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92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其延长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吸附效果,减少向净化箱的腔室内补充水的频率,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增大在净化箱的腔室内混有烟尘的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果,提高实用性;包括第一底板、净化箱、第一液体泵、循环进水管、循环喷水管、排水管、集气斗和排气管,第一底板的顶端与净化箱的底端连接;还包括入水管,入水管的底部输出端伸入至腔室的底部,入水管的左部输出端穿过净化箱的左开口并伸出至净化箱的左端外界;还包括第二底板、存放箱、第一电机、输运箱、排出管、排液管、第二液体泵和输液管,第二底板的顶端与存放箱的底端连接,存放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

A wet dedusting device for dust and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是一种用于对烟尘废气进行除尘净化的辅助装置,其在环保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净化箱、第一液体泵、循环进水管、循环喷水管、排水管、集气斗和排气管,第一底板的顶端与净化箱的底端连接,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左端的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和上开口均与腔室相通,第一液体泵的底端与第一底板顶端的右侧连接,循环进水管的左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右端的下侧并伸入至净化箱的腔室内部,循环进水管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液体泵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循环喷水管的底部输入端与第一液体泵的顶部输出端连接,循环喷水管的左端穿过净化箱右端的上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循环喷水管的左端封闭并且循环喷水管的左端与腔室左侧内壁的上侧连接,位于腔室内部的循环喷水管的底端横向设置有多组喷水孔,排水管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并且第一阀门位于净化箱的外侧,集气斗的底部输出端与净化箱的上开口连通,集气斗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的底部输入端连通;现有的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一阀门通过排水管向净化箱的腔室内注入合适量的水后关闭第一阀门,然后打开第一液体泵,水依次经过循环进水管、第一液体泵和循环喷水管并经由循环喷水管的多组喷水孔自上而下喷至净化箱的腔室内,通过将净化箱的左开口与外界的送风装置连接,混有烟尘的废气通过左开口进入净化箱的腔室内部,烟尘的废气经过循环喷水管的多组喷水孔喷出的水幕,废气中的烟尘颗粒被水吸附并落至腔室的底部形成水路循环,净化后的空气依次经过上开口、集气斗和排气管并经由排气管的顶部输出端排放至外界即可;现有的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使用中发现,混有烟尘的废气与水接触的时间较短,影响吸附效果,并且净化过程净化箱的腔室内的水同空气自上开口流出较多,需要经常向净化箱的腔室内补充水,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在净化箱的腔室内混有烟尘的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小,吸附效果较差,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延长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吸附效果,减少向净化箱的腔室内补充水的频率,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增大在净化箱的腔室内混有烟尘的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果,提高实用性的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净化箱、第一液体泵、循环进水管、循环喷水管、排水管、集气斗和排气管,第一底板的顶端与净化箱的底端连接,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左端的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和上开口均与腔室相通,第一液体泵的底端与第一底板顶端的右侧连接,循环进水管的左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右端的下侧并伸入至净化箱的腔室内部,循环进水管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液体泵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循环喷水管的底部输入端与第一液体泵的顶部输出端连接,循环喷水管的左端穿过净化箱右端的上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循环喷水管的左端封闭并且循环喷水管的左端与腔室左侧内壁的上侧连接,位于腔室内部的循环喷水管的底端横向设置有多组喷水孔,排水管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并且第一阀门位于净化箱的外侧,集气斗的底部输出端与净化箱的上开口连通,集气斗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的底部输入端连通;还包括入水管,入水管的底部输出端伸入至腔室的底部,入水管的左部输出端穿过净化箱的左开口并伸出至净化箱的左端外界,并且入水管的圆周外壁与左开口固定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凝水旋流板,并且凝水旋流板位于循环喷水管的上方;还包括第二底板、存放箱、第一电机、输运箱、排出管、排液管、第二液体泵和输液管,第二底板的顶端与存放箱的底端连接,存放箱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存放箱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加水口上设置有盖板,第一电机的底端与存放箱顶端的左侧连接,输运箱的底端与存放箱的顶端连接,输运箱的内部设置有输运腔,输运箱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并且投放口与输运腔相通,第一电机的左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排出管的右部输入端穿过输运箱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输运腔的内部,排出管的底部输出端穿过存放箱的顶端并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排液管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存放箱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并且第二阀门位于存放箱的左侧,第二液体泵的底端与第二底板顶端的左侧连接,排液管的左部输出端与第二液体泵的右部输入端连接,输液管的右部输入端与第二液体泵的左部输出端连接,输液管的左部输出端穿过净化箱右端中部的下侧并伸入至净化箱的腔室内。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存放箱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底端纵向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棒,并且搅拌棒位于存放箱的工作腔的内部。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还包括料箱、四组支撑杆和料管,料箱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料箱的顶端设置有进口,料箱的底端设置有出口,并且进口和出口均与内腔相通,料箱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支撑杆的顶端连接,四组支撑杆的底端均与存放箱的顶端连接,料箱的出口的底端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底部输出端与料管的顶部输入端连接,料管的底部输出端与输运箱的投放口连通。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料箱的进口上设置有挡板。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挡板和盖板的顶端均设置有把手。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支架的左端与净化箱的右端连接,支架的右端与循环喷水管圆周外壁的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传动轴和螺旋叶片均为碳钢材质。本技术的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两组把手上均设置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向腔室内注水至没过入水管的底部输出端至合适位置,通过将入水管的左部输入端与外界的送风装置连接,混有烟尘的废气通过入水管自入水管的底部输出端输送至水面以下,延长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吸附效果,并且空气自下而上经过腔室和循环喷水管,通过凝水旋流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在凝水旋流板上并落至腔室的底部,减少净化箱的腔室内的水同空气自上开口的流出,减少向净化箱的腔室内补充水的频率,降低使用局限性;通过向输运箱的投放口投放表面活性剂,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左部输出端带动传动轴和螺旋叶片在输运腔内旋转,螺旋叶片在输运腔内自右向左输送表面活性剂至排出管的内部并经由排出管的底部输出端排放至工作腔内,通过加水口向工作腔内加入适量的水,与工作腔内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二液体泵,混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依次经过排液管、第二液体泵和输液管输送至净化箱的腔室的底部,由入水管的底部输出端输送进腔室内的混有烟尘的废气对腔室底部的水溶液进行扰动并在水溶液的液面上形成泡沫,增大在净化箱的腔室内混有烟尘的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果,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板(1)、净化箱(2)、第一液体泵(3)、循环进水管(4)、循环喷水管(5)、排水管(6)、集气斗(8)和排气管(9),第一底板(1)的顶端与净化箱(2)的底端连接,净化箱(2)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2)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2)左端的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和上开口均与腔室相通,第一液体泵(3)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顶端的右侧连接,循环进水管(4)的左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2)右端的下侧并伸入至净化箱(2)的腔室内部,循环进水管(4)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液体泵(3)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循环喷水管(5)的底部输入端与第一液体泵(3)的顶部输出端连接,循环喷水管(5)的左端穿过净化箱(2)右端的上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循环喷水管(5)的左端封闭并且循环喷水管(5)的左端与腔室左侧内壁的上侧连接,位于腔室内部的循环喷水管(5)的底端横向设置有多组喷水孔,排水管(6)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2)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排水管(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并且第一阀门(7)位于净化箱(2)的外侧,集气斗(8)的底部输出端与净化箱(2)的上开口连通,集气斗(8)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9)的底部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水管(10),入水管(10)的底部输出端伸入至腔室的底部,入水管(10)的左部输出端穿过净化箱(2)的左开口并伸出至净化箱(2)的左端外界,并且入水管(10)的圆周外壁与左开口固定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凝水旋流板(11),并且凝水旋流板(11)位于循环喷水管(5)的上方;还包括第二底板(12)、存放箱(13)、第一电机(15)、输运箱(16)、排出管(19)、排液管(20)、第二液体泵(22)和输液管(23),第二底板(12)的顶端与存放箱(13)的底端连接,存放箱(13)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存放箱(13)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加水口上设置有盖板(14),第一电机(15)的底端与存放箱(13)顶端的左侧连接,输运箱(16)的底端与存放箱(13)的顶端连接,输运箱(16)的内部设置有输运腔,输运箱(16)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并且投放口与输运腔相通,第一电机(15)的左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传动轴(17),传动轴(17)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8),排出管(19)的右部输入端穿过输运箱(16)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输运腔的内部,排出管(19)的底部输出端穿过存放箱(13)的顶端并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排液管(20)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存放箱(13)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排液管(2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1),并且第二阀门(21)位于存放箱(13)的左侧,第二液体泵(22)的底端与第二底板(12)顶端的左侧连接,排液管(20)的左部输出端与第二液体泵(22)的右部输入端连接,输液管(23)的右部输入端与第二液体泵(22)的左部输出端连接,输液管(23)的左部输出端穿过净化箱(2)右端中部的下侧并伸入至净化箱(2)的腔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尘废气湿法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板(1)、净化箱(2)、第一液体泵(3)、循环进水管(4)、循环喷水管(5)、排水管(6)、集气斗(8)和排气管(9),第一底板(1)的顶端与净化箱(2)的底端连接,净化箱(2)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净化箱(2)的顶端设置有上开口,净化箱(2)左端的下侧设置有左开口,并且左开口和上开口均与腔室相通,第一液体泵(3)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顶端的右侧连接,循环进水管(4)的左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2)右端的下侧并伸入至净化箱(2)的腔室内部,循环进水管(4)的右部输出端与第一液体泵(3)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循环喷水管(5)的底部输入端与第一液体泵(3)的顶部输出端连接,循环喷水管(5)的左端穿过净化箱(2)右端的上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循环喷水管(5)的左端封闭并且循环喷水管(5)的左端与腔室左侧内壁的上侧连接,位于腔室内部的循环喷水管(5)的底端横向设置有多组喷水孔,排水管(6)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净化箱(2)左端的下侧并伸入至腔室的内部,排水管(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并且第一阀门(7)位于净化箱(2)的外侧,集气斗(8)的底部输出端与净化箱(2)的上开口连通,集气斗(8)的顶部输出端与排气管(9)的底部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水管(10),入水管(10)的底部输出端伸入至腔室的底部,入水管(10)的左部输出端穿过净化箱(2)的左开口并伸出至净化箱(2)的左端外界,并且入水管(10)的圆周外壁与左开口固定连接,腔室的上半区域横向设置有凝水旋流板(11),并且凝水旋流板(11)位于循环喷水管(5)的上方;还包括第二底板(12)、存放箱(13)、第一电机(15)、输运箱(16)、排出管(19)、排液管(20)、第二液体泵(22)和输液管(23),第二底板(12)的顶端与存放箱(13)的底端连接,存放箱(13)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存放箱(13)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加水口,并且加水口与工作腔相通,加水口上设置有盖板(14),第一电机(15)的底端与存放箱(13)顶端的左侧连接,输运箱(16)的底端与存放箱(13)的顶端连接,输运箱(16)的内部设置有输运腔,输运箱(16)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并且投放口与输运腔相通,第一电机(15)的左部输出端横向设置有传动轴(17),传动轴(17)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8),排出管(19)的右部输入端穿过输运箱(16)左端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康正芳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国环睿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