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15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散热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集水部件和环形管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集水部件和环形管道的多个散热管,多个散热管设置为在环形管道上周向间隔排列且朝向集水部件聚拢的锥形结构,散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并且散热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散热装置与空气的热交换区域沿竖直方向延伸,能够形成较长的换热流程,增大了有效换热面积,并且空气沿竖直方向的流动阻力较小,能够形成较好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散热,显著提高了冷却效率,有助于减小冷却塔的占地面积和降低生产成本。

Cooling device, circulating water cooling component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inter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电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发电厂冷端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维持汽轮机的排汽背压,并使热力系统实现朗肯循环,故其运行好坏直接影响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其中,间接空气冷却塔(间冷塔)换热效果比直接空气冷却塔好,且受季节的影响也比直接空气冷却塔少。传统发电系统中的汽轮发电机组一般低位布置,从凝汽器排出的回水进入间冷塔的位置较低(通常从0米进入间冷塔,送到30米高的位置),导致间冷塔内的散热装置的布置位置较低,布置空间有限,一般围绕间冷塔的周向方向布置在冷却塔的底部,散热装置主要与从冷却塔的侧面进入冷却塔内的横向移动(沿水平方向)的空气进行换热,热交换区域沿水平方向延伸,有效换热面积较小,并且空气横向移动的流动阻力较大,不利于形成较好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散热,冷却效率不理想,间冷塔的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工程成本的降低。因此,存在设计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和减小间冷塔的占地面积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冷却效率不理想且间冷塔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间冷塔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和减小间冷塔的占地面积。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散热装置的循环水冷却组件。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循环水冷却组件的发电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间冷塔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集水部件和环形管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集水部件和所述环形管道的多个散热管,多个所述散热管设置为在所述环形管道上周向间隔排列且朝向所述集水部件聚拢的锥形结构,所述散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并且所述散热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凝汽器随汽轮机高位布置后,从凝汽器排放的回水能够高位进入冷却塔,冷却塔内的散热装置的布置空间较大,通过将集水部件和环形管道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且两端分别连接于集水部件和环形管道的多个散热管设置为在环形管道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列且朝向集水部件聚拢的锥形结构,使散热装置与空气的热交换区域沿竖直方向延伸,能够形成较长的换热流程,增大了有效换热面积,并且空气沿竖直方向的流动阻力较小,能够形成较好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散热,显著提高了冷却效率,有助于减小冷却塔的占地面积和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的下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环形管道上;或所述环形管道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的上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环形管道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上。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的上方的上部环形管道和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的下方的下部环形管道,所述散热管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和所述集水部件之间的呈锥形结构的多个上部散热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和所述下部环形管道之间的呈锥形结构的多个下部散热管,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部环形管道上。优选地,所述集水部件包括封闭水箱;或所述集水部件包括环状管体,并且在所述环状管体围成的圆形开口中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圆形开口的挡风板或烟囱。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包括上部环形管道和下部环形管道,多个所述散热管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和下部环形管道之间交叉布置形成两个锥形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管的交叉位置处形成所述集水部件,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部环形管道上。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包括外部环形管道和内部环形管道,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外部散热管和多个内部散热管,多个所述外部散热管设置为在所述外部环形管道上周向间隔排列且朝向所述集水部件聚拢的外部锥形结构,多个所述内部散热管设置为在所述内部环形管道上周向间隔排列且朝向所述集水部件聚拢的内部锥形结构,所述内部锥形结构位于所述外部锥形机构内侧。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组件,所述循环水冷却组件包括间冷塔、循环水管道、通过所述循环水管道依次连接的循环水泵、凝汽器和上述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间冷塔内部,所述循环水管道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凝汽器的排水口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进水口等高设置。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的外周贴近所述间冷塔的内壁设置;所述循环水冷却组件包括密封所述环形管道的外周和所述间冷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的弹性密封件;和/或所述循环水冷却组件包括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水管道的稳压水池,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稳压水泵。优选地,所述循环水冷却组件包括:排气阀门,所述排气阀门与所述循环水管道内的最高水位连通设置;所述排气阀门和所述循环水管道通过竖直管道连接,所述竖直管道上设置有透明液位计;和/或敞口水箱,所述敞口水箱与所述循环水管道相连且所述敞口水箱内的水位不低于所述循环水管道内的最高水位,所述敞口水箱上设置有液位计。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锅炉、与所述锅炉通过蒸汽管道连接的汽轮机和上述的循环水冷却组件,所述凝汽器与所述汽轮机连接;所述汽轮机的与所述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一接口和所述锅炉的与所述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二接口等高设置,所述凝汽器靠近所述汽轮机设置。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循环水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循环水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循环水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部件2环形管道21上部环形管道22下部环形管道3散热管31上部散热管32下部散热管10间冷塔20循环水管道30循环水泵40凝汽器50散热装置60稳压水池70稳压水泵801排气阀门802敞口水箱10’冷却塔50’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如图1所示,现有采用间接空气冷却塔的循环水冷却组件中从凝汽器40排出的回水一般从0米进入冷却塔10’,冷却塔10’内的散热器50’的布置高度较低,一般30米左右,散热器50’的布置空间有限,一般围绕冷却塔10’的周向方向布置在冷却塔10’的底部,散热器50’主要与从冷却塔10’的侧面进入冷却塔内的横向移动(沿水平方向)的空气进行换热,热交换区域沿水平方向延伸,有效换热面积较小,并且空气横向移动的流动阻力较大,不利于形成较好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散热,冷却效率不理想,间冷塔的占地面积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集水部件(1)和环形管道(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集水部件(1)和所述环形管道(2)的多个散热管(3),多个所述散热管(3)设置为在所述环形管道(2)上周向间隔排列且朝向所述集水部件(1)聚拢的锥形结构,所述散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并且所述散热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集水部件(1)和环形管道(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集水部件(1)和所述环形管道(2)的多个散热管(3),多个所述散热管(3)设置为在所述环形管道(2)上周向间隔排列且朝向所述集水部件(1)聚拢的锥形结构,所述散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并且所述散热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管道(2)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的下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环形管道(2)上;或
所述环形管道(2)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的上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环形管道(2)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道(2)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的上方的上部环形管道(21)和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的下方的下部环形管道(22),所述散热管(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21)和所述集水部件(1)之间的呈锥形结构的多个上部散热管(31)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部件(1)和所述下部环形管道(22)之间的呈锥形结构的多个下部散热管(32),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21)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部环形管道(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部件(1)包括封闭水箱;或
所述集水部件包括环状管体,并且在所述环状管体围成的圆形开口中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圆形开口的挡风板或烟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道(2)包括上部环形管道(21)和下部环形管道(22),多个所述散热管(3)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21)和下部环形管道(22)之间交叉布置形成两个锥形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管(3)的交叉位置处形成所述集水部件(1),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部环形管道(21)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下部环形管道(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超王树民宋畅刘志江陈寅彪董斌琦温长宏张翼严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