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52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涉及变频电缆技术领域,包括护套层,所述护套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总层,所述铝箔总层的内部位置处间隔固定设置有防护隔板层,所述防护隔板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导体绝缘层,所述导体绝缘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隔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阻燃腔、阻燃剂、第一隔热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防水层,能够对导体进行多层式隔热防水,大幅度提高了电缆的耐高温与防水性能,改善了电缆的耐火阻燃性能,使得电缆拥有更好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

Fire resistant and flame retardant halogen-free cross-linked frequency conversion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
本技术涉及变频电缆
,具体是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变频电缆的结构包括三根主线绝缘线、三根零线绝缘线,变频电缆具有较强的耐电压冲击性,能经受高速频繁变频时的脉冲电压,对变频电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然而由于传统变频电缆耐高温、阻燃和防水的性能较差,导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电缆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有待提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由于传统变频电缆耐高温、阻燃和防水的性能较差,导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电缆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包括护套层,所述护套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总层,所述铝箔总层的内部位置处间隔固定设置有防护隔板层,所述防护隔板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导体绝缘层,所述导体绝缘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隔热层,所述导体绝缘层与第二隔热层之间位置处开设有阻燃腔,所述阻燃腔的内部位置处填充有阻燃剂,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分层,所述铝箔分层的内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导体,所述护套层的外侧表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耐磨凸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套层与屏蔽层之间固定设置有抗拉层,所述抗拉层是一种聚丙烯网带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隔板层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防护隔板层是一种材质为橡胶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均为一种岩棉隔热层构件,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一种阻水纱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套层是一种材为质低烟无卤阻燃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凸体是一种材质为硅胶的构件,所述护套层的表面位置处均匀间隔开设有散热微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阻燃腔、阻燃剂、第一隔热层、第一防水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防水层,能够对导体进行多层式隔热防水,大幅度提高了电缆的耐高温与防水性能,改善了电缆的耐火阻燃性能,使得电缆拥有更好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2、本技术设置了耐磨凸体和散热微孔,散热微孔有利于提高电缆的散热透气性能,耐磨凸体提高了电缆的耐磨抗变形性能。3、本技术设置了防护隔板层,防护隔板层是一种材质为橡胶的构件,防护隔板层能够对导体进行良好地隔离缓冲防护,防止导体受到挤压时易变形折断。附图说明图1为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中导体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套层;101、耐磨凸体;102、散热微孔;2、防护隔板层;3、屏蔽层;301、第一隔热层;302、第一防水层;303、铝箔总层;4、抗拉层;5、导体;6、导体绝缘层;601、第二隔热层;602、第二防水层;603、铝箔分层;7、阻燃腔;701、阻燃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包括护套层1,护套层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屏蔽层3,屏蔽层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301,第一隔热层3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水层302,第一防水层3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总层303,铝箔总层303的内部位置处间隔固定设置有防护隔板层2,防护隔板层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导体绝缘层6,导体绝缘层6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隔热层601,导体绝缘层6与第二隔热层601之间位置处开设有阻燃腔7,阻燃腔7的内部位置处填充有阻燃剂701,第二隔热层6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2,第二防水层6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分层603,铝箔分层603的内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导体5,护套层1的外侧表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耐磨凸体101。在图1中:护套层1与屏蔽层3之间固定设置有抗拉层4,抗拉层4是一种聚丙烯网带构件,达到了提高电缆抗拉防变形性能的目的。在图1中:防护隔板层2的截面形状为弧形,防护隔板层2是一种材质为橡胶的构件,达到了能够对导体5进行良好地隔离防护的目的。在图1和图2中:第一隔热层301和第二隔热层601均为一种岩棉隔热层构件,第一防水层302和第二防水层602均为一种阻水纱构件,达到了提高电缆耐高温与防水性能的目的。在图1中:护套层1是一种材为质低烟无卤阻燃的构件,达到了提高护套层1阻燃性的目的。在图3中:耐磨凸体101是一种材质为硅胶的构件,护套层1的表面位置处均匀间隔开设有散热微孔102,达到了提高护套层1散热透气性能的目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电缆过程中,当遇到高温环境时,屏蔽层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301,导体绝缘层6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隔热层601,第一隔热层301和第二隔热层601提高了电缆的隔热耐高温性能,当遇到雨水天气时,第一隔热层3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水层302,第二隔热层6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2,第一防水层302和第二防水层602能够起到良好的阻水作用,阻燃腔7的内部填充有阻燃剂701,有效地提高电缆的阻燃性能,防护隔板层2能够对导体5进行良好地隔离缓冲防护,防止导体5受到挤压时易变形折断。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包括护套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屏蔽层(3),所述屏蔽层(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301),所述第一隔热层(3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水层(302),所述第一防水层(3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总层(303),所述铝箔总层(303)的内部位置处间隔固定设置有防护隔板层(2),所述防护隔板层(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导体绝缘层(6),所述导体绝缘层(6)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隔热层(601),所述导体绝缘层(6)与第二隔热层(601)之间位置处开设有阻燃腔(7),所述阻燃腔(7)的内部位置处填充有阻燃剂(701),所述第二隔热层(6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2),所述第二防水层(6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分层(603),所述铝箔分层(603)的内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导体(5),所述护套层(1)的外侧表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耐磨凸体(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耐火阻燃无卤交联变频电缆,包括护套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屏蔽层(3),所述屏蔽层(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层(301),所述第一隔热层(3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水层(302),所述第一防水层(3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总层(303),所述铝箔总层(303)的内部位置处间隔固定设置有防护隔板层(2),所述防护隔板层(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导体绝缘层(6),所述导体绝缘层(6)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隔热层(601),所述导体绝缘层(6)与第二隔热层(601)之间位置处开设有阻燃腔(7),所述阻燃腔(7)的内部位置处填充有阻燃剂(701),所述第二隔热层(6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2),所述第二防水层(60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铝箔分层(603),所述铝箔分层(603)的内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导体(5),所述护套层(1)的外侧表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耐磨凸体(101)。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昆陈远胜陈远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远昆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