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81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腿部形成的一体托具,所述脚掌部前端设有遮面,所述脚掌部两侧设有腰帮,两侧腰帮之间设有绷带用于固定脚掌;所述腿部上也设有绷带用于固定腿部,所述腰帮与腿部之间设有拉带;所述脚跟部外设有活动底座;采用托具结构能够有效预防小儿足下垂,同时还可以起到矫正足下垂的目的,采用的活动底座,可以更好将托具垂直固定,不会左右偏移,进一步的解决小儿足内外翻,通过遮面结构,保护小儿的趾头,在被子或其他重物的遮盖物下压的时候,可以解决趾头外翻。

A device for prevention of foot drop in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小儿昏迷后,足下垂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重症监护室需要预防和矫正小儿足下垂的护理工作,足下垂一般是小儿昏迷后,被子等其他遮盖物压住小儿身体的同时,使得小儿的双足无法保持功能位,也就是正常的脚尖垂直向上,出现双足左右偏移以及足下垂,由于小儿骨骼生长发育快,一段时间后,当小儿下床走动时,就脚尖着地,足跟不着地,也就是常说的“鸭子脚”,同样的,在被子压力下,还会发生足内外翻和趾头外翻等,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小儿昏迷后,在被子等遮盖物压住小儿身体候容易出现足下垂等问题,提出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腿部形成的一体托具,所述脚掌部前端设有遮面,所述脚掌部两侧设有腰帮,两侧腰帮之间设有绷带用于固定脚掌;所述腿部上也设有绷带用于固定腿部,所述腰帮与腿部之间设有拉带;所述脚跟部外设有活动底座。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呈方形,其内填充含棉,中间设有槽体,脚跟部恰好卡在槽体内,防止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腿部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通过拉带与腰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拉带与腰帮通过卡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托具上设有若干透气孔。进一步的,所述脚掌部内层设有凹凸点,刺激脚掌穴位。进一步的,所述脚跟部内层设有软垫。进一步的,所述托具采用透明的塑料材料。<br>进一步的,所述脚跟部的内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托具外设有显示屏和报警器。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信号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将信号处理后,控制显示屏和报警器工作。由于本技术采用托具、活动底座以及遮面等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托具结构能够有效预防小儿足下垂,同时还可以起到矫正足下垂的目的,采用的活动底座,可以更好将托具垂直固定,不会左右偏移,进一步的解决小儿足内外翻,通过遮面结构,保护小儿的趾头,在被子或其他重物的遮盖物下压的时候,可以解决趾头外翻。本技术采用塑料材料,轻便,生产成膜方便,通过灵活使用的底座,可以有效限定小儿足垂直方向。托具采用的透气孔和保护垫,保护小儿足部和足跟皮肤,提高小儿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托具背面图。图3是活动底座俯视图。图4是活动底座侧面图。图5是电路框图。图6是单片机具体电路图。1、托具,2、腰帮,3、绷带,4、拉带,5、固定件,7、卡扣,8、遮面,9、槽体,10、活动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腿部形成的一体托具1,所述脚掌部前端设有遮面8,所述脚掌部两侧设有腰帮2,两侧腰帮2之间设有绷带3用于固定脚掌;所述腿部上也设有绷带3用于固定腿部,所述腰帮2与腿部之间设有拉带4;所述脚跟部外设有活动底座10。所述活动底座10呈方形,其内填充含棉,中间设有槽体9,脚跟部恰好卡在槽体9内,防止移动。所述腿部上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通过拉带4与腰帮2连接。所述拉带4与腰帮2通过卡扣7连接。所述托具1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脚掌部内层设有凹凸点,刺激脚掌穴位。所述脚跟部内层设有软垫。所述托具1采用透明的塑料材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过程中,将小儿的脚掌放入到托具的脚掌部内,脚趾头在遮面8保护下,防止被子挤压,有效保护脚趾头,杜绝脚趾外翻,通过绷带以及拉带,可以牢牢固定小儿的腿部和脚部,防止滑脱和摩擦损伤皮肤。当小儿正面平躺的时,确保小儿的足部脚尖垂直向上,防止足部左右偏移造成的足内外翻,在脚跟部外设有一个活动底座,将脚跟部放置到活动底座的凹槽内,可以有效固定,防止左右滑动或晃动。在脚跟部内层设有软垫,有效防止脚后跟皮肤的磨损。软垫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如图5所示,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到单片机信号输入口,然后单片机输出口连接显示屏和报警器;当然,上述各个器件需要供电,可以采用常见的电池实现供电,供电方式根据具体型号的单片机以及显示屏和报警器等来确定,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使用为准。其中,单片机可以采用AT89S52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本设计使用的复位电路是由22μF的电容,1kΩ的电阻及IN4148二极管组成。在满足单片机可靠复位的前提下,该复位电路的优点在于降低复位引脚的对地阻抗,可以显着增强单片机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二极管可以实现快速释放电容电量的功能,满足短时间复位的要求。本设计的单片机连接电路如图6所示,输入信号为经7715A/D转换的模拟电压,单片机进行计算处理后输入到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出相应的压力值,并设定报警时间周期。压力传感器输出模拟信号,单片机接收到信号做AD转换,以此判断加在传感器上的压力,当压力持续在某值时超过2小时报警,一般都用于昏迷或肌无力,病人自己感觉不到一种体位多长时间,存在压疮风险的超过2小时,局部组织压力是不一样的,超过这个阈值,会影响组织灌注的,单片机连接的LCD1602液晶显示屏会显示时间以及报警器会发出报警。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腿部形成的一体托具(1),所述脚掌部前端设有遮面(8),所述脚掌部两侧设有腰帮(2),两侧腰帮(2)之间设有绷带(3)用于固定脚掌;所述腿部上也设有绷带(3)用于固定腿部,所述腰帮(2)与腿部之间设有拉带(4);所述脚跟部外设有活动底座(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腿部形成的一体托具(1),所述脚掌部前端设有遮面(8),所述脚掌部两侧设有腰帮(2),两侧腰帮(2)之间设有绷带(3)用于固定脚掌;所述腿部上也设有绷带(3)用于固定腿部,所述腰帮(2)与腿部之间设有拉带(4);所述脚跟部外设有活动底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座(10)呈方形,其内填充含棉,中间设有槽体(9),脚跟部恰好卡在槽体(9)内,防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上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通过拉带(4)与腰帮(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防小儿足下垂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4)与腰帮(2)通过卡扣(7)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王帆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