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54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性元器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及基座,基座包括顶部、中间部及底部,顶部和底部平行设置并通过中间部连成一体,中间部还一体形成有一中空的柱状通过部,柱状通过部的中空部分贯穿中间部,线圈围绕在柱状通过部的周围,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一凸柱,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以其中一磁芯的凸柱穿设柱状通过部后和另外一磁芯配合的方式配置在中间部的两侧。上述磁性元器件,基座具有顶面,可用于吸附安装操作,基座的中间部设置中空的柱状通过部,柱状通过部的中空部分贯穿中间部,则柱状通过部可方便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的安装,并能够将线圈与磁芯完全隔开,提高上述磁性元器件的稳定性及耐压性。

Magnetic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元器件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性元器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二合一或多合一通常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第一磁芯,且一般采用横向的组装方式。此类磁性元器件顶面为吸附面,但由于该吸附面由多个第一磁芯的上表面组合而成,容易导致吸附面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使用自动搭载设备时经常由于吸附困难而产生磁性元器件安装不良的现象,同时由于磁芯内部结构不合理,会影响磁性元器件的稳定性及耐压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吸附、稳定性较好的磁性元器件。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磁性元器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及基座,所述基座包括顶部、中间部及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中间部连成一体,所述中间部还一体形成有一中空的柱状通过部,所述柱状通过部的中空部分贯穿所述中间部,所述线圈围绕在所述柱状通过部的周围,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一凸柱,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以其中一磁芯的所述凸柱穿设所述柱状通过部后和另外一磁芯配合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两侧。上述磁性元器件,由于基座具有顶面,可用于吸附安装操作,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设置于基座的两侧,基座的中间部设置中空的柱状通过部,线圈围绕在柱状通过部的周围,并使柱状通过部的中空部分贯穿中间部,且凸柱穿设柱状通过部,则柱状通过部可方便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的安装,并能够将线圈与磁芯完全隔开,提高上述磁性元器件的稳定性及耐压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通过部的形状与所述凸柱的形状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通过部设于所述中间部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的配合方式可为TI型、EI型或EPI型中的任意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通过部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两侧,所述线圈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的配合方式可为EE型、TT型或EPEP型中任意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上设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远离所述中间部的面为吸附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面覆盖在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的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为绝缘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立体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立体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立体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立体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磁芯,200、第二磁芯,300、线圈,400、基座,410、顶部,411、吸附面,420、中间部,421、柱状通过部,430、底部,500、凸柱,600、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磁性元器件包括第一磁芯100、第二磁芯200、线圈300及基座400,基座400包括顶部410、中间部420及底部430,顶部410和底部430平行设置并通过中间部420连成一体,中间部420还一体形成有一中空的柱状通过部421,柱状通过部421的中空部分贯穿中间部420,线圈300围绕在柱状通过部421的周围,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一凸柱500,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以其中一磁芯的凸柱500穿设柱状通过部421后和另外一磁芯配合的方式配置在中间部420的两侧。上述磁性元器件,由于基座400具有顶面,可用于吸附安装操作,第一磁芯100、第二磁芯200设置于基座400的两侧,基座400的中间部420设置中空的柱状通过部421,线圈300围绕在柱状通过部421的周围,并使柱状通过部421的中空部分贯穿中间部420,且凸柱500穿设柱状通过部421,则柱状通过部421可方便第一磁芯100及第二磁芯200的安装,并能够将线圈300与磁芯完全隔开,提高上述磁性元器件的稳定性及耐压性。此外,由于柱状通过部421的中空部分贯穿中间部420,可提高上述磁性元器件内的磁通量,提升产品性能。其中,上述“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以其中一磁芯的凸柱500穿设柱状通过部421后和另外一磁芯配合的方式配置在中间部420的两侧”中,“配合”的意思为两个磁芯之间可接触或两个磁芯之间可存在气隙。可选地,柱状通过部421的形状与凸柱500的形状匹配。此时柱状通过部421与凸柱500更易装配,且安装后上述磁性元器件的稳定性更高。具体地,凸柱500可为圆柱、矩形柱、三角形柱等结构,柱状通过部421的中空部分可为与凸柱500匹配的圆孔、矩形孔、三角形孔等结构。此外,凸柱500与柱状通过部421的中空部分也可为不匹配的结构,例如柱状通过部421的中空部分为圆孔,凸柱500为可插入上述圆孔的矩形柱或三角形柱。可选地,如图1所示,柱状通过部421设于中间部420的一侧。此时柱状通过部421只设于中间部420的一侧,则相应的只有第一磁芯100或第二磁芯200上设有凸柱500,产品的尺寸较小。可选地,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的配合方式可为TI型、EI型或EPI型中的任意一种。此时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中的一个为板状结构,可较好的与中间部420贴合。可选地,如图1所示,底部430上设有电极600,电极600与线圈300电性连接。可通过电极600将线圈300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可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磁芯100与基座400之间围成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第二磁芯200与基座400之间围成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处均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及基座,所述基座包括顶部、中间部及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中间部连成一体,所述中间部还一体形成有一中空的柱状通过部,所述柱状通过部的中空部分贯穿所述中间部,所述线圈围绕在所述柱状通过部的周围,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一凸柱,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以其中一磁芯的所述凸柱穿设所述柱状通过部后和另外一磁芯配合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及基座,所述基座包括顶部、中间部及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中间部连成一体,所述中间部还一体形成有一中空的柱状通过部,所述柱状通过部的中空部分贯穿所述中间部,所述线圈围绕在所述柱状通过部的周围,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一凸柱,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以其中一磁芯的所述凸柱穿设所述柱状通过部后和另外一磁芯配合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通过部的形状与所述凸柱的形状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通过部设于所述中间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的配合方式可为TI型、EI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海张天养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