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泡装置,所述出泡装置包括储液瓶、液管和气管,所述储液瓶上设有液孔和气孔,所述液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液孔插入所述储液瓶内的液面下,所述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插入所述储液瓶内的液面上方,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泵,所述气泵能够通过所述气管向所述储液瓶内泵送气体;所述液管与输气管相连通,所述输气管能够向所述液管内输送气体,使得所述出泡装置能够向外排出泡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出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A kind of bubb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泡装置
本技术涉及泡沫发生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出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手机因其使用便捷、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尤其是能够直接输出泡沫的洗手机,由于能够免于人工揉搓起泡、使用方便,而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申请号为201611135052.5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分体立式智能感应泡沫洗手机,所述洗手机具有出泡装置,所述出泡装置包括储液瓶、单向阀组件、电机、抽液管、传动齿轮组件、蠕动泵抽液装置以及发泡仓,控制装置包括电池组、感应电路板、感应头组件和控制电路板,电池组为电机、控制电路板和感应电路板提供电源,感应头组件用于检测是否有手在发泡嘴处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感应电路板,感应电路板用于接收感应头组件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蠕动泵抽液装置和传动齿轮组件启动和停止。该专利技术使用抽液管、单向阀和蠕动泵抽液装置等来控制出液,通过发泡仓进行发泡,且发泡仓内设有发泡长齿轮和发泡短齿轮等齿轮系,结构复杂、零件众多、装配繁琐,而且由于其各部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关系,使其适用范围较窄,无法广泛应用于不同型号、构造的洗手机,不利于规模生产和工业化应用。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出泡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出泡装置,以解决现有出泡装置结构复杂、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出泡装置,所述出泡装置包括储液瓶、液管和气管,所述储液瓶上设有液孔和气孔,所述液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液孔插入所述储液瓶内的液面下,所述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插入所述储液瓶内的液面上方,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泵,所述气泵能够通过所述气管向所述储液瓶内泵送气体;所述液管与输气管相连通,所述输气管能够向所述液管内输送气体,使得所述出泡装置能够向外排出泡沫。进一步的,所述液管位于所述储液瓶外的端部为输出口,所述液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储液瓶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液管和单向阀向所述出泡装置外部输出。进一步的,所述液管上还设有气液混合装置,所述气液混合装置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输出口之间,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还具有与所述输气管和所述液管分别相连通的进口。进一步的,所述气泵具有两个相互不连通的排气口,其中一个排气口与所述气管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储液瓶内输送气体;另一排气口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相连通,用于向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内输送气体。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相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混合气泵,所述混合气泵被配置为向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内泵送气体。进一步的,所述气管上设有一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管相连通,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阀门为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液管和气管位于所述储液瓶内的端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端口,所述液管位于所述储液瓶内的端部位与所述储液瓶的底部相接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出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出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出泡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液瓶,2-液管,3-单向阀,4-气管,5-气泵,6-旁通管,7-阀门,8-输气管,9-气液混合装置,10-输出口,11-混合气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出泡装置,所述出泡装置包括储液瓶1、液管2和气管4,所述储液瓶1上设有液孔和气孔,所述液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液孔插入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下,所述气管4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插入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上方,所述气管4的另一端设有气泵5,所述气泵5能够通过所述气管4向所述储液瓶1内泵送气体,以将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体压入所述液管2内,并通过所述液管2排出;所述液管2与输气管8相连通,所述输气管8能够向所述液管2内输送气体,以使得所述液管2内的液体能够与所述输气管8内的气体混合、起泡后,以泡沫的状态排出所述出泡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液管2位于所述储液瓶1外的端部为输出口10,所述液管2上设有单向阀3,所述储液瓶1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液管2和单向阀3通过所述输出口10向所述出泡装置外部输出,而位于所述出泡装置外部的流体不能通过所述单向阀3进入所述储液瓶1内,以防止回流使得所述储液瓶1内的流体被污染。进一步的,所述液管2上还设有气液混合装置9,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位于所述单向阀3与所述输出口10之间,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还具有与所述输气管8和所述液管2分别相连通的进口,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体和所述输气管8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内,并能够在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内混合后,以泡沫的形态经由所述输出口10排出。优选的,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还具有与所述输气管8和所述液管2分别相连通的两个进口。进一步的,所述气管4上还设有一旁通管6,所述旁通管6的一端与所述气管4相连通,所述旁通管6的另一端设有阀门7,当所述阀门7打开时,所述旁通管6能够与外部环境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气泵5具有两个相互不连通的排气口,其中一个排气口与所述气管4相连通,用于向所述储液瓶1内输送气体;另一排气口通过输气管8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相连通,用于向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内输送气体。进一步的,所述液管2位于所述储液瓶1内的端部位于靠近所述储液瓶1底部的位置,所述气管4位于所述储液瓶1内的端部位于所述储液瓶1内液体的液面以上。更加优选的,所述液管2和气管4位于所述储液瓶1内的端部具有倾斜设置的端口,所述液管2位于所述储液瓶1内的端部位与所述储液瓶1的底部相接触,这使得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体能够充分排出,以减少所述储液瓶1内液体的残留。进一步的,所述阀门7为电磁阀,电磁阀较其他阀门反应更加快速、控制更加精准,将所述阀门7设置为电磁阀,利于提高所述出泡装置控制的精确度。更进一步的,所述旁通管6位于所述储液瓶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泡装置包括储液瓶(1)、液管(2)和气管(4),所述储液瓶(1)上设有液孔和气孔,所述液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液孔插入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下,所述气管(4)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插入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上方,所述气管(4)的另一端设有气泵(5),所述气泵(5)能够通过所述气管(4)向所述储液瓶(1)内泵送气体;所述液管(2)与输气管(8)相连通,所述输气管(8)能够向所述液管(2)内输送气体,使得所述出泡装置能够向外排出泡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泡装置包括储液瓶(1)、液管(2)和气管(4),所述储液瓶(1)上设有液孔和气孔,所述液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液孔插入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下,所述气管(4)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插入所述储液瓶(1)内的液面上方,所述气管(4)的另一端设有气泵(5),所述气泵(5)能够通过所述气管(4)向所述储液瓶(1)内泵送气体;所述液管(2)与输气管(8)相连通,所述输气管(8)能够向所述液管(2)内输送气体,使得所述出泡装置能够向外排出泡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2)位于所述储液瓶(1)外的端部为输出口(10),所述液管(2)上设有单向阀(3),所述储液瓶(1)内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液管(2)和单向阀(3)向所述出泡装置外部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2)上还设有气液混合装置(9),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位于所述单向阀(3)与所述输出口(10)之间,所述气液混合装置(9)还具有与所述输气管(8)和所述液管(2)分别相连通的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尊峰,张芸婷,盛凯丽,
申请(专利权)人:小卫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