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34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雷达结构,包括雷达主体和用于放置所述雷达主体的雷达上盖和雷达下盖,所述雷达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雷达天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源电路、MCU和算法电路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于所述雷达上盖和所述雷达下盖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为雷达天线的发射端,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为连接器接头端且平行于所述雷达下盖和所述雷达上盖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雷达结构能够方便安装,有效解决中大型客货车盲区检测不到的问题,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A rada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结构。
技术介绍
我们时不时会看到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而且这些事故多数与大货车有关,以至于大货车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马路杀手”。而大货车的事故多数又都与“视觉盲区"有关,因为中大型客货车车身一般都比较长(>6m),目前国内的公交大巴较大的12米,货车按照适用范围和功能分类繁多、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7米。由于中大型客货车车身长度比较长,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进行拐弯或者变道时,车身侧面存在一个盲区,驾驶员在室内很难看到侧面盲区的来车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针对这种现象,市面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预防措施:视频盲区监测、超声波盲区监测等。视频盲区监测是通过在车辆左右侧后视镜位置安装摄像头来采集视频数据,实现车辆盲区监控。但是这种监控系统安装方式不仅不美观,而且车辆在雨雪天气或者夜晚行驶时,监控系统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监控质量下降,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无法清楚的看到盲区景象,那么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超声波盲区监测是通过在车辆尾部左右侧安装超声波传感器,在车辆左右侧后视镜安装显示屏显示盲区景象,这种监控系统安装不能完全覆盖盲区的监测,并且这种安装方式只适用于小型汽车,安装在中大型客货车上,驾驶员在驾驶时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而在汽车上安装雷达传感器,实现汽车的防撞、自动泊车、行人检测等功能,是我们在汽车辅助智能驾驶系统中逐渐走出来的一条路,这代表着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一种趋势。但由于目前主流的汽车雷达——24GHz雷达,受限于频段管制、射电天文5Km不允许该波段雷达使用以及自身体积大(主要是天线体积大)等原因,以及正在逐步产品化并装备一些高端汽车的分配频段更宽,距离分辨率更高,体积相对较小的,目标探测能力强的77GHz、79GHz汽车雷达,其能够是能够在全天候场景下快速感知0-200米范围内周边环境物体距离、速度、方位角等信息的传感器件,因此在汽车自动驾驶安全领域,汽车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已经成为核心部件之一,其中7GHz、79GHz毫米波雷达是智能汽车上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但是由于其体积对于中大型客货车,特别是大型客货车的侧车体上不允许安装超过32mm的构件,很大程度地限定了7GHz、79GHz汽车雷达在中大型客货车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雷达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中大型客货车盲区检测不到的问题,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雷达结构,包括雷达主体和用于放置所述雷达主体的雷达上盖和雷达下盖,所述雷达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雷达天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源电路、MCU和算法电路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于所述雷达上盖和所述雷达下盖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为雷达天线的发射端,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为连接器接头端且平行于所述雷达下盖和所述雷达上盖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下盖的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体式密封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上盖扣设于所述雷达下盖的外侧,所述雷达上盖和所述雷达下盖的侧面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扣的若干条形孔和卡扣。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上盖包括一圈压紧所述一体式密封结构的第一盖体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部内侧高于所述第一盖体部设置的第二盖体部,所述第二盖体部的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于所述雷达上盖或所述雷达下盖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雷达天线朝向所述雷达上盖,所述雷达下盖对应所述雷达天线的位置处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置有防水膜。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下盖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雷达下盖的侧壁上第一卡槽和设置于所述雷达下盖的底壁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雷达天线高于所述第二卡槽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下盖的第一端间隔一定距离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下盖的第一端的两侧间隔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雷达下盖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二固定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雷达结构安装于大型客货车的侧车体上,所述雷达通过固定件和安装支架安装于侧车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路板与侧车体垂直设置。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雷达结构易于安装于大中型客货车的侧车体上,而且雷达为非中心雷达,且能满足车辆车身的安装安全要求,能够有效解决中大型客货车盲区检测不到的问题,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雷达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雷达结构的安装图。附图标记:10、雷达,101、雷达上盖,1011、条形孔,1012、第一盖体部,1013、第二盖体部,102、雷达下盖,1021、卡扣,1022、隔热凸台,1023、透气孔,1024、防水膜,1025、一体式密封结构,1026、第一固定臂,1027、第二固定臂,103、雷达主体,1031、第一电路板,1032、第二电路板,1033、雷达天线的发射端,1034、连接器接头端,20、安装底板,30、安装支架,40、防水罩,50、第一固定件,60、第二国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雷达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雷达结构,包括雷达主体103和用于放置所述雷达主体103的雷达上盖101和雷达下盖102,所述雷达主体103包括第一电路板1031和第二电路板1032,所述第一电路板1031包括雷达天线,所述第二电路板1032包括电源电路、MCU和算法电路所述第一电路板1031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032相互垂直设置于所述雷达上盖101和所述雷达下盖102内,所述第一电路板1031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1032的一端为雷达天线的发射端1033,所述第二电路板1032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1031的一端为连接器接头端1034且平行于所述雷达下盖102和所述雷达上盖101设置。所述雷达下盖102中可以设置用于支撑第一电路板1031和/或第二电路板1032隔热凸台1023。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上盖102的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体式密封结构1025。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上盖101扣设于所述雷达下盖102的外侧,所述雷达上盖101和所述雷达下盖102的侧面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扣的若条形孔1011和卡扣1021。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上盖101包括一圈压紧所述一体式密封结构1025的第一盖体部101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部1012内侧高于所述第一盖体部1012设置的第二盖体部1013,所述第二盖体部1013的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于所述雷达上盖101或所述雷达下盖10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雷达天线朝向所述雷达上盖101,所述雷达下盖102对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主体和用于放置所述雷达主体的雷达上盖和雷达下盖,所述雷达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雷达天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源电路、MCU和算法电路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于所述雷达上盖和所述雷达下盖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为雷达天线的发射端,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为连接器接头端且平行于所述雷达下盖和所述雷达上盖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主体和用于放置所述雷达主体的雷达上盖和雷达下盖,所述雷达主体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雷达天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源电路、MCU和算法电路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于所述雷达上盖和所述雷达下盖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为雷达天线的发射端,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为连接器接头端且平行于所述雷达下盖和所述雷达上盖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下盖的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体式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上盖扣设于所述雷达下盖的外侧,所述雷达上盖和所述雷达下盖的侧面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扣的若干条形孔和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上盖包括一圈压紧所述一体式密封结构的第一盖体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部内侧高于所述第一盖体部设置的第二盖体部,所述第二盖体部的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于所述雷达上盖或所述雷达下盖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苗侠郑志强王秀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豪米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