理装置内的有益效果。
A garbage disposal device in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垃圾也会大幅增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垃圾桶,现有的垃圾桶往往都是单桶结构;人们利用垃圾桶来收集垃圾,最后将垃圾桶内的垃圾通过垃圾运输车运走,其中部分垃圾例如剩菜剩饭或其他含有水分的垃圾,在进行垃圾深度处理之前需要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以方便进行运输或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但是现有技术垃圾在进行脱水处理之后,不便于快速将垃圾从处理装置中排出,并且垃圾容易残留在处理装置内,从而造成垃圾处理的效率变低以及处理不够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垃圾在进行脱水处理之后,不便于快速将垃圾从处理装置中排出,并且垃圾容易残留在处理装置内,从而造成垃圾处理的效率变低以及处理不够完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控制器、进料管、排料口、排水管、挤压盒、排水孔、挤压气缸、压板和排出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侧表面且箱体为中空状,所述进料管焊接于箱体后端面且进料管外侧底端向前斜向延伸固定插接于箱体后端面顶侧开设的插口内侧,所述排料口向后斜向上贯通于箱体前端面底侧,所述排水管外侧顶端固定插接于箱体底端面开设的管口内侧,所述挤压盒通过箱体内侧底端设置的排出装置与箱体内侧端面活动连接且挤压盒呈顶端面和前端面相镂空的方形状,所述排水孔垂直贯穿于挤压盒底端面和内侧底端面,所述挤压气缸安装于箱体内侧底端面中部且挤压气缸底端面输出轴通过螺母锁合于压板顶端面中部,所述压板外侧端面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压板的内侧端面,所述排出装置由固定块、导水斜面、限位块、推动机构、固定板、活塞杆、放置槽、滑孔、推动气缸组成,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内侧底端面中部且固定块底端面紧密的贴合在箱体内侧底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前后端面向外斜向下延伸形成导水斜面使得固定块左右端面的垂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水斜面的底端无缝衔接于排水孔内侧端面靠近固定块的一侧,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箱体后端面底侧且推动机构位于固定块的顶端,所述固定板顶端面垂直焊接于挤压盒底端面中部且固定板的顶端面与挤压盒底端面呈等比例缩小,所述活塞杆顶端面垂直固定插接于固定板底端面中部开设的凹槽内侧,所述放置槽设置于固定块底端面中部,所述滑孔垂直贯穿于放置槽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固定块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孔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活塞杆的外表面底端,所述推动气缸通过侧表面设置的固定环垂直固定安装于放置槽内侧表面,并且推动气缸通过内侧设置的活塞槽与活塞杆外侧端面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由衔接口、贯通口、外壳、电动推杆和推板组成,所述衔接口贯通于挤压盒后端面底侧和内侧后端面且衔接口的内侧底端面和挤压盒的内侧底端面为无缝衔接一体化,并且衔接口内侧形状大小与贯通口内侧形状大小相等,所述贯通口贯通于箱体后端底侧和内侧后端面底侧,并且贯通口在挤压盒底端面和固定块顶端面的配合下使得贯通口内侧底端面、衔接口内侧底端面、挤压盒内侧底端面和排料口内侧底端面后侧为同一水平端面上,所述外壳前端面边沿处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后端底侧且外壳前端面中部为镂空状,并且外壳的内侧前端完全覆盖于贯通口内侧后端,所述电动推杆底端面固定连接于外壳内侧底端面后侧且电动推杆前端面输出轴通过螺母锁合于推板后端面中部,并且电动推杆通过微处理器上的连接端口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所述推板外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与贯通口内侧端面活动,并且推板穿过贯通口内侧后与衔接口内侧端面以及挤压盒内侧端面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块且导向块顶端面与固定块顶端面为同一水平端面上,并且两个导向块的内表面向内斜向下延伸后无缝衔接于排水管内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滑孔的内侧端面顶侧设置有密封圈,并且密封圈的内表面贴合在活塞杆外表面底端。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孔等间距垂直分布有两个以上于挤压盒的内侧底端。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斜面的顶端面粘贴有一层光滑纳米胶带。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端面设置有一个支撑杆,并且支撑杆斜向固定连接于外壳底端面后侧中部和箱体后端面底侧中部。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气缸和推出气缸型号为QGY125X50。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型号为JF-TGA-F电动推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垃圾在进行脱水处理之后,不便于快速将垃圾从处理装置中排出,并且垃圾容易残留在处理装置内,从而造成垃圾处理的效率变低以及处理不够完全的问题,通过设置了排出装置在箱体的底端,通过控制器使得推动气缸带动活塞杆向下移动,使得活塞带动固定板以及挤压盒向下移动接触到固定块,然后通过控制器使得电动推杆得电输出轴向前推动推板向前移动,使得推板将挤压盒内的垃圾向前推出进入到排料口,然后经过排料口向外排出,达到了快速将处理装置内的垃圾快速的向外排出,并且防止有过多的垃圾残留在处理装置内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排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箱体-1、控制器-2、进料管-3、排料口-4、排水管-5、挤压盒-6、排水孔-8、挤压气缸-9、压板-10、排出装置-7、固定块-71、导水斜面-72、限位块-73、推动机构-74、固定板-75、活塞杆-76、放置槽-77、滑孔-78、推动气缸-79、衔接口-741、贯通口-742、外壳-743、电动推杆-744、推板-74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控制器2、进料管3、排料口4、排水管5、挤压盒6、排水孔8、挤压气缸9、压板10和排出装置7,控制器2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1侧表面且箱体1为中空状,进料管3焊接于箱体1后端面且进料管3外侧底端向前斜向延伸固定插接于箱体1后端面顶侧开设的插口内侧,排料口4向后斜向上贯通于箱体1前端面底侧,排水管5外侧顶端固定插接于箱体1底端面开设的管口内侧,挤压盒6通过箱体1内侧底端设置的排出装置7与箱体1内侧端面活动连接且挤压盒6呈顶端面和前端面相镂空的方形状,排水孔8垂直贯穿于挤压盒6底端面和内侧底端面,挤压气缸9安装于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且挤压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控制器(2)、进料管(3)、排料口(4)、排水管(5)、挤压盒(6)、排水孔(8)、挤压气缸(9)和压板(10),所述控制器(2)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1)侧表面且箱体(1)为中空状,所述进料管(3)焊接于箱体(1)后端面且进料管(3)外侧底端向前斜向延伸固定插接于箱体(1)后端面顶侧开设的插口内侧,所述排料口(4)向后斜向上贯通于箱体(1)前端面底侧,所述排水管(5)外侧顶端固定插接于箱体(1)底端面开设的管口内侧,所述挤压盒(6)通过箱体(1)内侧底端设置的排出装置(7)与箱体(1)内侧端面活动连接且挤压盒(6)呈顶端面和前端面相镂空的方形状,所述排水孔(8)垂直贯穿于挤压盒(6)底端面和内侧底端面,所述挤压气缸(9)安装于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且挤压气缸(9)底端面输出轴通过螺母锁合于压板(10)顶端面中部,所述压板(10)外侧端面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压板(10)的内侧端面;/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出装置(7),所述排出装置(7)由固定块(71)、导水斜面(72)、限位块(73)、推动机构(74)、固定板(75)、活塞杆(76)、放置槽(77)、滑孔(78)、推动气缸(79)组成,所述固定块(71)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且固定块(71)底端面紧密的贴合在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71)前后端面向外斜向下延伸形成导水斜面(72)使得固定块(71)左右端面的垂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水斜面(72)的底端无缝衔接于排水孔(8)内侧端面靠近固定块(71)的一侧,所述推动机构(74)设置于箱体(1)后端面底侧且推动机构(74)位于固定块(71)的顶端,所述固定板(75)顶端面垂直焊接于挤压盒(6)底端面中部且固定板(75)的顶端面与挤压盒(6)底端面呈等比例缩小,所述活塞杆(76)顶端面垂直固定插接于固定板(75)底端面中部开设的凹槽内侧,所述放置槽(77)设置于固定块(71)底端面中部,所述滑孔(78)垂直贯穿于放置槽(77)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固定块(71)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孔(78)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活塞杆(76)的外表面底端,所述推动气缸(79)通过侧表面设置的固定环垂直固定安装于放置槽(77)内侧表面,并且推动气缸(79)通过内侧设置的活塞槽与活塞杆(76)外侧端面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控制器(2)、进料管(3)、排料口(4)、排水管(5)、挤压盒(6)、排水孔(8)、挤压气缸(9)和压板(10),所述控制器(2)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1)侧表面且箱体(1)为中空状,所述进料管(3)焊接于箱体(1)后端面且进料管(3)外侧底端向前斜向延伸固定插接于箱体(1)后端面顶侧开设的插口内侧,所述排料口(4)向后斜向上贯通于箱体(1)前端面底侧,所述排水管(5)外侧顶端固定插接于箱体(1)底端面开设的管口内侧,所述挤压盒(6)通过箱体(1)内侧底端设置的排出装置(7)与箱体(1)内侧端面活动连接且挤压盒(6)呈顶端面和前端面相镂空的方形状,所述排水孔(8)垂直贯穿于挤压盒(6)底端面和内侧底端面,所述挤压气缸(9)安装于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且挤压气缸(9)底端面输出轴通过螺母锁合于压板(10)顶端面中部,所述压板(10)外侧端面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压板(10)的内侧端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出装置(7),所述排出装置(7)由固定块(71)、导水斜面(72)、限位块(73)、推动机构(74)、固定板(75)、活塞杆(76)、放置槽(77)、滑孔(78)、推动气缸(79)组成,所述固定块(71)通过螺母锁合于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且固定块(71)底端面紧密的贴合在箱体(1)内侧底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71)前后端面向外斜向下延伸形成导水斜面(72)使得固定块(71)左右端面的垂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水斜面(72)的底端无缝衔接于排水孔(8)内侧端面靠近固定块(71)的一侧,所述推动机构(74)设置于箱体(1)后端面底侧且推动机构(74)位于固定块(71)的顶端,所述固定板(75)顶端面垂直焊接于挤压盒(6)底端面中部且固定板(75)的顶端面与挤压盒(6)底端面呈等比例缩小,所述活塞杆(76)顶端面垂直固定插接于固定板(75)底端面中部开设的凹槽内侧,所述放置槽(77)设置于固定块(71)底端面中部,所述滑孔(78)垂直贯穿于放置槽(77)内侧顶端面中部和固定块(71)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孔(78)内侧端面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贴合于活塞杆(76)的外表面底端,所述推动气缸(79)通过侧表面设置的固定环垂直固定安装于放置槽(77)内侧表面,并且推动气缸(79)通过内侧设置的活塞槽与活塞杆(76)外侧端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煜生,
申请(专利权)人:许煜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