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押出成型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线通常包括芯线和包覆于芯线外的绝缘层,其是通过将芯线定位于押出机上,然后由押出机押出成型出绝缘层,如此成型出电线整体。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押出机的进胶模具通常只具备单进胶孔或设置双进胶孔,只能押出单色或双色的绝缘层,无法押出更多颜色的绝缘层,导致押出的绝缘层缺乏多样性。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其实现了多进胶孔设计,可押出成型出颜色多样化的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包括外模和内模;其中:所述外模具有自后往前渐小设计的锥状腔,所述外模的前端设置有押出型腔,所述押出型腔向后连通锥状腔;所述外模分别设置有第一旁侧进胶孔、第二旁侧进胶孔,所述第一旁侧进胶孔、第二旁侧进胶孔分别从外模的左右对侧向内贯通锥状腔内;所述内模具有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和内模;其中:/n所述外模具有自后往前渐小设计的锥状腔,所述外模的前端设置有押出型腔,所述押出型腔向后连通锥状腔;所述外模分别设置有第一旁侧进胶孔、第二旁侧进胶孔,所述第一旁侧进胶孔、第二旁侧进胶孔分别从外模的左右对侧向内贯通锥状腔内;/n所述内模具有自后往前渐小设计的锥状体,所述锥状体的后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内模的内部设置有自后往前延伸贯通的进胶腔,所述进胶腔的后端开口作为第三居中进胶孔;/n所述内模自后往前适配于外模的锥状腔内,所述锥状体的外表面与锥状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旁侧进胶孔依次连通间隙、押出型腔的左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和内模;其中:
所述外模具有自后往前渐小设计的锥状腔,所述外模的前端设置有押出型腔,所述押出型腔向后连通锥状腔;所述外模分别设置有第一旁侧进胶孔、第二旁侧进胶孔,所述第一旁侧进胶孔、第二旁侧进胶孔分别从外模的左右对侧向内贯通锥状腔内;
所述内模具有自后往前渐小设计的锥状体,所述锥状体的后端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内模的内部设置有自后往前延伸贯通的进胶腔,所述进胶腔的后端开口作为第三居中进胶孔;
所述内模自后往前适配于外模的锥状腔内,所述锥状体的外表面与锥状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旁侧进胶孔依次连通间隙、押出型腔的左侧段,在第一旁侧进胶孔、押出型腔的左侧段之间形成第一流胶道;所述第二旁侧进胶孔依次连通间隙、押出型腔的右侧段,在第二旁侧进胶孔、押出型腔的右侧段之间形成第二流胶道;所述第三居中进胶孔依次连通进胶腔、押出型腔的中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前端具有前端壁,所述押出型腔设置于前端壁,所述锥状体的前端与前端壁的后侧面之间形成有过胶隙,所述过胶隙分别连通第一流胶道、第二流胶道、进胶腔;所述间隙的厚度指锥状体的外表面与锥状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过胶隙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庆凯,涂自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